对案例《居危思安,让学生思而解患》的思考

2020-01-07 00:55杨娜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案例学科笔者

杨娜

作为志愿者,笔者有幸提前拜读了一篇由北京边老师撰写的案例——《居危思安,让学生思而解患》,能在高手如林的案例写作者中“入围”,实属不易。笔者不禁思考:一篇好的案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选题未必是总把“新桃”换“旧符”

素材和问题角度是构成案例选题的关键。通览边老师的全篇案例,她选取的却是“安全问题”,乍一看素材很“旧”。然而,细细品读,却发现边老师对于这个“旧”的素材别有创见。一般的案例多选取教学过程中突发性的事件或典型性的矛盾进行撰写,而边老师选取的是接受视导时,从备课环节的所“困”到试上过程中的所“得”再到真正上课时所“解”这一思路进行描述。“安全”这个“旧”问题被她用“消防救援游戏”的“新”办法得以解决,她还原了一线体育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备教材、备学生时苦思冥想的状态,这就是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非常贴近我们的工作。

一个新颖夺目的题目总能让读者因好奇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左传·襄公十一年》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而做准备以避免祸患。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说法或观点。然而,边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取了一个“居危思安,让学生思而解患”的题目,但仔细一想又不无道理,因为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活动,小学生又心智不成熟、活泼好动,这无疑增添了更多的危险环境,确实应该是“居危思安”。所以,此案例题目取得好。

二、视角应聚焦与学生的“对话”

好的案例必然要有一个突出的核心问题,而如何巧妙地解决问题是案例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去分析并与之“对话”,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被学生认可的,学习才可能真的发生。边老师案例中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站在二年级学生的视角,我们发现游戏、动画、故事、角色扮演是他们的“语言”。我们只有用他们感兴趣和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对话”,他们才能真正听懂。案例中边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如,为了避免学生过小栏架后发生冲撞而要求学生统一从右边返回队伍,教师虽多次强调“注意安全”,但学生依旧不听。一名学生的一句“又没有陷阱”的话却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她联想到课开始时“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情境,顺势补充:“同学们的左边是很深的水池,右边都是荷叶,你们想想怎样才能安全返回?”我想这种儿童化、趣味化、形象化的语言才是深入孩子内心学习的“通行证”。在正式上课时,边老师将遇到的“安全难题”变成了“安全游戏”,让学生体验消防救援的角色扮演,她这种大胆的“破而立”的尝试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是基于了解学生,能读懂学生“语言”背后折射的认知方式和特点,能成功地与学生“对话”,才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三、主旨应凸显体育学科的特性和价值

好的案例应该能客观地反映体育学科的不可替代性和价值。健康与安全教育是体育课重要的教學内容,这种“身体的练习性、体验性的活动”在实施安全教育时确实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模拟安全演练、救生等活动,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它实现了作为“人为的”和“为人的”生命教育活动,其使命是服务于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生活与成长。边老师的教学案例中对安全问题的所思、所想、所做,无疑凸显了体育学科的特性,传递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安全教育不仅需要有“居安思危”的重视,更需要有“居危思安”的行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居危思安,亦可防患于未然。

四、本质应是服务于体育教师的成长

如果说好的案例描述应该是精彩的,那么案例反思应该是案例的精华。案例描述记录着教学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情感或灵感,而案例反思就如同“照镜子”,需要对着“镜子”重新进行自我审视,完成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蜕变,这也是案例撰写本身最有价值的部分。边老师的案例反思是笔者最欣赏的部分,她反思的角度独特且具有创新精神,为她的案例注入了灵魂,有画龙点睛之效,也让读者通过别人的镜子来反“照”自己,以“镜”为鉴,知自身不足。

不过,笔者也发现了此案例的一些遗憾之处,比如案例描述部分略显平淡、宽泛,不够生动、形象,也没能抓住某个场景进行重点描写,没见到备课环节中如何被“困”的矛盾冲突场景,或问题被“解”时的生动画面。假如案例事件描写得再细致些,有代入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就更好了。

笔者从欣赏这篇案例的角度谈了对好案例内涵的理解,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同行们的思考。

猜你喜欢
案例学科笔者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样板案例
老师,别走……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超学科”来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