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秋作物生产形势及品种利用情况

2020-01-08 18:41刘桂珍刘海静邓士政时小红
种业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株型生育期河南省

刘桂珍, 刘海静, 邓士政, 时小红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 郑州 450046)

1 河南省主要秋作物生产情况

1.1 作物生产情况

1.1.1玉米 种植面积329.50万hm2,比2018年的327.10万hm2增加了2.40万hm2,增幅为0.73%。18个地市中,新乡、周口、驻马店、南阳、焦作、濮阳种植面积增加;10个直管县中永城、鹿邑、固始种植面积增加;信阳、汝州、鹤壁、邓州、长垣与2018年持平;其余地市和直管县种植面积均有减少。永城和新乡种植面积增加最大,分别为3.07万、0.64万hm2,其他种植面积增加比较大的地市或直管县依次为周口0.53万hm2、鹿邑0.49万hm2、驻马店0.48万hm2、南阳0.47万hm2等。

全省玉米总产229.59亿 kg,与2018年的219.34亿kg相比增加了10.25亿kg,增幅达4.64%。18个地市和10个直管县中平顶山、漯河、长垣、鹤壁、濮阳、开封、巩义、兰考、济源、滑县总产减少,南阳、许昌、汝州、邓州、新乡、周口总产持平,其他地市总产均有所增加。增幅超过10%的地市依次为永城148.71%、信阳42.10%、洛阳28.30%、三门峡15.87%、固始14.00%、新蔡13.15%、鹿邑11.50%;总产减幅超过10%的地市依次是滑县19.76%、济源12.03%。

全省玉米平均单产6 968.40 kg/hm2,与2018年的6 691.35 kg/hm2相比增加了277.05 kg/hm2,增幅达4.14%。18个地市中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焦作、三门峡、许昌、漯河、商丘、信阳共13个地市单产增加,其余5个地市单产减少,增产幅度较大的地市中,信阳增产40.1%,洛阳增产33.5%,三门峡增产20.40%。10个直管县中兰考、永城、长垣、汝州、新蔡和鹿邑6个县(市)单产增加,永城增产幅度最大,增幅为29.41%;邓州单产持平;其余3个直管县减产,减产比较明显的为固始,减产幅度为20.17%。

1.1.2花生 种植面积152.01万hm2,比2018年的149.75万hm2增加2.26万hm2,增幅1.51%。18个地市和10个直管县种植面积与2018年相比,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许昌、信阳、永城和滑县种植面积减少,郑州、鹤壁、濮阳、新乡、焦作、三门峡、周口、驻马店、南阳、巩义、兰考、汝州、新蔡种植面积增加,其他地市和直管县种植面积基本持平。种植面积增加较大的地市和直管县依次为周口1.79万hm2、新乡0.48万hm2、南阳0.38万hm2、新蔡0.27万hm2、郑州0.20万hm2、鹤壁0.17万hm2、三门峡0.12万hm2、焦作0.12万hm2等。

全省花生总产66.14亿 kg,比2018年的62.58亿 kg增加3.56亿 kg,增幅5.69%;全省平均单产4 351.05 kg/hm2,比2018年的4 179.00 kg/hm2增加172.05 kg/hm2,增幅4.12%。18个地市和10个直管县中商丘、信阳、平顶山、三门峡、新蔡5个地市和直管县单产增加较多,在600 kg/hm2以上。

1.1.3水稻 种植面积60.32万hm2,比2018年的60.74万hm2减少0.42万hm2。其中,籼稻50.76万hm2,粳稻9.56万hm2,与2018年相比粳稻种植面积减少,主要是信阳的种植面积减少了4.27万hm2。全省水稻总产50.86亿 kg,比2018年的52.38亿 kg减产1.52亿 kg,减幅2.90%;水稻平均单产8 430.00 kg/hm2,比2018年的8 654.25 kg/hm2减产224.25 kg/hm2减幅为2.59%。

1.1.4大豆 种植面积58.17万hm2,比2018年的58.98 万hm2减少0.81万hm2,减幅1.37%。18个地市和10个直管县中,除平顶山、鹤壁、新乡、许昌、漯河、商丘、济源和巩义8个地市和直管县种植面积增加外,其余地市和直管县种植面积均略减或持平,种植面积减少较大的依次是周口2.84万hm2、永城2.13万hm2、鹿邑0.57万hm2、南阳0.39万hm2、信阳0.19万hm2等。全省总产14.11亿 kg,比2018年的12.58亿 kg增加1.53亿 kg,增幅12.16%。全省平均单产2 425.95 kg/hm2,比2018年的2 133.15 kg/hm2增加292.80 kg/hm2,增幅达13.73%。

1.2 2019年秋作物生产特点分析

1.2.1气候因素对秋作物生长的影响 2019年的气象条件对秋作物生长整体上利大于弊。不利因素:一是前期干旱少雨,干旱持续时间长,对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影响较大,对夏玉米及其他秋作物苗期生长不利;二是8月1日前后,台风“利奇马”来袭,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大风暴雨造成秋作物倒伏。有利因素:一是8月中旬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雨水充沛的地区玉米、大豆授粉良好,整体玉米结实性好于2018年。二是8月下旬到9月中旬秋作物生长后期昼夜温差大,气温偏高,光照较充足,对玉米、大豆、水稻籽粒灌浆较有利。三是2019年的气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秋作物病害普遍发生晚、危害程度轻。草地贪夜蛾虽然在河南省多地发生,但防控及时,危害面积小、危害程度轻,没有造成灾害。

1.2.2合理科学品种布局,种子质量安全可靠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综合各级种子管理部门2018年的秋作物考察报告和现场对全省大田、品种试验展示田考察结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2019年春夏播作物品种布局利用意见,做到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各级种子管理部门继续加大种子市场监管与种子质量抽查力度,严把种子质量关,大大减少假冒伪劣种子上市下田机会。河南省种子企业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供种质量,加强售后技术服务指导,良种良法结合,为秋作物抗灾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1.2.3新品种展示示范跟踪评价,促进优良新品种推广 河南省连续4 a主持开展了国家黄淮海南片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和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这2 a还开展了国家小麦、玉米区域性集中展示,并组织专家对展示品种进行跟踪评价。借鉴国家凝聚社会力量多方协同举办展示经验,河南省建立了一套上下结合、分工合作的省、市、县三级展示体系。省级展示示范主要展示近3 a国家、河南省新审定的优良品种和特殊用途品种,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省辖市组织展示示范在本市推广应用的品种,注重生产安全;县级主要展示在本县生产应用的品种,服务农民选种用种。2019年省级展示点次71个,展示主要农作物品种585个;示范新品种51个,展示示范面积达2.12万hm2。组织展示示范现场观摩活动51次,观摩10 100人次。育种单位和用种企业利用这一观摩暨培训展示平台,增进了品种供求信息交流,实现品种供需双向选择,有力促进了品种转化,解决了由于品种井喷式增长,政府、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民选种难的问题。

1.2.4良种良法配套落实到位,高产创建作用明显 各项技术广泛应用,如玉米“一密四改”技术、种肥异位同播技术、铁茬免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应用面积扩大,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全省高产创建面积13.33万hm2,通过统一秸秆还田、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的五统一技术推广应用,玉米长势良好,增收显著,示范带动效果好,奠定了丰产的基础。种植模式出现新变化,间作套种技术应用广泛,如红薯—红薯一年两季栽培、红薯—西瓜间作套种、大蒜—玉米一年两熟等;水稻机插秧、旱直播面积扩大,呈现育苗移栽、旱直播并肩发展的局面。

1.2.5秋作物生产机械化、轻简化栽培进一步发展 种植制度和方式的改变,对品种的生育期、种植密度提出了新要求,河南省陆续开展了玉米机收试验、水稻早熟直播、大豆高密度试验,目前郑原玉432、丰德存玉10号、豫单9953等一批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及中作豆1号、郑1440高密度大豆品种已审定应用。各地农业部门牵头,以育种单位为主体,进行了多场玉米籽粒机收、大豆机收现场展示示范观摩。宜机收品种推动河南省玉米、大豆、水稻机械化、轻简化生产迈上新台阶,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红薯等秋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收面积快速增加。

1.2.6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河南省农业厅在秋作物播种管理的重要关键时期及时印发《河南省2019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业生产,各级农业部门以高产创建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提高全省秋粮生产科技水平。河南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2019年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直接补贴农民用于农业生产。

1.2.7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调优调减效果显著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在豫西、豫西南等低质低效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推广种植高产、高蛋白质的大豆品种,增加耐旱作物芝麻、高粱、山药、谷子等小杂粮种植面积。优质高产品种、特色专用品种种植比例明显增加,如青储玉米、鲜食玉米、高淀粉玉米、高油花生、高蛋白质大豆、优质水稻、优质蔬菜等,由过去的注重产量向优质高效转变。在稻区,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形成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循环农业,增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节约了成本,促进了农民增收。

2 主要秋作物品种利用及评价

2.1 玉米品种利用及评价

2.1.1玉米品种利用情况 据秋作物品种考察统计结果,2019年全省种植面积在666.67 hm2以上的玉米品种203个,比2018年增加4个;种植面积在666.67~6 666.67 hm2的玉米品种有145个;6 666.67~3.33万hm2的玉米品种37个;3.33万~6.67万hm2的玉米品种有7个,分别为郑单1002、德单5号、北青340、安玉308、隆平208、蠡玉16、豫禾988;6.67万hm2以上的玉米品种14个,分别为郑单958、裕丰303、中科玉505、登海605、豫安3号、伟科702、先玉335、郑原玉432、联创808、迪卡653、浚单20、隆平206、豫单9953、泛玉298;已经连续6 a没有超过66.67万hm2的玉米品种。

2.1.2玉米品种利用特点 一是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从布局利用情况上看主导品种突出,裕丰303、郑单958、中科玉505、登海605、豫安3号、伟科702、先玉335、郑原玉432、联创808、迪卡653、浚单20、豫单9953、泛玉298的总种植面积达186.29万hm2,占2019年玉米种植总面积的56.54%,主导地位十分明显。种植面积在3.33万~6.67万hm2的郑单1002、德单5号、北青340、安玉308、隆平208、蠡玉16、豫禾988等7个品种种植面积31.09万hm2,占2019年玉米种植总面积的9.44%,结合品种特性,上述品种在适宜区域种植面积较大,起主导作用,说明河南省在玉米品种利用方面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二是抗逆性要求提高,稳产品种面积增加。2016—2018年河南省玉米生产均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对玉米品种的抗逆性、稳产性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生产上不耐高温的美系品种面积压缩,抗逆性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面积快速增长,种植面积6.67万hm2以上的品种多数为近几年表现耐热性好、抗旱性强、稳产性好的品种。品种稳产性已经成为企业选定推广品种的重中之重,成为农民选种用种的主要考量因素。

三是机收品种数量增多,机械粒收面积扩大。近2 a国家和河南省适宜机收品种的审定数量不断增加,国家审定适宜黄淮区推广的机收品种有16个,河南省也先后审定了16个。玉米机械粒收品种试验审定、展示观摩、宣传推广,促使了种植面积快速增加,机收品种郑原玉432、豫单9953种植面积达到6.67万hm2以上,尤其在河南省的驻马店、商丘增加较快。丰德存玉10号、新单58、云台玉39、郑单309、联祥98等机收品种也有一定种植面积。河南省籽粒机收面积已达15%左右,随着品种和机械的成熟完备,机收面积会逐年上升。

四是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区域定位重要性凸显。随着品种审定数量、引种数量剧增,品种选择自由度增加,连年的气候异常,促进了品种更迭。2014、2015年白轴黄改系品种表现欠佳,2016年以先玉335为代表的美系及改良美系红轴品种面积增加,2016—2018连续3 a的高温及干旱导致不耐高温干旱的红轴美系品种面积下降,黄改系品种面积回升。过去推广1个品种都是全线推进,现在推广品种首先要进行区域定位,找准适宜区域重点推广。因此,区域性主导品种发展迅速,登海605在新乡、周口、驻马店、南阳种植面积大;德单5号、迪卡653、隆平206抗性突出,在安阳、濮阳、驻马店、周口有大面积种植。

五是品种结构优化,类型多元化。河南省玉米品种结构更加优化,从遗传成分看,籽粒玉米品种有黄改系、美改系、黄改加美系和多种遗传成分结合系;从收获方式看,有适宜机械穗收品种和机械粒收品种类型;从用途看,有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类型。品种结构优化、类型多元化,提高了农民选种用种的自由度,满足了河南省玉米生产和市场需求。

六是规模化种植快速发展,种植大户用种比例上升。随着河南省新型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的快速发展,土地经营权转移、集中度提高,玉米的规模化种植比例大幅度提高。玉米种植大户已经成为种子管理服务机构、种子企业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对品种的选择更加认真,对配套技术要求更高,对种子质量要求更严,对售后服务要求更细,对种植效益更加注重。种子管理服务机构需要对这个服务群体进行全面研究,做到针对性服务,以满足玉米种植大户等的需求。

2.1.3主要玉米品种评价 裕丰303:夏播生育期102 d。株型半紧凑,株高、穗位适中,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适应性、抗病性较好。种植密度5.70万~6.30万株/hm2,果穗较长。2019年种植面积增加较快,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郑单958:属广适紧凑、中早熟、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 d左右,穗位适中,适应性广,因抗热性和适应性突出,近几年在河南省仍稳定种植。

中科玉505:夏播生育期98~104 d。株型半紧凑,株高、穗位适中;果穗筒型,果穗长,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适宜种植密度6.00万株/hm2左右。2019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预计2020年稳定。

登海605:属中高密度、紧凑型、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1 d。株型紧凑,株高、穗位适中,抗倒性、抗病性较好。耐热性差,部分雌穗畸形。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稳中有降。

豫安3号:株型紧凑,结实性好,株高260 cm左右,穗位100 cm左右,果穗筒型,红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长18 cm左右,综合表现突出。2019年种植面积增长迅速,预计2020年将会稳定。

伟科702:该品种属中高密度紧凑型、中熟、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 d左右,株高、穗位适中;苗期生长势强,下部叶片稍宽,上部叶片窄小,竖叶型,透光好,半马齿型,品质中上。2019年表现抗热性好,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先玉335:属中密度、早中熟、中大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 d,株型半紧凑,植株高大、穗位较高,穗子细长、脱水快、籽粒品质好、出籽率高。但抗逆性一般、区域间表现差异大,近几年部分地区高温热害偏重,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会减少。

郑原玉432:株型紧凑,株高穗位低,耐密性、抗倒性好;中穗,穗层整齐,结实性较好;早熟,籽粒脱水快,机收性能好。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增加。

联创808:属中密度、中早熟、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98 d,株型半紧凑,植株高大、穗子细长;田间长相清秀,品种抗倒性一般。2019年因高温热害部分地区有缺粒秃尖现象,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下降。

迪卡653:属中密度、中晚熟、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 d,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穗位偏高,出籽率高、抗锈好,2019年在驻马店有部分倒伏,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浚单20:属中密度紧凑、中熟、中穗品种。竖叶型,株高适中,结棒部位中等,半马齿型,品质好。近年来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存在倒伏现象,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19年表现结实性好、抗高温热害,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

隆平206:属中高密度、中穗品种。夏播生育期100 d。株型紧凑,株高、穗位适中,品质一般,抗倒性一般,抗病性较好。2019年表现适应性好、耐高温热害,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豫单9953:属中高密度、中穗品种。株型紧凑,生育期短,后期脱水快,抗倒性一般,抗病性较好,籽粒适宜机收。

泛玉298:属中高密度、中穗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287 cm,穗位110 cm,丰产性好。生产上注意防治瘤黑病、小斑病、穗腐病。

郑单1002:该品种生育期与郑单958相同,抗倒性强,活秆成熟,结实性好,耐干旱耐高温,轻感小斑病、锈病,综合抗性好。

德单5号:属中密度、紧凑型、中穗品种,后期持绿时间长,抗锈较好,在驻马店西平、遂平等区域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保持稳定。

2.1.4展示中表现突出的苗头玉米品种 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和各地市种子管理站、省直管县结合在全省布置玉米新品种展示点30个,国家在河南省布置新品种展示点10个,全省品种考察表现比较突出的新品种有浚单658、圣瑞565、郑单309、农大683、豫单138、中博510、粒农301、先玉1468、云台玉39、联祥98、郑单6388、豫红501、滑玉168、秋乐368、MC703等,这些品种在展示中表现出良好的抗倒、抗病、稳产、丰产性。

2.2 花生品种利用及评价

2.2.1花生品种利用情况 花生种植品种101个。种植面积6.67万hm2以上的品种5个,分别为豫花23、豫花37、濮花28、开农71、远杂9102。种植面积3.33万~6.67万hm2的品种7个,分别为宛花2号、商花5号、开农1715、远杂9307、豫花9326、豫花22、豫花9502。

2.2.2花生品种利用特点 一是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根据河南省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和省委省政府农业发展“四优四化”的战略部署,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稳步增加,驻马店、商丘种植面积增加最快。2019年全省总种植面积达到151.13万hm2,稳坐河南省第二大秋收农作物地位,也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

二是主导品种比较明确。据统计,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5个,种植面积达到53.24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35.02%,对全省花生生产起主导作用;种植面积3.33万~6.67万hm2的品种7个,种植面积35.31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23.23%,在河南省局部地区起主导作用。以上主导品种种植面积88.55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58.25%,说明河南省花生生产主导品种明确、品种搭配合理。

三是品种更换由慢加快,老品种仍有一定种植面积。新品种如豫花23、豫花37、濮花28、开农71种植面积增大,老品种如远杂9102种植面积减少,多年绝对优势作用逐渐丧失。豫花15、白沙系列等在生产上仍有一定种植面积。

四是小果型品种占绝对优势。由于河南省花生集中产区在驻马店、南阳、商丘、开封,该区以种植小果型为主,所以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的5个品种除开农71外全部是小果型品种。种植利用的品种多数是小果型品种,小果型花生在河南省生产中处绝对主导地位。

五是高油酸花生面积增加较快。在省“四优四化”政策推动下,优质花生成为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抓手,2016年河南省出台《河南省推进优质花生发展工作方案(2017—2018年)》。在省农科院和开封农科院的努力下,河南省选育登记了一批高油酸花生品种,2019年豫花37、开农71、开农1715、开农61、开农176、开农1768、开农1760等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面积总计达34.67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23%。高油花生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2.2.3主要花生品种评价 豫花23:属直立疏枝型、珍珠豆型品种,夏播生育期113 d。荚果为茧形,果嘴钝,网纹粗、深,缩缢稍浅,百果质量188 g,饱果率80%;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百仁质量80 g,出仁率72.8%。近几年在南阳、驻马店、开封、新蔡种植面积大,2019年在全省推广面积第一,预计2020年保持稳中有增。

豫花37:高油酸珍珠豆型品种,生育期113 d左右。疏枝直立。叶片黄绿色、椭圆形,荚果茧形,果嘴钝,网纹细、浅,缩缢浅。籽仁桃形,种皮粉色。抗网斑病、根腐病,中抗叶斑病、病毒病,感锈病。近几年种植面积增加较快,预计2020年保持稳中有增。

濮花28:普通型疏枝直立中早熟中粒花生,生育期110~130 d。该品种抗青枯病、叶斑病、锈病、病毒病,抗旱耐瘠,抗逆性强。植株矮,抗倒伏,适应性广,高产稳产。2019年在河南省商丘、驻马店、周口种植面积增加快。

开农71:高油酸高脂肪中大果花生品种,生育期114~115 d。疏枝直立。叶片绿色、长椭圆形;荚果普通型,果嘴不明显,网纹细、较深,缩缢稍浅。该品种抗性好,在南阳、商丘种植面积较大。

远杂9102:珍珠豆型,梳枝直立,出仁率高,抗病性好,尤其高抗花生青枯病。该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多年,是河南省的主导品种,2019年种植面积减少,预计2020年还会减少。

宛花2号:属珍珠豆型、直立疏枝型品种,夏播生育期112 d。单株饱果数12.8个;荚果茧形,百果质量160.8 g;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百仁质量68.4 g,出仁率75.0%。该品种2019年在南阳、驻马店、邓州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保持稳定。

商花5号:属直立疏枝型、珍珠豆型品种,夏播生育期112 d左右。单株饱果数11~15个;荚果为茧型,百果质量209.6 g;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百仁质量90 g,出仁率75.0%。2019年南阳、驻马店、商丘、开封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保持稳定。

2.3 水稻品种利用及评价

2.3.1水稻品种利用情况 全省利用水稻品种91个,其中粳稻品种40个,籼稻品种51个。粳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为新丰2号、宛粳096、五粳04136、新科稻31、郑旱10号、豫粳6号、黄金晴,种植面积均在3 333.33 hm2以上。籼稻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依次有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两优688、C两优华占、隆两优534、珍珠糯、隆两优1307、隆两优1206、冈优188、梦两优华占,种植面积均在1万hm2以上。

2.3.2水稻品种利用基本特点 一是品种多元化但布局合理。沿黄粳稻品种,以河南省自育品种新稻系列、新丰系列、郑稻系列、新粮系列、豫农粳系列、方欣系列为主,江苏的苏秀、大粮系列也有一定种植面积。籼稻品种中Ⅱ优系列、冈优系列及Y系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华占、隆两优、晶两优水稻新品系市场占有率提高较快,在2019年自然灾害发生较重情况下,这些品种充分发挥分蘖能力强,多穗、高产、综合抗性好的优点,为稳定秋粮增产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集成技术推广到位,种田大户水平提高。水稻小拱棚育秧、两段育秧、塑料盘育秧等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轮作倒茬等技术被广泛推广。在南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的丘陵地区及沿淮稻麦轮作区、沿黄一年两熟区水稻旱直播、水直播面积发展较快,水稻直播相比机插秧和人工插秧具有省水、省工的优点。据统计,目前全省水稻直播面积10余万hm2。随着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种田水平不断提高,田间管理扎实,有效地应对了2019年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是品种发展优质化。根据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生产上对优质稻品种的需求增加,迫切需要育种单位转换育种思路和更新育种材料,培育更多的优质品种,推动优质稻发展。河南省沿黄稻区种植的大都是优质品种,近年来优质籼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一些订单生产促进了优质特色品种的推广应用,优质品种万象优系列、兆优系列在河南省罗山、光山等种植面积较大,常规粳稻方欣系列、特糯2072糯稻系列、水晶3号在豫南稳定增长。

四是环境胁迫增强,对品种抗性要求提高。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信阳水稻相继进入孕穗、抽穗扬花期,高温干旱叠加,品种遭受高温热害,结实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水稻普遍减产。连年的生物、非生物胁迫,对品种的抗逆性、稳产性要求增加。

五是栽插方式多元化,决定品种适宜轻简化栽培。由于各地土地流转程度不同、各地种植习惯不同、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差异,手工插秧、机械插秧、水直播、旱直播、抛秧、代育代插等多种方式在生产上并存。适宜机插、直播等轻简化种植的品种有更大需求空间。

2.3.3主要水稻品种评价

2.3.3.1 粳稻品种 新丰2号:中熟常规粳稻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抗病性和抗倒性一般。该品种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种植多年,种植面积稳定,预计2020年还会稳定。

宛粳096:中晚熟常规粳稻品种。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在河南省南阳种植面积大。

五粳04136:中熟常规粳稻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在河南省新乡种植面积大。

郑旱10号:粳型常规旱稻品种,随着直播稻面积的增加,该品种也在濮阳、新乡等沿黄稻区种植。

新科稻31:中熟常规粳稻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好,米质达国标优质3级。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会增加。

郑稻18:中晚熟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61 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丰产性好,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2.3.3.2 籼稻品种 晶两优华占:全生育期143 d,株高115.7 cm,穗长24.7 cm,有效穗数255.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3.2粒,结实率82.1%,千粒质量23.6 g。该品种抗病性较好。

晶两优534:全生育期142 d,有效穗数243.0万穗/hm2,株高119.1 cm,穗长25.5 cm,穗粒数203.2粒,结实率83.5%,千粒质量24.0 g。

两优688:全生育期平均145.5 d,株型略散,长势繁茂,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58.0万穗/hm2,株高120.3 cm,穗长25.8 cm,每穗总粒数152.0粒,结实率82.3%,千粒质量29.8 g。苗期分蘖能力强,根系发达,中后期剑叶较长,熟期转色好。

C两优华占:全生育期145 d,株高118.3 cm,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剑叶短上举,茎秆弹性好,穗层整齐,抽穗期耐热性中等。有效穗267.0万穗/hm2,穗长24.4 cm,每穗总粒数177.3粒,结实率75.6.%,千粒质量24.2 g。

隆两优534:全生育期145 d,株高120.3 cm,穗长23.9 cm,有效穗数259.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95.1粒,结实率83.0%,千粒质量24.2 g。

特糯2072:属中籼迟熟型品种,叶片挺直,株型紧凑,抽穗速度快,籽粒充实饱满,耐肥抗倒,抗性较好,米质好,产量稳定。

2.4 大豆品种利用及评价

2.4.1大豆品种利用情况 近几年由于大豆的比较效益有所增加,加上国家对黄淮地区实行大豆轮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2018年种植面积达到59.13万hm2,2019年由于受2018年大面积症青影响,种植面积略有下降,种植面积58.17万hm2,减幅1.62%。集中产区在周口、许昌、商丘、永城、漯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新乡、濮阳等9个直辖市和1个直管县(市),种植面积均在2万hm2以上。全省种植大豆品种80个,其中种植面积3.33万hm2以上的品种2个,为中黄13、中黄57;种植面积1.33万~3.33万hm2的品种11个,依次是周豆18、周豆19、豫豆22、濮豆857、商豆1310、中作豆1号、郑196、荷豆19、驻豆19、豫豆29、周豆21。

2.4.2主要大豆品种评价 中黄13: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5~108 d,春播为130~135 d。系半矮秆品种,适于密植,抗倒伏性强,商品品质较好,中抗孢囊线虫和根腐病。该品种在河南省多地均有种植,是周口大豆的第一大品种,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中黄57: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6 d,株型半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深褐色。2019年在河南省许昌、周口、商丘都有较大面积种植。该品种抗性好,预计2020年会稳中有升。

周豆18号:夏播生育期平均107 d。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2019年在周口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濮豆857:夏播生育期平均103 d,比中黄13偏晚。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浅褐色。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在濮阳、周口、南阳均有一定种植面积。

商豆1310:该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1 d。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该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审定,2019年在永城种植面积大,表现较好,预计2020年会增加。

中作豆1号:该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105 d,2019年通过河南高密度大豆组别审定,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耐密,抗倒高产,有推广前景。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会增加。

郑196:该品种夏播平均生育期105 d,株高74.7 cm,卵圆叶,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主茎15.3节,有效分枝2.8个。单株有效荚数47.3个,单株粒数87.5粒,单株粒质量15.0 g,百粒质量17.4 g,籽粒圆形、黄色。该品种在周口、驻马店、漯河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保持稳定。

菏豆19号:该品种生育期105 d,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6.9 cm,主茎14.0节,有效分枝1.4个。单株有效荚数32.3个,单株粒数74.7粒,单株粒质量17.1 g,百粒质量23.1 g。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深褐色。2019年在许昌、永城、南阳、平顶山种植面积较大,预计2020年保持稳定。

猜你喜欢
株型生育期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基于遥感ET数据的辽宁地区典型农作物生育期耗水规律分析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