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电影的数学课更“好看”

2020-01-07 14:09陈小锋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0年12期

陈小锋

【摘   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方式。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阐述嵌入电影的数学课,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体现知识本身的价值,利于学生主动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防止出现本末倒置、影视冲淡学习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嵌入电影;优化教学效果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方式。在数学课堂中嵌入电影,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电影的相关情节设定学习任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数学课堂更“好看”。

现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为例,阐述如何将教学与电影相结合,设计驱动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

一、“看电影”找数学: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惊奇

教学与电影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保证教学内容充分有效的前提下,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常常成为辨识一节课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种“哇哦时刻”,即当任务设计能给学生出乎意料的惊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发出“啊”“咦”“哇”等惊叹之声。而“跟着影视学数学”常常能给学生这种惊喜。

在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布置了观看电影《红海行动》和《中国机长》的预习任务。看电影成为数学课的预习任务,学生感到非常“惊奇”,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强烈好奇心,带着“是不是电影中有数学”这样的问题认真观看。后续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证实他们能从电影片段中“抽取”出有“数学味儿”的片段,提出有创意的数学问题,如:参加战斗的有多少人,突袭用了多少时间,等等。80%以上的学生关注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确定位置的知识。同时,学生为《中国机长》中机长创造的奇迹而感到惊喜,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在观看影片中真实而自然地发生。

二、“用电影”出数学: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

教学与电影相结合,要突出体现知识本身的价值。“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二是让学生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三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在嵌入电影时要注意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内容。例如在课始让学生观赏电影《红海行动》中军舰发射导弹击中目标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在观赏后讨论这个片段与将要学习的“确定位置”这一知识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很快说出,导弹要击中目标,首先要确定目标的位置。

在教学中嵌入电影,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助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嵌入电影,使任务设置更加情境化、具体化、故事化,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嵌入电影,设置相关任务,便于学生结合情境直观地了解和理解距离、方向的含义,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思维逻辑进行合情推理;第三,嵌入电影,便于让学生看到知识在生活实际和军事实战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如此设计的“跟着影视学数学”的任务驱动学习可以很好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不仅体现了学习的有趣、思考的有劲,而且突出了知识的有用。

三、“议电影”做数学:让学生想到解决的方法

教学与电影相结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应具有多效性和挑战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磨炼学习毅力。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红海行动》中海盗挟持货轮的片段,然后引出任务:“同学们,故障船现在很危险,假如你是这艘军舰的舰长,能想办法找到并救援这艘故障船吗?”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后,自然“化身”为军舰舰长,设身处地地思考、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认为:“首先要知道故障船在救援舰的哪个方向。”然后迅速地在练习纸上以救援舰为中心画出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由此确定故障船在救援舰的东北方向,然后发现范围还是很大依然无法确定故障船的位置。于是,学生继续讨论后一致认为需要补充“角度”与“距离”两个条件。有的学生则认为首先要知道故障船距离救援舰有多远。所以要先通过测量以及根据比例尺计算,得出故障船与救援舰之间的实际距离,再发现仅仅有距离这一数据还不够,进而再加上角度才能最终确定位置。无论学生思考的先后顺序如何,测绘是否准确,最终他们都会发现:如果要在军舰上描述出故障船的准确位置,需要方向(角度)与距离两个基本元素,更重要的是,这一个发现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完成的,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当学生完成确定位置任务之后,教师继续播放电影后半段的情节内容,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竟然与真正的舰长不谋而合,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过电影”忆数学:让学生抓到知识的联系

教学与电影相结合,要注重帮助学生抓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最初任务是观看电影《红海行动》和《中国机长》,学生边看电影边想數学问题,主动观察、思考影视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课中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假如你是这艘军舰的舰长,能想办法去找到并救援这艘故障船吗?”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结束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今天的电影好看吗?今天的知识好学吗?”让学生将电影的“好看”转化为知识的“好学”。然后基于这样的感情基础引导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所有“确定位置”的知识在心中“过电影”进行回顾,让学生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综上所述,嵌入电影,用任务驱动学习,让学生跟着影视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积极完成由影视设计的实际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肯定会越来越“好看”,也肯定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看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只是教学的重要补充,不是数学课堂的主体和核心,使用电影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防止出现本末倒置、影视冲淡知识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准选取影视的内容以及播放的时机,还应指导学生及时进行任务回顾、学习总结,及时梳理知识脉络,让影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让学习真正发生——小学数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解读与实施[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7.

[2]高文红.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学习的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小学   214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