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解构意识下作品形式的多元化

2020-01-07 09:23王娜
人物画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构空间

摘 要:本文从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来阐释什么是解构,解构又是怎样的一个创作思维,以及在解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作品的呈现形式是怎样的。解构是一种重新梳理,质疑分析的方法与过程。用平面的形体块面以及结构线的转折、穿插、弯曲、镂空等方式来表现一个物体,也是以一种从繁至简的思维方式来表现形体的空间关系,体量节奏,从而达到解放固有思考模式的创作手法,使造型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更加自由。解构与抽象有所不同,解构是要有一个对象的,依据对象分析、解析,以一种更自由的形式来做出多种形式的可能性,所以解构作品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些大师作品,(比如毕加索,冈萨雷斯,扎德金,曾成刚,朱铭等雕塑家)来阐释解构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考方式和创作过程,以及在这种意识下创作出的作品的多元化。这种解构的思维方式不光是在这里运用,而且在我们之后的学习创作中使我们的思维由二维转向了三维,包括对整体的把握能力,抽象语言的运用能力,形体空间的构建能力,由繁至简的提炼能力都有所提升,使我们的作品形式找到完美的结合点。

关键词:解构;空间;形式的多元化

引言

“抽象”是各门学科都会涉及到的人类思维的方式,“抽象主义”是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特定时期的艺术运动与流派,“抽象艺术”却是古今中外皆有的艺术思维与艺术现象,与具象艺术共生而并行,只是在功利性很强的中国社会环境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在抽象艺术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意识中,其中解构作为一种创作意识出现,它用一种从繁至简的思维方式来表现形体的空间关系,体量节奏,从而达到解放固有思考模式的创作手法,使造型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更加自由。解构主义起源于60年代的法国,是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对自柏拉图以来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解构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式。在解构意识下的创作领域很广泛,早年间体现最明显的要数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现在解构意识下进行创作的领域日趋广泛。

第一章 现状及趋势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一、国外研究现状

解构主义这一词60年代缘起于法国,又译为“结构分解”,“解构一词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之后解构主义领袖雅克·德里达从语言观念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消除、返积淀、问题化等意思。在80年代后期西方建筑学界将解构引入;时装界也对解构很热衷,当时被拉格菲尔德引入到裘皮时装。解构主义在学术界与大众周刊中都极具争议。在学术界中,它被指控为虚无主义、寄生性太重以及根本就很疯狂。在大众刊物中,它被当作是学术界已经完全与现实脱离的一个象征。

在乔纳森卡勒的《论解构》中阐释了德里达、德曼等人解构思想的过程,阐释了解构思想与文学话语、文学阅读之间的关系,将解构与建构融于一体。

当代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他的解构主义建筑是“开放建筑”,其设计方法及形式原则无定律,建筑师们依据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而行。随意而不随便,他的一系列作品让我们认识到用自由随意的曲线、曲面构成的建筑形态要比直线平面更复杂多义和千娇百媚。在他的作品中曲线成为更丰富、更重要的元素,它们贯穿于整个作品的整体和局部,它们的使用拓宽了建筑创作领域的构思方式,为人们呈现出多样的曲线、曲面演绎方式和美学特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张宁编著的《解构之旅·中国印记》它集结了作者与2000年到2005年期间发表于汉语世界的18中关于德里达思想翻译,介绍与研究的篇章。文章首次以访谈与对话的方式向汉语世界介绍,直接切入思想者的历史生活语境。

在80年代,解构出现在设计领域的各个学科当中。解构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其中在杨义芬的解构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探讨中提出在其纷乱、复杂的动态空间构成中涵含着对传统的形式美学的承接关系,从而得出解构主义风格的城市景观或是现代主义城市景观的特性,证明其还有比过去的城市景观在表现上丰富的设计语汇的另一面,且能满足当代的审美需求。

孟磊、杨茂川和苏媛媛认为,解构主义对现代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造成了影响,他们通过分析解构在建筑、时装、娱乐节目等方面的渗透与运用,说明了现今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另类创新思维的灵感都体现了解构主义思想。

岛子认为在十几二十几年前兴起的这个“主义”推崇“异质”、信奉“多元”,多做做维特根斯坦式的游戏,也很可能有助于防止文化的僵化。

王柏惠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认为,解构主义在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和设计的展现中,一直是独特新颖的。解构主义室内设计扬弃了古板的设计形式,创作了动态的形式语言,以崭新的设计样式占领了空间。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解构室内设计的创作手法:一是解构主义室内设计的形象特征(分散与破碎、残缺与扭曲、突变、重叠、奇绝);二是模糊性的连续空间(空间的“四维连续”、“流动空间的消失与隐藏、空间构成的”事件性“影响);三是动态美的结构剖析;四是超越裝饰的色彩;五是照明及灯具的运用;等。证明解构主义设计的语言特质及呈现出的新颖创新点。

总而言之,在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现状发现,解构虽然刚刚出现几十年,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思想,但是在艺术创作中却大受欢迎,并且在各个学科领域也都出现,并且形式新颖,语言丰富,吸引大家的眼球。所以在各领域中在解构意识下形成的作品的形式是多元化的。

三、趋势

解构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运用到设计的各个学科当中了,包括景观雕塑,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最主要的是在这些学科的运用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又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作语言丰富、自由的。并且分解、解构、变体有利于当今科技、新材料等元素的介入,创作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二章 解构主义产生背景及定义

解構主义起源于60年代的法国,是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对自柏拉图以来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自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的出现以来的十几二十年并不受外界的喜爱,但是唯独在设计的各个学科领域如日中天,不论是在时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景观雕塑设计等等中,都在用一种结构的思维在进行创作,尤其是在时装和建筑中最为明显。

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分析;解构不是摧毁,而是一种策略。在解构这种策略下,是创作“有理可循”发挥创作者的创作能动性,强调创作的过程。从分解、重构、变体中寻找造型艺术的更多可能性,使其成为具象造型的艺术补充。

第三章 结合自己的作品阐释解构意识下作品形式的多元化

一、以毕加索的牛来体现解构意识下作品形式的多元化

毕加索为了完成最后有一条线构成的牛,画了很多种牛,有些画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一切,这幅公牛的演变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一个稿子都有它独特的形式和含义,而每一个含义有包含了它的真实。毕加索以一头牛为对象通过结构分析,经过了11个步骤达到了他认为最简化的形象,解构是一个思考过程,所以过程比结果重要。在毕加索的这个作品中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结合自己创作的作品

艺术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意味。独特的形式创造独特的意味。结合自己在对解构的学习中创作出来的两件作品(图3,图4,和图5,图6),这两件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个对象(图2),对同一个对象进行梳理,将形体块面以及结构线的转折、穿插、弯曲、镂空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这一个对象,随着关注点的改变,每件作品强调的东西也会发生变化,图3和图4主要强调的是蜗牛,而图5和图6强调的是蜗牛觅食的形态,在同一个对象中,每个人每次对它的关注点都是不同的,我们就是要将多种可能性做出来,这样一来,结果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作品,这也是解构作品的形式不定性,作品形式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许德民 《抽象艺术文化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2]杨义芬 《解构主义与现代景观设计的探讨》[M] 2006年

[3]杜小真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J] 2000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王娜(1991.10.18-),女,汉族,河北定州,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办公室行政,研究方向:公共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

猜你喜欢
解构空间
还原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多样解构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
解构神学之解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