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初入园的那点事儿

2020-01-08 02:23李孝玲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互助支持习惯

李孝玲

摘 要:《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或代替。幼儿入厕,通俗而言就是孩子的大小便排泄。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关键词:入厕管理;习惯;生活;支持;互助

一、学习如厕方法,逐步养成良好如厕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和卫生习惯。

(一)幼儿的小便习惯养成

3周岁的新生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分离焦虑、生活上的不适应、对家人的思念,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理上的自理方面。

在家基本上都是坐便器,或自己的小马桶,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反映以判断出孩子是否需要如厕,在家如厕还有家长陪,穿衣服也是家长代劳,孩子在如厕上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而在幼儿园面对的是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入厕环境和入厕方式的改变,许多孩子走进厕所就愣在那里,不敢小便,不会小便,怎么办?有的胆小的也不告诉老师。例如浩浩小朋友平时在家小便都是奶奶提醒,或者看到孩子快尿时,抱着去卫生间,还没等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家长已经帮他完全解决。来到幼儿园以后,小便时也不告诉三位老师,站在自己的座位旁边把裤子尿湿。还有李冰新小朋友在午睡时,每天都会把床尿湿,和家长了解后得知,新新在家午睡时如果要尿尿,家长会看时间,感觉时间差不多就抱起孩子去厕所,孩子在睡梦中就小便了。孩子的如厕习惯弱,往往都是家长的一些不当行为养成的。作为老师的我们首先,引导幼儿参观厕所,幼儿园里的厕所有着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不仅创设了漂亮的厕所环境布置,而且有相当洁净的卫生设备,美化、净化、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其次,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是解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入厕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跟家里的卫生间一样,能尊重孩子以往的入厕习惯,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让孩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再次,就是教师的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牵着孩子的小手登上入厕台阶,帮着孩子脱下裤子,提拉裤子,甚至一开始个别幼儿需要老师像妈妈一样把着自己小便,这时的教师更像一位无微不至的妈妈。

(二)幼儿大便习惯养成

小便的问题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大便问题又同时出现,孩子在家大便的时间不定,有的早上有的晚上,有的中午,有的两三天才一次,孩子在家,家长基本掌握大便的规律,会定时或不定时的带孩子去大便,帮孩子擦干净屁股,孩子根本就没有锻炼的机会。在园,幼儿对蹲便不习惯、有点害怕,也不会使用手纸,就憋着,实在憋不住就不小心大在身上,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往往用哭来解决。我班的谭浩文性格内向,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不吃不喝,即使有了大便也不告诉老师,要么憋,要么就大在身上,刚入园的那几个星期,一直不怎么高兴。对于这类情况,我采取了几个策略:

1.认识憋大便的坏处。借助动态PPT的帮助,孩子了解大便及时对身体的益处,憋大便对身体的坏处。

2.利用生活区,鼓励孩子照顾娃娃,尝试着用纸给娃娃擦屁股,练习自理技能。

3.建立自信,不因不小心大便到身上不开心、自卑。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知道大便到身上不是可笑的,每个小朋友都可能朋友遇到,如果发生了主动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助处理干净,以后有要想大便感觉不要憋,及时告诉老师。

4.制定一张“幼儿大便情况记载表”,一天中哪个孩子在园大便了,就打上个记号。厕所里贴了这张表后,家长们常去看一下,知道自家孩子的大便情况。在记载中发现,在幼儿园里大便的幼儿,由多逐渐减少。开始时一天有十位左右到后来一般为五个左右,而且出现了幼儿固定化的趋向,一般一直为这几个孩子,而且排大便的时间多数是在上午,有了这份记载,教师们在管理孩子解大便时,心中就更有数了。

二、如何改善尿裤子

小班幼儿尿裤子、尿床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幼儿园专门设立一项特色服务,请每个孩子都带一套备用裤,哪个尿湿了保教人员会马上给予换洗,保育老师几乎天天会遇到尿裤子的事,换洗尿裤成了本园一项保育特色。在保育过程中,教师们细心做了一个量化统计:一天、一个月究竟有多少幼儿尿裤子?每天我们都在班务日志的最后一栏填写“今日尿裤子、尿床的幼儿人数和名单”,到月底进行了相关汇总。

记载中一个月共有13名幼儿尿裤子或尿床。第一周,幼儿尿裤子人数多达9人,一天中最多达3人。到第四周,幼儿尿裤子人数减至3人,一天中仅有一人或无人尿裤子。这个数字的明顯下降跟保教人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密不可分。因为在生活护理过程中发现两点:一是幼儿尿裤子多数发生在中午前后。这一发现,让教师意识到在这个高发时间段更要注意孩子的入厕情况,提醒他们及时上厕所。比如,班上的一小女孩一个月中有5次尿裤子,因为她有憋尿的习惯,老师就不忘多提醒她去小便,使她不再尿裤子;二是幼儿尿裤子常发生在几个固定幼儿身上。班上的贺天奕、冰新、小忆、添予、浩浩,五个小朋友经常尿裤子,其余幼儿都只是偶尔发生。对这几个孩子教师们细致观察,分析每个幼儿尿裤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譬如,观察中发现,贺天奕小便时是用两只手的两个食指来夹“小鸡鸡”,这种方法的不妥就导致了尿液常沿至裤子前沿,后来与家长沟通帮助纠正,这样有效地控制了这个孩子的尿裤子次数。

三、多沟通,相互理解信任,家园密切配合

家长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如果家长愿意携手和老师一起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那么这样的配合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配合,针对幼儿如厕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老师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把对孩子入厕方面提出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共同商讨,取长补短,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班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得到了班上保育老师、配班老师的大力支持,是班级教师携手合作、共同研究的成果,也是尝试在保育生活领域和班级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觉得意义匪浅。

猜你喜欢
互助支持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试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金融支持辽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
英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模式研究
印媒称中国“支持”印度斡旋马局势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