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揽微

2020-01-07 08:09宁上杉
宁夏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禹青铜黄河

宁上杉

中学上地理课时,对黄河上的牛鼻子峡、盐锅峡、朱喇嘛峡、野狐峡、拉干峡之类觉得好玩的名字很好奇,觉得这么搞笑的名字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地理课本有点不可思议。三门峡就容易接受得多,因为三门峡的烟盒我就收藏了好多。但青铜峡让我震撼了,这个峡是青铜浇筑的吗?是不是有很多铁血的故事?少年的我疑惑了很久。

但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骄傲了,因为青铜峡是俺们宁夏的。

后来查了资料,和大禹有关。说大禹劈山开峡,疏导河水,又在夕阳的余晖中豪情满怀,深情地挥斧在岩石上留下“青铜峡”三个大字。

自此,青铜峡便流芳千古,传承至今。

治水扯上大禹,我能理解。但是大禹那时有没有青铜这个概念,搞不清楚。大禹会不会高瞻远瞩地预测到青铜时代,起了这么威风的一个名字,也未可知。但也有民谣为证:禹练十功,斧开青铜。

名字是大禹起的,自然比其他什么人起要有意义得多。为了纪念这件事,还修建了一座禹王庙,有诗赞曰:

河流九曲汇青铜,

峭壁凝晖夕阳红。

疏凿传闻留禹迹,

安澜名载庆朝宗。

以上内容主要来自传说。据史书载,秦统一后,设北地郡富平县管辖青铜峡这片区域。两汉、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都被行政管理,但地名都没有叫青铜峡的。一直到1958年,青铜峡镇因建设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1960年撤掉了宁朔、金积两县,设置青铜峡市,驻地青铜峡镇。1963年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1984年改回青铜峡市,仍驻小坝。

显然,青铜峡市得名于青铜峡,而至少在宋朝之前,青铜峡就已经鼎鼎大名了。有宋人张舜民诗为证:

青铜峡里韦州路,

十去从军九不回。

白骨似沙沙似雪,

将军休上望乡台。

诗中的萧杀之气,正好配得上青铜峡这个冷峻的名字。西夏古塔,北岔口长城,绝不是当作景观建起来的。这些古迹和罗马一样,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其间的故事,一定有想象不到的精彩或者惨烈。张舜民的这首诗,展示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一段充满苦难血泪的历史。

然而青铜峡也是幸运的。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从这两个关键词就可知其富庶美丽。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而青铜峡则是“塞上江南”的皇冠——“塞上明珠”。随着历史的发展,青铜峡逐渐形成了由汉族和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土家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共同幸福生活的局面。

青铜峡是块福地,首先体现在地形地貌上。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自高而低呈现阶梯状分布,形成山地、低山丘陵、缓坡丘陵、洪积扇地带、黄河冲积平原和库区6种地貌类型。

其次,气候也很好。虽然处于中温干旱气候区,但正好在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这还不算,黄河又像是专门来哺育这块土地似的,在青铜峡境内流经了58公里。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青铜峡得天独厚的引黄灌溉条件,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青铜峡的农林牧渔都非常发达,盛产水稻、小麦以及瓜果等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近些年,青铜峡市基础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包兰铁路、大古铁路横穿境内,京藏高速、古青高速、西线高速和109国道、201省道、滨河大道纵贯全境,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方便快捷。

青铜峡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值得旅行游览的地方自然也很多。

概括一下,有“黄河上游小三峡”之称的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有厚重古朴的青铜古镇,有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建造的古渠水系,有陈旧的黄河铁桥,有线条清晰的广武口子门岩画,有号称“宁夏小八达岭”之称的北岔口明长城,有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庙群牛首山寺庙群,有西夏時期神秘的108塔,有气势雄伟、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青铜峡拦河大坝,有风光旖旎的库区鸟岛、金沙湾、黄河坛、黄河楼等景点,它们宛如镶嵌在黄河金岸中的颗颗明珠,使人留恋忘返。让人充分领略塞上江南的风光,感受"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内涵。

下面划重点。

先说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这是黄河上游的最后一个峡谷,河面宽阔,可以乘快艇、羊皮筏子,直接感受黄河怀抱的宽阔。大峡谷内山河相依,两岸峭壁奇景纷呈,可以从黄河河面上观看拦河大坝。快艇在黄河里掠过,激起阵阵浪花,惊险刺激。峡谷里的每一处景观都有着一段久远的历史、一个美丽的神话,所谓“十里长峡十里景,十里画廊在青铜”, 只有乘船游览于青铜峡库区之中,才能领略峡谷两岸风光,体悟到黄河文化的深远。

位于青铜峡大坝之西陡峭山坡上的108塔,是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喇嘛式实心塔群。在塔基里,曾发现过书有西夏文题记的千佛图帛画。佛塔依山势自上而下,按奇数排列成十二行,总计108座,形成总体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数而得名。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湾位于青铜峡牛首山西麓,九曲黄河由此汇入青铜峡谷,宽阔的水域,一拨沙海倾势而下,形成黄沙、绿野、滩渚交错的田园景色。在金沙湾建成的黄河坛景区,体量巨大,主要布局为“三区、五牌楼、三大道、三大殿、一广场、一坛、一院”,是难得一见的人文景观。其中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照壁长72米、高7.2米。照壁正面是黄河五千年大型浮雕,背面是将黄河五千年历史文化精华,浓缩为1.8万字,书写在世人面前。

黄河楼位于黄河西岸、青铜峡市滨河大道东侧,黄河楼总建筑面积23600平方米、高108米。主楼楼体由地下、城台和楼阁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为明清仿古建筑,主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挑檐为钢结构,斗拱全部采用铝镁合金制作并进行彩绘,顶部设计为地方风格的重檐十字屋脊,屋面为金黄色琉璃瓦。建设内容包括主楼、角楼、牌楼、十二生肖雕塑、景观桥、黄河金牛、大门牌楼、停车场、盘山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黄河楼主楼地上为9层(包括2层夹层),地下为2层。

青铜峡,九曲黄河穿境而过,有“居山河聚会之处,雄银川锁匙之要”的独特位置,有城市的现代气息,也有乡野的田园风情,离银川不到1小时的车程。当你身心疲惫时,青铜峡是纵情山水的最好去处。

青铜峡不但可以抚慰你焦灼的灵魂,还可以温暖你寡淡的肠胃。忘了告诉你,青铜峡的饮食,也妙不可言。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猜你喜欢
大禹青铜黄河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黄河
青铜古鼎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