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郑州中心城市功能 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2020-01-07 08:22伯程豫
北方经济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郑州功能

伯程豫

摘要:中心城市要想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经济辐射、流通枢纽、科技创新、高等级服务和区域协调等多元功能。河南省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应力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主引擎;强化拓展枢纽功能,畅通中原城市群内外高效链接;汇集盘活科技创新资源,培育中原城市群活力之源;优化外向服务功能,发挥好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建设幸福宜居都市,助力中原城市群引才留人。通过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以实力支撑各项功能的强化,从而引领中原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心城市 功能 郑州 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与质量提升其中最关键因素是有一個强有力的中心城市来引领。这一引领作用的发挥需要中心城市具备强大的经济辐射、流通枢纽、科技创新、高等级服务和区域协调等多元功能。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郑州为中心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郑州市应把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契机,深植于中原城市群,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以实力支撑各项功能的强化,从而充分发挥其对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力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主引擎

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必须具备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这一实力背后的本质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城市产业体系。因此,郑州需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产业引擎,引领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

(一)继续筑牢制造业基础

制造业是经济的根基,郑州的产业发展仍然需要高度关注制造业,融合新技术、采取新模式,全面提升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培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新兴产业。

(二)持续繁荣服务业发展

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物流、金融、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领域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主要面向中原城市群及周边区域做精做细服务,在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期货交易等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搭建辐射全国的特色化、专业化服务平台;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郑州城市服务功能、拓展就业容量,为进一步人口集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三)积极培育发展新经济

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特点,繁荣“互联网+”新业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社区经济和体验经济等。谋划培育一批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未来产业,为城市产业的接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强化拓展枢纽功能,畅通中原城市群内外高效连结

郑州本身的区位优势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推进,铁路、公路和航空共同构成的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使郑州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全球的联系更为便捷,郑州作为交通枢纽的大框架已经搭就,未来还需要更为细致和扎实的工作来填充、丰满这一框架,进一步强化拓展枢纽功能。

(一)继续提升对外联系能力

着力增强航空枢纽功能,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加快开辟洲际航线,重点关注与国际枢纽机场的连通,着力打造联系全球的空中快速通道;完善国内航线网络,全面覆盖国内主要城市,提高与国内枢纽机场和支线机场之间的通达性,发展联程联运,以强化郑州机场作为集散中心的功能。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米字形城际铁路网,巩固提升米字型高铁枢纽客运功能,同时发挥自身基础优势力争建成我国内陆最重要的现代化铁路货运枢纽。大力发展城市内的地铁交通、郑州大都市区的轨道交通以及市域铁路,强化机场、铁路站点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公路客运等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高度重视客户服务体验,通过系统谋划,加强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协调运作,把“零距离换乘、无缝对接”的交通布局理念落到实处,提升枢纽与群内各地区连接的便捷度。

(二)打造综合交通物流中枢

加快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以航空、铁路为骨干,形成国际物流运输通道和米字形主通道,依托快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普通公路等打造中原城市群集疏网络,最终构建起大运力、高品质的综合交通物流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协作互补,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提升公铁、空陆和铁海等多式联运水平,促进交通与物流更高效便捷的融合。更加注重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加快物流服务高端要素集聚,以智能化、标准化、融合化为方向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增强郑州物流服务品牌影响力。

(三)强化信息枢纽功能

除了交通枢纽以外,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枢纽是中心城市流通枢纽功能不可或缺的又一组成部分。因此,郑州应紧紧把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做好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大力支持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产业发展。特别是要结合郑州交通物流特色,推动大数据、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与交通物流的深度融合,建设多式联运全国信息中心,打通物流信息链,打造能够实现交通运输信息、物流信息以及综合服务信息交换共享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三、汇集盘活科技创新资源,培育中原城市群活力之源

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对内汇集了整个城市群最多的创新资源,对外则肩负着为中原城市群吸引创新要素资源的责任,要发挥好对中原城市群的创新带动作用,必须在大力吸引外部资源弥补本区域不足的同时做好对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其效益,引领中原城市群经济活力的提升。

(一)优化鼓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建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清理有碍于创新的行业标准和制度规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针对各种侵权行为强化执法力度,严肃打击;推进创新分配机制改革,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政府应与高校、企业等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并逐步过渡到间接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角色,尊重创新创业活动的自主性。

(二)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开(封)创新创业走廊、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建设,积极推进重大政策的先行先试,发展开放式众创空间,深入开展扶助创新创业主体的专项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吸引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区的企业在郑设立研发中心。

(三)聚合创新创业资源

全力支持省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积极寻求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其在郑设立分支机构;探索更加灵活和开放的人才培养、引进及使用机制,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设计高校教师与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与社会衔接紧密的教育和研究接口,鼓励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促使其在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好地与社会接轨。

四、优化外向服务功能,发挥好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门户,其最核心的功能和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为整个区域提供高等级服务,包括较为全面的生产性服务、区域资源集散体系、特殊的政策乃至制度环境以及对外开放的平台与窗口等,从而在城市合作网络中发挥好组织和协调作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郑州强化这一功能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机遇,郑州应深入挖潜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外向服务能力。

(一)着力优化现代金融服务

立足服务中原城市群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重点培育物流金融、航空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依托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吸引各类金融配套服务机构集聚发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打造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要素市场聚集地。

(二)高水平发展现代商贸服务

依托郑州陆空交通优势和中欧班列、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资源,进一步促进商贸和物流的深度互动,继续支持电商发展,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重点完善EWTO核心功能区的监管服务、第三方服务、交易服务和技术服务等内容,建设全国特色商品和全球网购商品的物流集疏分拨中心、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消费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中心以及“一带一路”商贸物流合作交流中心等,使中原城市群的生产与消费活动能够与国内外市场通畅链接。

(三)进一步完善其它生产性服务

具体包括信息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领域,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国内知名公司在郑州设立分支机构及区域性、功能性总部。

(四)强化开放载体平台建设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建设,着力提升郑州航空港内陆开放门户功能,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管理制度与规则的探索尝试,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中心、服务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争取更多特种口岸落户郑州,强化国际陆港功能,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资源的整合优化,建成便捷、高效、完善的内陆口岸体系,为中原城市群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搭建更好的平台。

(五)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善

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推进一站式和“互联网+”的政府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限制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深入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标杆并引领城市群营商环境全面优化。

五、建设幸福宜居都市,助力中原城市群引才留人

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主要受就业机会和民生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多特别是获取更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多,民生质量高,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就大。郑州在就业机会方面在中原城市群内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全国范围却并不突出,与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更是处于劣势。因此,中原城市群引才留人,郑州的表现极为关键,除了要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就业吸引力,更需要关注民生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以弥补在就业吸引力上的不足。从郑州的现实基础考虑,应首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城市居住成本

据易居研究院《2019年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报告》显示,2019年郑州房价收入比为12.9,排在第20位,超过了武汉(11.3)、西安(10.6)、重庆(10.1)、成都(10.0)这几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的房价较高有其客观原因,但高房价会透支一个城市的未来,必须坚决贯彻“房住不炒”的精神,严格控制炒房行为,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从而平抑房价,降低城市居住成本。

(二)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近年来郑州人口激增,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以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为例,第一财经记者统计了2008年到2018年十年间全国33个主要城市小学生数量变化情况,郑州以61.2%的增速排在第三位,入学难、大班额的问题—直是社会热点,这体现了郑州对人口的吸引力,但也会对郑州未來的人口吸引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合理配置和布局公共服务资源,切实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交通拥堵是郑州一个较为严重的城市问题,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有所改善,据《2019年Q2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郑州是国内6个汽车保有量“超高”城市之一,但目前的交通健康度在同等级城市中已经表现相对较好,在“国内堵城50强”中居第26位。未来除了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配置,还需要从居民文明素质和政府精细化治理能力入手,着力规范城市秩序,进一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四)建设生态型都市

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一直是郑州的痛点,需要全方位的系统治理,通过优化生态功能布局、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加强污染防治、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绿色化转型等多元途径,建设郑州成为具备环境友好与生态保护功能的生态和谐都市。

(五)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

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具有人口、经济、社会财富、现代化设施等高度集中的特点,一旦发生突发性灾害,容易造成极大损失,严重影响城市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郑州的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37.82万,为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更高达每平方公里1.5万人,在全国城市中遥遥领先。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郑州的城市公共安全,将防灾意识贯彻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一方面加强相关配套硬件设施建设,一方面完善城市公共安全日常管理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全面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郑州功能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Analyzing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Websit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Technology Companies in the US and Japan
梦启郑州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郑州外国语学校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