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优化路径

2020-01-08 02:25李俊兰
商业文化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内部监督财会协同

李俊兰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财务管理的有力手段。就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控制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也更加复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了谋利,会利用投资、采购等机会获取利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优化路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优化财会监督作用

借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完善财务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能够对财务信息质量、真实度提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有利于提升财务心理质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度。我国现阶段不同社会主义制度还都在完善,如果财会监督之间欠缺,会使得行政事业范围内部信息的透明程度低,进一步导致财务监督体系不健全,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一些工作人员会出现伪造财务信息、腐败的情况。保证完善的内部财会监督控制制度,即有利于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质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二,能够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可持续性。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工作,对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财务管理部门对于企业、单位的生存发展而言,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营都直接受到财务管理部门发展的影响。在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规模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促进事业范围与财务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之间的适应性,行政事业范围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内部财会监督工作,从而推动形成事业单位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会监督以资金流为主线,依循资金流的活动链条,从资金流活动环境、资金分配、资金使用、使用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开展多层次的监督,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全面性,可以弥补外部财会监督囿于监督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条件限制导致的监督不足。

财会监督存在的不足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控制,有利于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强化财务内控制度透明度,能够对单位运行管理中的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但从现阶段实际情况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充分认识到内部财会监督的重要性,缺少专门的监督部门,或是部门独立性较弱,导致违法违纪现象出现。本节就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内部财会监督控制意识有待提升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并不重视财会内控工作,且一些领导未起到正面的带头作用,不遵守相关的财会内控监督制度,从而导致相关制度的威慑力不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将财会监督制度纳入到长远发展规划之中。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很多方面都涉及财会监督工作,如果单位领导人不能充分了解财会监督的重要性,会使得财会监督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内部财会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从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内控制度建立、实施情况看,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单位在进行内部财会监督时,依据的标准、制度未结合时代变化、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是制度细化程度较低,并未将制度内容涉及到监督工作的方方面面,存在形式化的情况,很容易使一些工作人员钻制度漏洞谋利。还存在部分单位部门并未明确划分员工的权责,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很难明确问题的根源责任,缺少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处理难度大的工作,一旦出现风险问题,缺乏有效的应急措施,从而增加行政事业单位损失。

缺乏专业化人才

现阶段相比于一些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有较低的工资待遇,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弱。尽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有专业人才,但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专业人才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导致其选择其他出路,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强责任心的人因为年纪、学历等因素进入行政事业范围难度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追求不高,保证自身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即可,责任心相对欠缺,业务素质不高。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加強专业化人才培养,增强专业人才储备。

财会监督优化路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避免贪污、违法等情况的发生,保证单位的资产不被随意浪费,避免出现人员消极怠工、弄虚作假的情况,对风险有效防范规避。公共财政资金属于国家资产,同时又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因此势必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本节就此对优化行政事业范围内部财会监督路径进行分析。

建立良好的内部财会监督氛围

建设良好的财会监督氛围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需要首先领导人做好表率作用,强化对财会监督的重视,积极财会内控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促进良好的财会监督氛围。此外,还应当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明确监督制度,积极提出合理的建立发言权。

强化教育培训力度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工作人员素质,需要强化教育培训力度。伴随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因此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模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转变,促进个性化培训。如建立相应的培训平台,引导工作人员应用网上平台开展相应的培训交流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等限制,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传统教育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结合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对财会监督质量有效提升。在进行学习、培训的过程中,要明确监督的准则,全面认识不同方面内容,对自身素质有效提升,促进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与审计监督相协同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财会监督过程中,需要注意规范财会监督的流程,对相关监督计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充分应用不同方面的监督资源。为了对监督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及时性有效保证,可以协同审计监督,设计协同数据采集模型。为了对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的成果利用率提升,要注意优化监督协同考核制度,对监督追责制度沿河落实。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要注意对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提升内部监督信息采集的质量、效率。此外,还要注意对监督协同机制管理有效强化。对于审计体系与财会体系,二者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应当将二者积极联系,推动监督协同机制的形成,对监督效果有效提升。对于内部审计监督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目标为内部监督协同目标,对不同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并对监督资源有效整合,优化监督协同规范制度,转变监督关键,促进数字化监督的发展。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增强预算执行力度

一方面,财会监督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将现有的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强化工作责任。对于涉及与财会监督工作相关的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等工作事项,应该通过完善财政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必要的工作应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修订,增强工作的权威性。对于通过法定程序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报送的报告、报表,将其纳入财会监督的重点范围。通过财会监督,夯实单位基础性工作,增强单位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的核心为预算管理,借助预算管理,能够很好的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对部门预算完善,需要首先对统计口径扩大,对单位所有收入来源涵盖,并有效避免虚增项目。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将单位内部责任预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做到权责结合。相关部门要增强法制意识,结合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对违法成本有效加大,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严惩,提升信息透明度、准确度。

综上所述,为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监督工作,要注意结合实际监督问题,应用针对性的策略,对相关问题有效结合,推动给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性的发展。

(察哈尔右翼中旗财政局科布尔镇财政所)

猜你喜欢
内部监督财会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
新《预算法》实施后如何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监督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