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01-08 12:42
陕西水利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汉滨区供水量安康市

黄 峰

(安康市汉滨区水利局,陕西 安康 725000)

安康市汉滨区是安康市经济、社会、文化中心,也是安康市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域和“飞地经济”的飞入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陕西省支持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和“差别化”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安康市汉滨区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等问题随之而来。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安康市汉滨区也承担着保障水质安全的历史性任务[1]。如何在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支撑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重视和研究。

1 水资源概况

安康市汉滨区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是流经汉滨区的最大河流,自西南部入境,由南部穿过,于东部出境,入境流域面积4.04 万km2,境内流长112 km。除汉江外,流经汉滨区境内或在境内汇流的流域面积1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7 条,其中直接汇入汉江的二级支流有8 条,20 km2以上的河流有57 条,10 km2以上的河流有107 条,5 km2以上的河流有210 条。

1.1 水资源总量

安康市汉滨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北有秦岭山脉作屏障,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根据安康站1953 年~2012 年期间的历年实测气象资料,安康市汉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16 mm,最低值525.9 mm(1999 年),最大值为1231.9 mm(2010 年),6 月~10 月累计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82%以上,其中最大月降水量集中在7、8、9 三个月,约占年降水总量的50%,且多为大雨、暴雨;12月、1 月、2 月降水量较少,约占年降水总量的3.0%。安康市汉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0410 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28130 万m3,主要产水量来自月河及汉江两岸的小支流;地下水资源量为27180 万m3(重复计算量24900 万m3)[2,3]。

1.2 水资源可利用量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中可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安康市汉滨区多年平均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6780 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35780 万m3,平均可利用率为23.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3660 万m3(重复计算量2660 万m3)[3]。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社会经济概况

安康市汉滨区总面积约3646.2 km2,下辖25 个镇、4 个办事处,395 个行政村、100 个社区,国民生产总值233.72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3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7 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45:45.3;户籍总人口102.52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70 万人、城镇人口53.82 万人,城镇化率52.5%。

2.2 水利工程现状

依据水利普查数据,安康市汉滨区共有3664 座蓄水工程,其中水库63 座、塘坝涝池3601 处,总库容266054 万m3,设计年供水能力10310 万m3;地表水引水工程约1300 处,设计年供水能力为7540 万m3;地表水提水工程约380 处,设计供水能力为5110 万m3。各类地下水取水井19030 眼,主要集中在月河川道区的恒口、五里、建民等镇办,设计年总供水能力3260 万m3。此外,还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约7680 处,总容积约20.4 万m3,年设计总供水能力110 万m3。

2.3 供用水现状

根据《2015 年安康市供用水统计报表》,安康市汉滨区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为16496 万m3。从供水来源来分析,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4756 万m3,占总供水量的89.5%;地下水水源供水1686 万m3,占总供水量的10.2%;其他水源(雨水利用)供水54.0 万m3,占总供水量的0.3%。因此,安康市汉滨区供水水源以地表水水源供水为主。从供水对象来分析,农田灌溉用水10169 万m3,占总用水量比例为61.6%;林牧渔畜用水、工业用水、城镇公共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分别为1998 万m3、1263 万m3、247 万m3、911 万m3、1825 万m3和83 万m3。因此,农田灌溉是安康市汉滨区量用水主要用水对象。

3 存在的问题

3.1 供水能力有限

安康市汉滨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在7、8、9 三个月,小沟小河陡涨陡落,雨停河干,难以利用。秦巴山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1983 年的7.31 特大洪水和2010 年7.18 特大暴雨泥石流导致安康城区被淹,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汉滨区区域水利工程建设更加突出防汛防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作用,骨干性蓄水工程少,水利化程度和径流调节能力低,调蓄能力差。此外,安康市汉滨区经济相对落后,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加之大部分蓄水工程(库塘、小型水库)、引提水等工程修建于20 世纪60、70 年代,老化失修现象严重,供水能力低下。

3.2 水资源利用率低

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安康市汉滨区用水结构不平衡、不合理,农业用水比例过大(占比达到61.6%),工业用水、生态用水比例偏小。一方面农田灌溉仍以传统的大水漫灌为主,灌溉水渠渗漏和浪费严重,输水损失较大。另一方面,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现状不容乐观,利用系数低,灌溉效率差,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2015 年汉滨区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5。工业产业发展集约化水平较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5%。

3.3 局地水质存在污染

安康市汉滨区河流水质良好。汉江断面水质基本满足Ⅰ类和Ⅱ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主要支流水质保持在Ⅱ类和Ⅲ类之间,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但是,由于水资源丰沛,群众保护水资源意识不强,零星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2018 年5 月,安康市马坡岭和许家台水源地就因为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堆放生活垃圾受到生态环保部的通报[4]。同时,安康市汉滨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落后,工业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靠自我积累投入污染治理能力薄弱,尤其是大多数集体或民营企业,受利益驱动及多种因素影响,轻视环境保护,处理设施简陋,超标排放时有发生,导致月河等河流局部河段、部分季节出现超Ⅲ类水质。

3.4 水环境破坏不容忽视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类活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势必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发育及种群多样性带来影响。为了满足生活用水、农业用水需求,或者片面追求发电等经济效益,部分河流断流等现象时有发生。恒惠渠加闸加坝后,在1993 年1 月、12 月连续断流30 d 以上,1998 年1 次连续断流60 d 以上,给下游河段的水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灾难。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先后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灌区提升改造等一大批水利工程,有效发挥防汛抗洪效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可避免地对水环境带来影响。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等大型项目建设,采砂、采石、乱倒弃渣废料、侵占河道以及毒鱼、电鱼、炸鱼等破坏水环境的活动和现象依然存在。

4 用水趋势分析

2006 年~2015 年,安康市汉滨区年供水总量呈现波动式增长的趋势,由2006 年的16177 万m3增加到2015 年的16496 万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由14867 万m3减小到14756 万m3;地下水水源供水量由1309 万m3增加到1686 万m3,呈现出地表水供水量减少而地下水供水量、雨水利用量显著增加的变化。

根据《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目标,2030 年安康市汉滨区总人口将达到136.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2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85 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04 亿元;农田灌溉面积达到25.0 万亩;存栏大牲畜9.60 万头、小牲畜130.0 万头[5-6]。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按照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保障和促进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其它用水需求,适度考虑生态环境改善用水,充分考虑节水技术进步、水资源有效利用和重复利用等因素,参考《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预测2030 年安康市汉滨区总需水量为29740.3 万m3,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为5013.6 万m3,农业用水为17315.6 万m3,工业用水为4681.6 万m3,生态和其它用水为2729.5 万m3。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紧水源工程建设

按照以需定供,优先改造、配套现有供水工程,挖掘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紧抓国家有力政策形势,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库塘清淤工程实施,扩大有效库容,增强蓄水能力;实施灌区节水及配套工程改造,升级完善相关老化渠系,重点推动黄石滩灌区等3 个万亩以上的灌区改造,提升灌溉保证率。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月河补水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恒河水库及青木沟、小南沟、高俭沟等小型水库开工建设,加快堰塘、水窖等小型等水源工程和城镇雨水集蓄工程建设,满足工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4.2 推动污水处理利用

加快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尽快完成提标改造工作,满足持续扩张的城市需求;加速重点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近中期主要采用土壤净化或生物处理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加强排污口环境论证和批准设置,满足污水处理《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后方可排放,严格按照河道纳污能力建设排污口;加大再生水回用力度,鼓励绿化保洁等行业优先使用中水,减少废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强化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推进城镇新区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汉江干流、月河两岸入河口以及重点排污口的适宜区域,建设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努力实现2030 年城镇污水处理率100%,再生水回用率20%、35%目标。

4.3 加强水生态恢复保护

对汉江干流及二级、三级主要支流月河、恒河、付家河、黄洋河等进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保护和修复河流的河床、河滩及自然岸线,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逐步恢复河流水质。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的,加强电站、水库水量调度管理,维持河湖生态用水需求,修复和培育河流的自我生态修复及生物栖息地功能。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加快实施城市周边山体、一江两岸、道路两旁、风景区周围等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加大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确保25℃以上坡耕地应退尽退,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保证一江清水永续北上。

4.4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1)根据《水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实际和发展需求,制订出台关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政策及配套管理办法,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和保障。

2)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节水型社会方案的编制,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节水目标、方案、措施和效果评价体系,有力指导、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3)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进行多种途径和方式教育宣传,树立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调动广大市民群众自主、自愿节水的积极性。四是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节水型器具推广使用,加快淘汰耗水高、效率低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器具,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猜你喜欢
汉滨区供水量安康市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基于2018、2019年度鸡西市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分析
唠叨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党建引领”不是空口号——汉滨区“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的调查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浇水要浇在根子上——汉滨区提升扶贫资金效益
攻坚致胜的根本在于“人”——汉滨区以党建促脱贫的调查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