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07 00:56刘佳童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国家认同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日新月异的科技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新媒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更自由、更开放,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途径、大众的思维方式进行了重塑,这些特点和改变是把双刃剑,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群体出现了国家认同观念弱化、国家认同文化弱化、实践行为无序等问题;因此,需要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索解决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

[作者简介]刘佳童(1995—),女,河北保定人,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10-05

新媒体是指采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信息交流平台,包括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1]。国家认同是个体对其归属于某个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包括对国家政治制度、领土主权、历史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其重要性在于“它牵涉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自我命名及自我了解的过程”[2]。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包括对国家政权、主权、社会价值观念的认同。国家认同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更自由、更开放,造成各种思想观念鱼龙混杂,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产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认同观念弱化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总体呈健康向上的趋势,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较强的责任心。在语言和行动中都有着明确的认识目标,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

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是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都是毋庸置疑的;但因其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所限,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学习方式,导致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有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较为薄弱,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缺乏责任心,容易被消极态度所影响,在面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政治问题做出评判和选择时,容易受不良思潮或激进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一种迷惑的心理趋向。

(二)对民族文化缺乏自信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把双刃剑,虽然信息传播变得非常快捷便利,但不良信息也随之传播。西方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带着文化殖民统治的政治目的,宣扬其所谓自由民主的理念,甚至蓄意抹黑中华民族文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一些大学生国家认同观念薄弱,对中华民族文化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逐渐弱化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自信不坚定文化认同就无法真正实现。

(三)认同实践遭遇网络无序行为的挑战

新媒体相较传统媒体更自由、更开放,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较重,接受度也较高,这就使得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新媒体传播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大家接受消息的速度快到没有时间去辨别真伪,接受消息的途径也五花八门。这种情形下,一些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较为薄弱,当关注的某个话题成为热门话题时,转发、留言成为常态。由于缺乏识别能力往往会以讹传讹,造成社会恐慌。新媒体环境下,这种网络无序行为与国家认同实践产生矛盾,进而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现产生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新媒体传播的无中心性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中心性,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无屏障和言论共享。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是单向的,媒介持有者只能接收到所持媒介的单一信息传播。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持有新媒体媒介,可接受多个媒介的信息,并且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单向信息传播时代结束,多向信息传播时代来临。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政治认同观念,同时造成大学生在网络中关注娱乐或社交信息,对国家的政治问题关注度降低。

(二)网络话语的易接纳性冲击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浏览信息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式的特点,在传播信息时使用生动、形象、抓人眼球的语言,才能在公众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造成部分媒体片面追求标题的猎奇、吸引眼球,成为“标题党”。此外,网络用语有着通俗、有趣的特点,但也存在低俗、恶搞的问题,这给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三)负面信息的传播腐蚀着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有真有假,这对公众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一次考驗。新媒体作为客观存在的信息传播载体是为群体服务的,这也使得一些抱有不良目的的群体利用新媒体的这个特点,大肆宣扬传播负面信息,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造成不良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提升对策

(一)以主题宣传网站为核心,抢占大学生国家认同网络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的必修课,虽然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再加上应试的考查方式,导致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甚至还会排斥。二是一些教师在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只讲授课本上的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诉求不匹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网络上的一些非主流思潮,缺乏对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这些被忽略的非主流社会思潮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被大学生接受,影响了部分人的政治价值判断。三是课堂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高校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无法准确快速跟进。

上述原因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没能内化成为大学生的政治自觉,大学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理论认知,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以主题宣传网站为中心,占领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网络阵地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高校不去抢占网络阵地,而是被其他非主流思潮群体占领,那么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形势就会更为不利。

首先,要提高内容的思想深度。大学生的文化程度在社会中处于一个较高层面,网站在传播主流思想时应当注重提高内容的思想深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的浏览兴趣,还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为大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的有效途径[3]。

其次,要增强内容的时效性。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时效性。新媒体使大众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新闻,这也导致了信息量的大爆炸,增强内容的时效性很有必要。网站应该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可以公开发表意见的平台,让网站成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借助这座桥梁听取大学生对网络热门问题的看法,实时进行政治认同引导。这种形式改变了之前大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主题宣传网站的内容应当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契合,主题鲜明突出,迎合大学生的兴趣点,将理论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彰显人文关怀,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二)以网络文化为手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

网络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结晶体,是人类在网络这个特殊的文化世界里进行工作、交往、学习、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总称[4]。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较有着涉及面更广、可选性更多、更加多元化的特点,网络文化从传统文化中产生,但是又对传统文化进行着颠覆。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文化具有两面性,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易使大学生对文化认同产生盲目、迷茫。新媒体下的网络文化传播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有所冲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点,扬长避短,构建一种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健康正确的传播模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实践认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引领作用。青年时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当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网络手段大力加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大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对其从认知到认同再到自觉实践的过程。

高校应当大力建设主流文化宣传网站,在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传播健康文明的主流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新时代中国迅猛发展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形成具有中华民族情结的文化认同。

(三)以动态监测为手段,预防大学生国家认同出现偏差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使政治认同信息传播的安全系数和主导作用降低。大学生在获取信息时较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大学生群体具有非常明显的群体感染力,个体的思想观念极易受到其所在群体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这种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尤为突出。所以监测新媒体信息传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对国家认同的监测要以社会舆论为基础。某种社会舆论的出现体现了大众对某一问题的关注,现在国家对于网络调查这种新型调查方式、调查途径是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通过网络舆论得到了重视与解决。网络调查因其快速、便捷、范围广等特点也得到的广大学者的认可,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论文写作中,这些都提高了我国对于网络评论的接受程度和重视程度。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在政治认同方面,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其产生的影响。

其次,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监测。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首要要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政治认同多样化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每一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高校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认知理念、处世态度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帮助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建设,从而有指向性、有成效性地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观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对它的广泛应用,使动态监测大学生的国家认同观念成为可能。高校要以动态监测为手段,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监测,最大程度避免大学生在构建国家认同观念时负面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1.

[2]宋元林.網络文化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

[3]刘丽.网络文化境遇下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挑战及应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58-62.

[4]周茂君,彭铁鑫.新媒体概念辨析[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4(1):236-24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ountr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 some extent, affects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new media is freer and more open tha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nd it has reshaped the wa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which not only brings information convenience, but also weakens the concepts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 are also other problems such as the disorder of practical behavior etc,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explore the solution path.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猜你喜欢
国家认同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