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溪安全生态水系二期工程护岸型式设计分析

2020-01-08 12:42刘毅韬
陕西水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护岸昆山挡墙

刘毅韬

(泉港区水利建设管理站,福建 泉州 362801)

根据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指南(试行)》(2015 年6 月)的要求,泉港区对坝头溪及其支流申请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对坝头溪及其支流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进行提升,针对现状存在的水流不畅、行洪能力不足、堤岸不稳、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不完整等问题,提出清淤清障、水系沟通、岸坡护砌、堤防加固、水质提升、植物护岸等措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目标。本文围绕坝头溪安全生态水系二期工程护岸型式设计展开分析。

1 项目区概况

坝头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二期工程范围包括三部分:一是坝头溪干流段,二是坝头溪支流白石港水系,三是坝头溪支流昆山溪水系。三部分河道总长约12.97 km。

坝头溪干流段起于十四份水闸,止于顶五孔水闸,全长1.51 km,两侧以现状堤岸为界。白石港水系包括白石港、二田中港和官路溪,其中白石港起于十四份水闸,止于二田尾,长约2.60 km;二田中港长1.08 km,起点为官路水闸,终点为与白石港汇合处;官路溪长1.45 km,起点为蔡头桥岔口,终点为官路水闸东侧坝头路;三条支流总长约5.13 km,两侧以设计河岸线为界。昆山水系包括昆山溪、昆山溪支流和前烧溪。昆山溪起于学院东路,止于顶五孔水闸,全长约5.57 km;昆山溪支流位于下宝村,项目范围内河长约0.29 km;前烧溪位于学院东路西侧,项目范围内河长约0.47 km。项目范围内三条支流总长约6.33 km,两侧以设计河岸线为界。

2 项目区现状分析

2.1 现状防洪排涝情况

经过现场踏勘以及对以往城市历次内涝灾害历史资料的调查,规划范围内目前容易发生内涝的地点主要有驿峰西路3处,分别位于纳川管材科技公司附近,仁爱医院、中央粮库及官路村段以及驿峰西路跨铁路桥下路段。

普安片区、环大学城片区以及锦川片区位于坝头溪下游,下游流域地势低洼平坦,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河道狭窄,卡口多,没有设防,防洪排涝主要是河道出口处南海水闸(原下五孔闸、白石港水闸和南港水闸,由于水闸排洪规模不够,桥涵、排涝溪沟过水能力不强,加上违章搭盖、河床淤积,排水河道变小,阻水严重,削减过水能力,因此,洪涝灾害仍然频繁和严重。

其中,锦川片区除官路溪局部河段两岸地坪较高,满足10 a一遇排涝要求外,其余大部分河段10 a 一遇设计洪水位均高于现状河岸高程,防洪排涝压力较大;普安片区和环大学城片区除昆山溪上游山区段两岸地势较高,满足20 a 一遇防洪要求外,其余河段两岸地坪较低,均不满足20 a 一遇防洪要求,防洪压力较大。

2.2 河岸现状

项目区坝头溪河岸为现状土坡,坡面草坡护面,村庄局部段有村民自建干(浆)砌石挡墙。昆山溪中上游除临河建筑处为干(浆)砌石挡墙外,基本为土堤,河岸稳定性较差,存在水土流失、河岸侵蚀现象。下游为直立式浆砌石挡墙,硬质化较严重。白石港水系郊野段以土堤为主,河岸稳定性较差,存在水土流失、河岸侵蚀现象。村落段两岸房屋、道路挤占河道现象严重,建筑垃圾侵占河道现象突出。

3 河岸修复措施

3.1 河道护岸设计方案

(1)护岸比较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堤型有垂直式、多阶式、斜坡式和复式等型式,对各型式优缺点进行比较。

垂直式堤型即常见的一阶式堤防,自河床修建挡墙至现状堤顶高程,河道呈矩形断面。该堤型占地较小,但该种堤型往往需要采用刚性材料满足防洪要求,阻断河道与河岸自然的物质交换,令堤防丧失生态效果,更难实现景观和休闲,同时还增加了人类活动安全的隐患,近年来已逐渐被其他堤型所取代。该堤型适用于征地范围有限和地形受限的河岸。

多阶式堤型将传统一阶式堤防分成数阶,根据地形地势、景观或通行需求在不同高程设置平台。该堤型弱化了传统堤防的概念,掩盖了堤防特征,与人居休闲相结合,使人虽走在堤上却又察觉不到堤。

斜坡式堤型[1]即自设计河底采用斜坡结构防护至现状堤顶高程,河道断面呈梯形。该堤型可将绿化应用于坡面,设置绿化带防护堤坡,令堤防土体与水体充分接触,生物、水体和堤体共存,生态环境较好。在斜坡式堤防上可设置步道,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的功能,营造人水和谐的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的品味。

复式堤型将垂直和斜坡同时应用,枯水期河道流量小时,水流归槽主河道,而洪水期流量大时,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要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可充分开发河滩地的功能,根据河滩地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功能需求建设,给创建景观效果提供较大空间,又最大限度体现了防洪功能与生态景观的结合。该堤型适用于河滩开阔的河道或有亲水步道贯穿需求的河岸。

(2)护岸型式选用

白石港水系和昆山溪两岸为农田和村庄,除穿镇区、紧邻路面的河段已建有砌石护岸,其余为斜坡河岸。根据垂直式、多阶式、斜坡式和复式四种堤型的优缺点描述,结合河道现状分析,本次设计力求突出亲水性和生态性。本次实施方案新建护岸按照参照现状河岸主要选用斜坡式和复合式断面,与桥梁、滚水坝、水闸衔接段新建护岸采用垂直式,穿镇区、紧邻居民地和路面的河段维持现状砌石护岸。

3.2 护岸顶高程确定

本项目白石港水系河道位于农村,护岸顶高程按照现状河岸顶高程。昆山溪水系中前烧溪护岸顶高程按照10 a 一遇设计洪水位加超高0.50 m 确定,其余段护岸顶高程按照现状河岸顶高程,而穿农田河段河道断面按照10 a 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拓宽。

3.3 护岸典型断面设计

本项目共选三种典型断面分别是斜坡式护岸、复合式护岸、垂直式护岸。

斜坡式护岸:护脚采用叠石,护脚基础为C20 砼,护脚以上采用1∶1.5 的水土保护毯护坡接至现状坡面,之上至护岸顶段坡面有条件时按缓于1∶1.5 水土保护毯护坡,局部置石点缀。在现状河道护岸顶宽阔处设置2.0 m 宽滨水步道,采用5 cm 厚石板路面。

复合式护岸:下部采用高1.0 m 仰斜式半干砌M7.5 浆砌块石挡墙,面层不露浆,挡墙坡比1∶0.25,顶宽0.40 m。挡墙以上采用水土保护毯护坡,护坡采用1∶1.5 的坡比直至护岸顶。在现状河道护岸顶宽阔处设置2.0 m 宽滨水步道,采用5 cm厚石板路面。

垂直式护岸:适用于紧邻民房、村道及与桥梁、滚水坝和水闸衔接段[2]。采用仰斜式半干砌M7.5 浆砌块石挡墙,面层不露浆。挡墙顶宽0.40 m,迎水侧坡比1∶0.05,背水侧坡比1∶0.25。挡墙顶有空地段设置2 m 宽5 cm 厚石板路面。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对于水利治理片面强调防护安全的发展思路已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河道护岸工程作为水利治理中的一部分,人们对其要求也再不仅仅是水土保持方面的功能,更多的在于生态型以及景观方面的新功能。

猜你喜欢
护岸昆山挡墙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