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在动物资源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7 00:56张超刘杉杉管越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6期
关键词:自然观本科教育

张超 刘杉杉 管越强

[摘 要]在本科教育阶段,将自然辩证法渗透进动物资源学教学中,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方面,借助资源的概念引入以及教学过程中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灌输,不仅实现了培养视野宽广人才的目的与诉求,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多维度思维和动态意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重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使得学生在深刻认识动物资源学一般规律的同时,也具备面对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能够灵活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本科教育;资源学;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项目“动物资源学”(KCSZ-02-069);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水平大学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优化”(GJJG020)

[作者简介]张 超(1976—),男,河北高阳人,博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学研究;刘杉杉(1980—),女,河北唐山人,博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昆虫分类学研究;管越强(1973—),男,河北深泽人,博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水生动物健康养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6-0-03[收稿日期] 2020-09-28

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人才培养,高校要回归大学的本质职能,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发展需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归根结底,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即大格局人才培养观。格局作为一个人对事物所处的时空位置及未来变化的认知程度,可以理解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涉及的因素包括视野、使命感、责任心、思维等多方面。这些因素当中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培养的就是视野和思维,而自然辩证法正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的指路明灯。

自然辩证法是利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最一般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以科学史和各门自然科学与技术具体内容为基础[2]。动物资源学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专业选修课,主要研究动物资源的特点、类型、分布、数量、保护和利用[3],是一门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动物资源学是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动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融合了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边缘学科,又是渗透了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学科。近年来,我校动物资源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贯穿渗透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于学生在深刻认识动物资源学的一般规律的同时理解自然辩证法核心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渗透变化中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灌输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

(一)明确资源概念

为了使学生对动物资源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之初,我们首先引入资源的概念。现在一提到“资源”,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人类是如何利用,能否为人类服务,是否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如果这样理解“资源”的概念,就会产生以人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人可以主宰一切。事实上,资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五大门类[4],动物资源与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共同构成生物资源的主体部分(图1)。

由此可见,资源的含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利用和占有,人类过度行为导致的自然生态的失衡,都对在当代建立什么样的自然观用于指导人类的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5]。我们要认识到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劳动是联系人与自然界的纽带,在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去理解资源。同样,对其他资源概念(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理解时,要引导学生回归资源的本意,这样才能抓住资源的本质特征。

(二)区别资源动物和动物资源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资源动物和动物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二者不能混淆。资源动物指在当前条件下,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物质或精神需求的动物,例如我们十分熟知的具有上千年人类利用历史的鸡、犬、牛、羊、马等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界了解的深入,资源动物的种类也在增多,比如黄粉虫、阳澄湖大闸蟹、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罗非鱼等。近年来,随着一些国家和地方野生动物数量的减少,人工养殖开始兴起,像梅花鹿、林麝、娃娃鱼、穿山甲等。以上例子中的动物现在我们都把它们归为资源动物。资源动物强调的是动物,其判定依据为是否为人类所识别并加以利用。它们占动物界的比例很小,种类是明确的。尽管资源动物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它们的数量和种类也在发展,但是它的发展是单向的。

动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动物的遗传材料、个体或其部分、群体、生物学特征以及演化中的任何组成部分。例如用于肿瘤研究的HeLa细胞系,家兔的兔肉及兔毛、农田中害虫的天敌蜘蛛、蜜蜂授粉的习性、古代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强力证据始祖鸟化石等。动物资源强调的是资源,涵盖自然界中所有的动物,只要能够成为创造人类社会财富源泉的動物,我们都可以称为动物资源。因此,理解动物资源的概念时,要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这样才能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维度思维和动态意识。

(三)“害”和“益”的辩证思维

我们看待问题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考虑问题需要更加全面;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方面。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深恶痛绝的“四害”(苍蝇和蚊子、老鼠、麻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看到了“四害”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与人类争夺粮食等。现在我们再重新审视这“四害”的时候发现,对人类的危害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讲,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是生物链中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如麻雀不仅吃粮食,也捕食危害农业和林业的昆虫。所以说,动物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不能全盘否定。这也提醒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中,没有一成不变、绝对静止的,事物的“害”和“益”有时是相互转化的。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南京。引进初期,小龙虾由于食性杂、抗逆性强,没有天敌的制约,很快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泛滥成灾,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成为典型的“害虫”。21世纪初,当小龙虾被开发为地方美食以后,野生小龙虾再难觅踪迹。各种小龙虾美食几乎在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迅速占领了我国人民的餐桌,与小龙虾相关的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短短几十年间,小龙虾完成了从“害”到“益”的“华丽转身”。

二、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养成学生善于学习的习惯

科学观是人类对“已知自然”所产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时又是人类认识“未知自然”的工具。在动物资源学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怎样形成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成为推动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

有些动物目前对人类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它们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直接或间接危害着人类或者经济动物的生命健康,如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釘螺传播的血吸虫病等。在动物资源学中,鉴于这类动物对人类影响的显著性或是作为潜在的资源,我们将这类动物也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授课中讲解这些动物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性的总结。首先要明确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其次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以及传染病的相关基本特征。要求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尤其是某些突发事件时,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明辨是非,了解规律,增强意识,知道如何处理。

2002年末,非典型肺炎(SARS)在短时间席卷了全球,并夺走了774人的生命。在此病暴发期间,包括政府行政人员和医院医护工作者在内的许多相关人员没有或缺乏相应的防护意识,人为造成了该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一度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如果我们具备这些知识,掌握了与传染病相关的规律特点,甚至了解其发展趋势,我们不仅能解释已知的事实,而且也能提供新的知识,具有预测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未来的发展做出符合逻辑的预判[5]。

三、形成科学的技术观,深化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互动的认识

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借助劳动手段包括工具、技能、方法在内的技术与自然的物质进行交换[5]。人类在开发动物资源的过程中,借用各种技术创造了财富,具体表现为食用价值、药用价值、饲用价值、观赏价值、科研价值等。我们在享用这些价值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困扰着人类自身。

结合动物资源学教学,我们指引学生用自然辩证法的技术观解决那些资源动物带来的不利因素。民以食为天,食用价值是资源动物带给人类最为突出的贡献。然而,人类在享用这些动物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这些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随时会给人类致命的一击,如禽流感、猪瘟、疯牛病等。食以安为先,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指导他们开发一些保证人类食用安全的技术,同时去探寻如何保证资源动物的健康,怎样改善资源动物的居住环境,等等。

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强化学生体验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过程

书读万卷,不如路行千里。学习再多的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机会,也是枉然与白费。在授课之初,我们让同学们以自己家乡的动物资源为主题,完成一份课外作业,形式和内容不限。时间上要求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和周末回家期间进行走访调查,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完成。

从同学们的调查内容看,也能反映出我国地方性区域发展的具体情况,特别是河北省的动物养殖状况。综合2016—2018年的作业分析,目前资源动物的养殖中传统动物养殖占60%,特种动物养殖占40%。传统动物主要是满足人们日常食用所需要的猪、牛、羊、鸡、鸭、鹅、鱼等。近年来,特种动物养殖的种类增加得非常快,包括9个动物门类(图2),占常见动物门类的69%(仅有原生动物、刺细胞动物、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等4个门类没有涉及)。

同学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和总结问题的时候,无不体现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面对养殖户十分困惑的 “散养”和“圈养”矛盾,同学们会首先指明无论哪种方式养殖,其结果(如蛋、肉、皮、奶等)的价值是一样的。同时,他们根据具体的种类给出每种养殖方式的优劣,让当地养殖户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决定如何去养。听到当地居民对蝗虫抱怨的时候,同学们想到“害”和“益”的转变,甚至大胆提出帮助他们着手建立蝗虫养殖基地,开通线上销售渠道,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变废为宝。

特种动物养殖中,当前包括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养殖户技术的不足;同学们恰恰相反,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此次的实践将同学们和养殖户联系起来,搭建一座知识和实践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仅弥补二者的不足,更为培养具备实践检验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才开通了蹊径。

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省”和“悟”,为学生思维的成长铺路。动物资源学这门学科多学科交叉性和极强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正是揭示自然界的一般规律和科学的方法,动物资源学中的内容正是自然辩证法中普遍规律的特殊体现,二者有着许多交汇之处。

所以,将自然辩证法渗透于动物资源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始终保持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大格局观,使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该学科的知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思维,提高个人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使学生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领会个人命运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将自己全身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熊丙奇.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第一要务[J].成才之路,2018 (32):3.

[2]王德勝,宋洁.自然辩证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3]张荣祖.动物资源学[J].地球科学进展,1991(6):70-71.

[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资源科学技术名词[J].中国科技术语,2008(2):15-17.

[5]王岳森,边林.自然辩证法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

Abstract: At the stag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e have infiltrated dialectics of na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Animal Resources, which has speci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On the one h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sources and indoctrination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not only have fulfilled the purpose and demand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broad vision, but also have developed students' 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 and dynamic consciousness;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wisdom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h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so the students can not only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laws of animal resource science, but also have the ability to face and solve complex actual problem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source science; view of nature; view of science; view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自然观本科教育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奥康纳自然观的区别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