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管家:悄然兴起的中国职场新蓝海!

2020-01-08 10:17庄文静
中外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于洋管家家政

庄文静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国内就业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但不久前,一张保姆的简历火遍全网!这位32岁的“刘阿姨”简历上显示,她拥有硕士学位,精通英语和法语,曾在知名科技公司工作,曾被外派海外工作好几年,回国后还从事过早教行业……这样一名“学霸”居然来应聘保姆,还能辅导孩子功课,自然受到雇主欢迎。

有这种带动效应,外加疫情下就业市场的压力,择业市场上的“降维打击”格局日趋形成。甚至有人称,大学本科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如果直接“杀入”家政服务市场,将对整个行业起到巨大的颠覆作用并促进行业升级。

特别是,根据瑞士信贷《2019全球财富报告》:截至2019年年中,中国有1亿人的财富已经排到全球前10 %,首次超过美国。《2019中国富人财富报告》也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达197万人。而这个人群,在拥有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更为繁忙的事务,他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以及对家庭成员照料的需求在不断升级。

因此,一方面是受过高等教育者到家政市场“降维打击”,另一方面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对高端家政人员需求的增大,两股力量的合并,使得私人管家必将成为高净值人群炙手可热的“工作伴侣”。

据英国管家学院(中国分院)在中国市场近15年的调研,中国的私人管家可谓“一人难求”,目前中国市场上私人管家的缺口已达30万人。

那么,私人管家市场的现状如何?有哪些现实问题?未来又有哪些市场空间?《中外管理》专访了北京中道普惠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职业规划和教育管理顾问于洋。

为什么私人管家市场在中国迅猛兴起?

《中外管理》:对于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他们在生活需求方面有哪些特别之处?为什么私人管家会日渐兴起?

于洋:首先,这个群体有几个消费特点,就是“高品味、个性化、私人化、定制化”。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时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高端的、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高端的会员制消费方式、私人管家服务等都比较普及。

其次,中国高净值人群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而且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些人是二代传承人或三代传承人。他们中有不少有在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活、成长的经历。因此,更易接受国外比较成熟的私人管家服务理念。私人管家作为源自法国的舶来品,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于1996-1997年进入中国,至今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

再次,高净值人群除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在拥有“富”之后,更追求“贵”,就是贵族式的生活方式。那么,能够真正体验贵族式生活方式的途径之一,就是享受私人管家的高端服务。这是不是更能够彰显他们的贵族身份和品味?

最后,年轻的高净值群体,他们的财富增长方式跟老一辈不同。他们的财富增长会更快,因此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会更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生活或照顾家庭上,所以聘用私人管家也是刚需。

《中外管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许多大宅门、贵族都有管家。为什么如今的私人管家却是源于欧洲的舶来品?

于洋:事实上,中国的文化传承是有缺失的,对于私人管家这一职业,缺少相对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而西方的私人管家,具有一套完整的职业标准、规范,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职业。因此,我们说职业私人管家的起源于法國,随后流行于美国、德国、英国等。“生活得像个贵族”,是许多新贵阶层的追求,这也是‘私人管家这一职业在中国得以引入和推广的动力。

私人管家在中国的现状

《中外管理》:私人管家在中国的职业市场,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市场现状?有哪些现实问题?

于洋:私人管家进入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现在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真正有意识、能力、有需求雇佣私人管家的人群已经形成。既然高净值人群已近20 0万,那么将其家庭成员累计起来,这个客户群已逾千万。目前,国内这一职业缺口非常大,而培训缺口同样很大。现有的一些私人管家培训课程,更多的是西方培训机构将课程引入了中国,培训价格也是相当高昂。

但从本质上来说,私人管家在中国依然属于家政服务范畴,是高端家政服务,因此也缺少被普遍认可的社会环境。而已经上岗的私人管家所提供的服务水准,与雇主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并且雇主对其满意度和信任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更重要的是,国内目前对于私人管家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规范,成型的培训体系、输出体系、认证体系没有明确建立起来。因此,私人管家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我们看到,目前一些培训机构是以国外管家学院中国分院名义在招收学员,学费高昴、课程时间也不长,有的还承诺一年内包找到雇主,否则退款。可以看出,他们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但试想,一个真正专业的私人管家,怎么可能在几十天或几个月内,就达到职业标准、成功上岗呢?根本不现实。

岗位能力:雇主非工作事务的总经理

《中外管理》:那么,成熟的私人管家市场,对于从业者有哪些能力要求?

于洋:私人管家从法国兴起,后来发展比较迅猛的市场是在英国,英式管家几乎成了私人管家的标准。作为一个成熟的私人管家,他需要带一个团队,相当于雇主非工作事务的总经理。但国内对于私人管家的认知还不强,很多人以为私人管家就是家政服务的升级版。

首先,私人管家本身既要有服务能力,又要有专业能力。通常,他们手下会管理保安、教师、厨师、司机、裁缝、园丁等七八个工作岗位,既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素养,还要有理财头脑。

其次,要有不可或缺的管理能力。具备协调、规范、考核的标准制定能力、执行能力和考核能力。

再次,有生活经验和人生历炼。一个成熟的私人管家,一定是有生活阅历、经过历炼和积累,同时必须人品过硬、情商颇高,值得信赖。通常,这样的私人管家起码要40岁左右。

最后,要有生活品位和服务意识。因为私人管家的很多工作内容是贴身服务,因此管家的品味、个人修养和服务意识,将直接影响雇主的体验。因此,一些优秀的管家不仅懂得心理学,还擅长红酒鉴赏、理财等。

从私人管家到专业领域管家,从全才到专才

《中外管理》:中国私人管家服务市场,未来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较大的中高端就业空间吗?

于洋:今年被称为“最难毕业季”,很多人在寻找另辟蹊径的就业办法。

一方面,从私人管家市场来看,职业范围正在被拓宽。“管家服务”已经不仅是单纯给私人家庭提供服务,而是在各个服务领域都在引入私人管家服务。比如:酒店、物业、金融、医疗健康、服饰美容方面,都有高端的私人管家式服务。再比如,近几年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出行规划与出行管理、儿童教育心理学、学习辅导等私人管家式服务,都很受繁忙的高端人群青睐。这类专业领域的私人管家,通常都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以及多年的从业经验,由于在专业范围内的职业化标准和规范也更为清晰,因此服务水准也更易评估,业务水准也自然更为出色。

因此,这种满足客户在某一领域深度服务需求的私人管家服务,也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成为一个全能型的私人管家确实很难,而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管家就有更大的机会。所以,这样不仅就业空间更大,市场需求也被更大释放了,用户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单项选择”。因此,即使请不到全能型的、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管家,那么至少可以请一些各个专业领域的私人管家服务,这个需求也是更为强劲的。

另一方面,由于当下的疫情,我国政府要稳定民生、增加就业,那么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发展服务业。在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个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在意见中,明文规定要在政策倾斜上、在培训上、在资金支持上,要求各个省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而这一意见的出台,也有利于高端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酒店还有一个很大的管家市场。比如,酒店行业的最高标准是白金五星,而白金五星的条件中明确规定:在其行政楼层,必须要提供24小时专业的管家式服务,这是一个硬性标准。所以说,管家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抓住服务业的“新蓝海”

《中外管理》:私人管家作为新兴的高端家政服务,如何才能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于洋:事实上,无论是高端家政服务、还是普通家政服务,其市场需求始终很旺盛。但是由于就业门槛较低、收入又相对较高,致使大量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的劳动者涌入。因此,导致这个行业流动性高、投诉率高,社会认同度较低,而这些刻板印象都在影响这一职业的社会评价。并且,虽然家政服务行业已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但统一的监管和自律性还没有建立起来。

另外一个现实是,目前现有的家政培训机构、认证机构的师资文化程度都不高。他们本身的专业能力、个人素养、教育程度等,与很多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比都相去甚远。特别是,国内的职业管家群体还没有形成,无论是从培训市场还是就业市场来说,都有很大的空间。

那么,如何推动高端家政服务的发展呢?

第一,促进对接和对标国外优秀同行,引进高端课程和人才。这就需要国内的培训机构、认证机构或行业监管部门,去有意识地推动、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提升。

近年来,有一些国际管家培训机构正在陆续进入中国,比如:荷兰国际管家学院、英国管家学院等,并且它们更多的是在做直营,而不再进行授权。目前,中国也有本土的管家学院,这一培训市场的空间、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第二,通过政府推动家政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毕竟规范家政服务业靠“自治”还远远不够。

第三,家政服务行业与很多行业密切相关,比如:养老、物业、快递等,因此这需要各行业之间融合发展。家政服务业要与外部有一个宽阔的协作平台,有很多外部的高质量供应商提供服务。比如:私人管家服务可以与高端养老、高端物业、高端快递这行业融合,这样才能保证、促进行业的发展。

因此,即使再优秀的私人管家,个人能力再强,背后都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服务平台提供支持。实际上,作为私人管家,一定要是一个擅长调用和盘活社会资源的高手。

《中外管理》:在你看来,有哪些服务业在未来还将大有作为?年轻人如何找到“就业蓝海”?

于洋:从短期来看,今年受疫情影响,的确是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还是年轻的职场新人,在择业时比以前要理性、更务实了,确实能够放下身段,先就业,有机会再去考虑择业。

从长期来看,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正在影响职场人,就是人们越来越爱美(不论男女老少)、怕死、怕孤独,而满足于这类需求的行业和职业,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而这些貌似没有技术含量的技能型工作,比如病后康復陪护、家政服务员等,这些职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职业折旧很慢,人工智能很难取代。这种职业本身就是“滚雪球”型职业,收入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稳定。因此,我相信现在有很多人在主动选择所谓“降维”“下沉”职业。

同时,对于一些选择高端家政服务业的从业者来说,也不乏通过这一途径结识和进入新贵阶层,进而在新圈子中寻求未来职业发展可能的人。

猜你喜欢
于洋管家家政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郁小文的猪管家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做自己的小管家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HAPPY LIFE创意管家型APP
2016年上海市政府家政实事项目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