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07 08:22任晓静张玉冰
北方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品牌战略科技创新

任晓静 张玉冰

摘要:建设“海洋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坚持不懈稳数量、提质量、转方式、保生态。在渔业智慧养殖、生态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经济合作等领域做出了不错成绩;但要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跨越,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需在培育全民海洋意识、壮大新兴产业、厚植创新沃土、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特色品牌等五方面持续发力。

关键词:海洋经济 高质量发展 品牌战略 科技创新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陆域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持力越来越弱,探索海洋、走向蔚蓝成为打破全球发展壁垒,激发经济活力,解决人类发展供求矛盾的新路径。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英、日等众多沿海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优先发展海洋的国策,竞相制定海洋开发规划和战略计划。受鸦片战争及闭关锁国的影响,我国对海洋的认知最早主要集中于海洋天然的战略屏障功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经济要陆海兼备,着力推进海洋事业的创办和发展。随后,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又分别在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海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步入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强调山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海洋港口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二、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一)水产品养殖业蓬勃发展,智慧养殖取得新突破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三面环海,渔业资源丰富指数在全国位列第一,雨热同季的暖温带季风气候为海洋生物的繁育提供了优良的水文基础。据《2019年山东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山东省水产品产量为8614032吨,养殖面积为782255公顷,渔业总产值为1425.9亿元,占全国的11.75%。此外,区域性水产品养殖取得突破,威海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量在全国领跑;滨州市拥有全省最大的对虾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基地,丰年虫卵年产值达12亿元,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青岛市打造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预计年均营业收入可达2.2亿元,为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提供产业新路径。

(二)海洋生态保护有序推进,“生态+经济”模式成效显著

除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海洋生态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外,山东省投入资本、技术加强海洋综合治理,海洋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稳步推进“蓝色海湾”“退养还湿”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50亿元,整治修复海岸线200多公里,拆除清理垃圾废弃物100余万立方米,修复海域2000多公顷,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沿海地市创建了选址科学合理、自然条件适宜、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规范有序的海洋牧场试验基地,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发展机制。截至2019年,山东省共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为44处,占全国的40%,海洋牧场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保护海洋种质保、维系海洋生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海洋牧场增养殖业、海洋休闲渔业蓬勃发展,又正向激发了沿海地市的经济活力,成为海洋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三)海洋智库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转化力不断增强

山东省高度重视海洋科技革命时代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聚各方合力,抢占发展先机。

一是海洋科技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拥有全国近一半的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建成42家国家及省级以上涉海科研机构,海洋智库支撑力强,科技发展劲头足;建立“山东省智慧海洋培训云平台”,在海洋讲堂、专家讲坛、走向深蓝和海洋意识教育等方面为海洋领域从业人员提供新知识,拓宽新思路、新视野。

二是积极优化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山东现拥有12家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23家海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海洋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集聚区;搭建全新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架构,形成了“六位一体”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四个聚焦”经略海洋的“烟台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三是海洋科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性细分集群发展。在海洋装备制造方面,山东省远海钻井平台、远洋渔船及豪华客滚船等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半潜式、自升式多型海洋钻井平台市场份额占国内80%以上;在海洋生物医药方面,出台了《山东省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器械引领行动计划(2020—2022年)》,成立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医药研发平台,在海洋工程药物研发、新药筛选与评价等方面初步构筑起国际一流水准的海洋药物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发体系。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新药甘露特纳胶囊(GV-971),成为全球第14个海洋药物,为数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去福音;在海洋化工领域,山东鲁北盐化有限公司、山东大地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等氯碱、原盐、溴素的产能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搭建了配套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四)国际框架逐步完善,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一是参与全球海洋综合治理项目,贡献山东智慧、山东方案。山东省先后两次举办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共同推进海洋领域交流合作;胡敦欣院士、吴立新院士发起“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计划,得到了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10国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和国际学术组织“气候变化与可预报性”的大力支持,为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二是持续发力,搭建国内外智慧海洋交流平台。成功举办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和东亚海洋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以展会友建立起全球蓝色伙伴关系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此外,山东省积极搭建交通物流链,为对外合作提供保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齐鲁号”欧亚班列先后推出“齐鲁号日韩陆海快线”“齐鲁号鲁欧快线”“齊鲁号上合快线”等运输服务产品,服务山东省外贸进出口企业,为山东临工、海尔、中国重汽等省内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专列服务,全力支持复产复工。截至8月份,“齐鲁号”欧亚班列进出口货值约30.7亿元,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品牌战略科技创新
中国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品牌战略合作伙伴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如新 品牌战略升级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关于企业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