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黄冶窑出土的三彩动物玩具

2020-01-09 06:39靳晓倩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彩四肢底板

□靳晓倩

三彩玩具是唐三彩特有的一个品种,包括三彩小动物和三彩小器物。 这两种三彩玩具在墓葬里很少见,但并非没有,如1990年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发掘的西安西郊热电厂M63[1]就出土了十余件,被认为是巩义黄冶窑的产品。 由于发现数量少, 在2002—2004 年巩义黄冶窑大规模发掘[2]之前,它们的面貌一直不是很清楚。2016 年《巩义黄冶窑》[3]一书出版,披露大量珍贵的三彩玩具。由于遗迹单位、地层伴出有大量的瓷器、三彩器皿, 通过与巩洛地区唐墓出土的器物对比, 能够对这批三彩玩具做出年代上的大致判断, 这样可了解它们的兴衰过程以及生产它们的意义。

本文仅介绍三彩动物玩具, 三彩小器物不涉及。 三彩动物玩具包括骑俑玩具、人俑玩具、兽俑玩具、禽俑玩具等,下面分别介绍。

一、骑俑玩具

骑俑主要有骑马俑、骑牛俑、骑狮俑等。

1.骑马俑 3 件。标本ⅡT4H4:4,马勾首,立耳,略具眉、鼻,剪鬣,束尾,头戴络头,背置鞍鞯,络头、攀胸、鞦上悬挂杏叶,立于方形底板上。 背骑坐一人,头戴幞头,扁脸高鼻,身着团领窄袖袍,下着裤、靴,扭身向右,拱手于胸前。 通身饰绿、黄釉,以绿釉为主。 长7 厘米,高6.7 厘米。 (图1)标本2002ⅢT2H3:1,马微勾首,立耳,眼、鼻明显,剪鬣,束尾,头佩络头,背置鞍鞯,络头、攀胸、鞦呈细绳状,不见杏叶,腿残。 背骑坐一人,头戴席帽,眉目不清,身着翻领窄袖袍,下着裤、靴,扭身向右,袖手腹前。 帽施蓝釉,人、马施绿、蓝、酱黄三釉。 长7.6 厘米,残高7 厘米。 (图2)标本ⅡT35⑩:57,马昂首,垂缨,披鬣,头形甚萌,佩络头与缰绳,背置鞍鞯,胸有攀胸,臀有鞦,身躯壮硕,腿残。 背上端坐一人,头戴幞头,幞头系三条宽带,扁圆脸,身穿团领袍,腰束带,下着裤、靴,双手摁拄马脖,眼视前方,呈奔驰状。马施黄釉,人、鞍鞯施绿釉。长7.9 厘米,残高7.9 厘米。 (图3)

2.骑牛俑 1 件。 标本ⅢT3⑥:4,牛伸首,抿嘴,大眼,长角弯至膀处,弓背,短尾甩于左臀,四肢残。 牛背上伏一牧童,光头,裸身,面左向,眼、鼻清晰,右手抱头,左手扶于牛的腹部。 通身施白、绿、黄三釉。 长7.2 厘米,残高3.2 厘米。 (图4)

3.骑狮俑 1 件。 标本ⅡT57G2:86,狮方首,立耳,大眼,宽鼻,大嘴半张,颈挂铃铛,回首卷尾,四肢残。 背骑一人,头戴幞头,面容模糊,右手所抱似手鼓,侧身向右。 通身施绿、黄、白三釉。 长5.8 厘米,残高6.3 厘米。 (图5)

二、人俑玩具

人俑主要有抱物俑、人物俑。

1.抱物俑。可分为抱鼓俑、抱枕俑、抱动物俑等

抱鼓俑 5 件。 标本ⅢT6H81:42,头戴幞头,高眉瞪眼,张大嘴,身穿右衽窄袖袍,屈腿盘坐于圆形底板上,左腿侧立,双臂抱一腰鼓。 人施绿釉,点缀黄釉,底板施绿釉,腰鼓施黄釉。高7 厘米。(图6)标本ⅡT57G2:17,头戴幞头,浓眉,大眼,高颧骨,络腮胡,身上服饰不清, 盘坐于椭圆形底座上, 怀中斜抱腰鼓。腿以上施绿、白两釉。 高7.2 厘米。 (图7)标本ⅡT35⑨:135,头梳双髻,蚕眉,圆眼,小鼻,小口,身穿团领窄袖襦,左臂抱腰鼓,右手正在击打。 腰以下残。 通身施黄釉。 残高4.1厘米。 (图8)标本ⅡT35⑨:86,剪发,圆脸,弯眉,眼、嘴呈浅坑状,身穿团领窄袖袍,左臂抱腰鼓于肋间,右手拍打鼓面。下残。脸施黄釉,余施绿釉。 残高4.8 厘米。 (图9)巩义博物馆藏有一件类似的俑。 剪发,圆脸,弯眉,眼、嘴呈深坑状,身穿翻领窄袖袍,腰束带,下着裤、靴,侧身跪于圆形底板上,左臂抱腰鼓,右手击打。 俑发、臂、腿施绿釉,袍、裤、靴施黄釉。高5 厘米。 (图10)

抱枕俑 1 件。 标本ⅡT35⑩:69,头戴幞头,圆胖脸,眉、眼较清,身穿交领窄袖袍,腰束带,两手相握腹前,右胁夹一枕状物。 幞头施绿釉,脸施白釉,脖子以下施黄釉。 残高5.7 厘米。 (图11)

抱动物俑 3 件。 标本ⅡT35⑨:79,头梳三髻,眉清目秀,微张嘴,着窄袖袍,腰束带,怀抱小狗,盘坐于圆形底板上,狗头搭于左臂,显得十分温顺。 俑头、身施绿釉,脸、腿及底板无釉, 狗施酱黄釉。 高5.6 厘米。(图12)标本ⅡT3⑧:17,头戴翻檐胡帽,深目高鼻,身穿窄袖袍,腰束带,外罩半袖,跪于圆形底板上。 怀中抱一大狗, 狗头位于身体右侧,张嘴吐舌,正舔舐主人。 通身施绿釉,多脱落。 高10.1 厘米。 (图13)标本ⅡT8⑦:2,剪发,圆脸,大眼,宽鼻,胡人形象,身穿窄袖袍,腰束带,怀中抱一神兽,跪于圆形底板上。 兽长尾,四肢有力,颈部有项圈,张嘴吞一物体,做成瓶口样式,可以插花。 通体施黄、蓝、绿、白四釉。 高5.2 厘米。 (图14)

2.人物俑。主要有礼拜俑、观音俑、匍匐俑等

礼拜俑 1 件。 标本ⅡT7⑧:1,头梳双垂髻,圆脸,眼、嘴呈坑状,高鼻略残,身穿窄袖襦,外罩半袖,下部不清,双手合十,盘坐于近方形底板上。 背面施绿釉,正面白釉居多。 高5.7 厘米。 (图15)

观音俑 1 件。 标本ⅡT12Y6:13,头戴冠,冠笼纱,面部、衣服不清,双手合于胸前,胸前模印佛光。 大部施绿釉,局部施黄釉。 高7.4 厘米。 (图16)

匍匐俑 1 件。 标本ⅡT35⑨:76,孩童模样。 无发,圆胖脸,浓眉,昂首上视,双臂支地,双腿后伸,腰部有带状装饰,应为襦的下缘,下着裤。 面施白釉,上身施绿釉,下身施黄釉。长4.4 厘米,高3.6 厘米。(图17)

三、兽俑玩具

兽俑主要有马、驼、牛、象、猴、狗、羊、狮、兔等。

1.马俑 4 件。标本ⅢT6H81:65,首残,扬脖,披鬣,平背,束尾,背置鞍鞯,四肢直立于中空的底板上。 鞍施黄釉,马身施黄、绿、白三釉,底板无釉。 残长8 厘米,残高6.7 厘米。 (图18)ⅢT6H81:26,勾首特甚,略看到眉眼,扬缨,剪鬣,平背,束尾,四肢残。 马无络头佩饰,体施黄、绿、白三釉。 长7.5 厘米,残高4.7 厘米。 (图19)标本ⅡT57G2:23,马首残,剪鬣,平背,束尾,背置鞍鞯,上有小蹬,胸有攀胸,臀有鞦,均饰杏叶,四肢直立于长方形底板上。 鞍施黄釉,马身施黄、绿、白三釉。 残长6.3 厘米,残高6 厘米。 (图20)标本ⅡT35⑨:83,嘴、耳、鞍鞯、四肢均残,大眼,披缨,披鬣,短身,束尾,马身肥硕,脖短,缰、攀胸、鞦均以凹线表示。通身施绿釉。残长7.4 厘米,残高6 厘米。 (图21)

2.驼俑 2 件。标本ⅢT9G6:31,驼身不成比例。 昂首,宽脖,垂胡尤宽,小耳,大眼,抿嘴,背置圆毯,近臀部凸起一峰,肩部似为囊橐,甩尾于左臀,颌下、腹部有长毛,四肢残。身施白、绿、黄三釉。 长6 厘米,残高5.2 厘米。 (图22)标本ⅢT6H81:57,昂首,扬脖,垂胡较窄,小眼,抿嘴,背部双峰,上搭花边式大毯,四肢残。 身施黄、白、绿三釉。 长5 厘米,残高5.5 厘米。 (图23)

3.牛俑 2 件。 标本ⅡT35⑧:80,体形似狗。 垂首,小耳,微张嘴,平背,四肢粗壮,立于地。 额头、鼻子模印圆环,脊背刻凹槽,俱施黑釉。 首、背大部施绿釉,腹、腿无釉。 长8.2 厘米,高4.8 厘米。 (图24)标本ⅡT57G2:82,低首,长角上卷,圆眼,抿嘴,平背,体侧套有革带,四肢残。 头、背施绿釉、酱釉。 长8.5 厘米,残高4.6 厘米。 (图25)

4.象俑 2 件。 标本ⅢT1H38:6,垂首,长鼻接地,圆眼,大耳,弓背,背置圆毯,尾偏垂左侧,四肢立于椭圆形中空底板上。 象身施黄、绿、白三釉。 长8.5 厘米,高6 厘米。 (图26)标本ⅡT57G2:207,仔象。首微抬,粗鼻垂而内勾,圆眼,小耳,弓背上置长毯,垂尾,四肢直立于中空的底座上。通身施白、蓝、黄釉,以白釉为主。长4.8厘米,高4.5 厘米。 (图27)

5.猴俑 6 件。 标本ⅢT4⑧:12,大头,高眉,凸眼,宽鼻,抿嘴,两手抱瓶颈,足拥瓶底入怀,扭头傻笑,坐于圆形台座上。 从瓶腹、口沿的凸珠来看,应该是玻璃瓶。除台座外,通身施黄釉。高4.7 厘米。 (图28)标本ⅢT2J1:4,大耳,宽额,高眉,圆眼,大嘴微张,两手抱鱼,拥入怀中,鱼嘴似瓶口,可以插花,屈膝,蹲坐于底板上,眼视前方。鱼施蓝、绿釉,点施黄、白釉,猴施黄釉。高8 厘米。(图29)标本ⅠT1⑤:52,子母猴。母猴侧首,弓背,垂尾残,立于方形中空底板上。背上有两幼猴, 前猴骑于母猴肩部, 两手抓紧母亲脖子,后猴骑于胯部,两手扶着前猴背部,皆向左视。 通体以黄釉为主,间施绿釉。 长5 厘米,高5.6 厘米。(图30)标本ⅢT3H6:2,子母猴。母猴侧首,弓背,垂尾较大,立于中空底板上。子猴骑于母猴肩部,大头,圆眼,右手扶着母亲脖子,左手摁着自己的胯部,侧身右视。 通体施黄、绿、白三釉。 长4 厘米,残高4.5 厘米。 (图31)标本ⅢT8⑦:3,侧首,弓背,屈腿蹲坐于梯形底板上,左手扶膝,右手摸地。 猴大耳,长嘴,目左视,表情冷静。 腿侧、尾、背无釉,余施蓝、白、 酱黄釉。 高6.5 厘米。 (图32) 标本ⅡT9H83:10,大头似狮,小耳,圆眼,高鼻,厚唇,双手抱膝,蹲于圆形莲瓣台座上。 背部、底座无釉,余施黄釉。 高4.5 厘米。 (图33)

6.狗俑 2 件。标本ⅡT20⑥:20,立耳,大眼,疙瘩鼻,头高臀低,卷尾于背,蹲坐于底板上。长5.5 厘米,残高4.9 厘米。 (图34)标本ⅡT12Y6:15,昂首,尖嘴,面目不清,平背,粗卷尾,四粗肢立于地上。 头、背、尾施绿釉,腹、四肢无釉。 长5.9 厘米,高4.2 厘米。 (图35)

8.羊俑 2 件。 标本ⅡT35⑩:68,圆首,大垂耳,圆眼,嘴微张,平背,短宽尾,四肢残。通体施绿釉。 长4.6 厘米,高4 厘米。 (图37)巩义博物馆藏一件完整的羊俑,立于长方形底板之上,前半身施白釉,后半身施绿釉。 (图38)

9.兔俑 2 件。标本ⅡT20⑥:19,伏首,贴耳,抿嘴,弓背,无尾,四肢蜷曲,卧于椭圆形底板上。 体施白釉,眼施蓝釉。 长6.7 厘米,高3.3 厘米。 (图39)标本ⅡT17ZF3①:40,面部逼真,大眼,小耳贴于肩部,抬首前视,前肢直立,后肢蹲卧于圆形底板上。体施黄、绿釉。长4.6 厘米,高4.9 厘米。 (图40)

四、禽俑玩具

1.鸭俑 1 件。 标本ⅡT16ZF1②:4,昂首,引颈,短尾上翘,卧于底板上,呈游泳状。身大部施酱釉。 长3.9 厘米,高4.5 厘米。 (图41)

2.鸳鸯俑 2 件。 标本ⅢT8H89:49,昂首平视,嗉囊前凸,大翅下敛,粗尾上卷,双腿立于地。头、翅、尾施绿釉,余施黄釉。残长3.3 厘米,高3.3 厘米。 (图42)标本ⅡT10⑥:3,幼雏。 胖头抬起,圆眼小嘴,平背翘尾,肥腹着地。 头、胸施黄釉,背、翅、尾施绿釉。 长4.2 厘米,高3.2 厘米。 (图43)

3.麻雀俑 4 件。标本ⅢT8H89:74,昂首,张嘴,展翅,胖腹,翘尾,呈鸣飞状。 头、背、尾施黄、酱黄釉。长5.7 厘米,高3.4 厘米。(图44)标本ⅢT6H81:60,昂首,张嘴,敛翅,平尾,呈停飞状。背羽呈蝶状,胖腹有一插孔,可插入细棍棒,用以手举。 头、尾施黄釉,背、翅施绿、白釉,腹部无釉。 长4 厘米, 高2.8 厘米。 (图45) 标本ⅢT6H81:61,昂首,张嘴,呈奋飞状,胖腹也有一插孔。 通体施绿釉。 长3.6 厘米,高3.2 厘米。 (图46)标本ⅡT10⑥:3,雏鸟。 大首,扁嘴,圆眼,敛翅,圆尾,卧于底板上,呈等食状。头施黄釉,背、翅、腹、尾施绿、黄、白三釉。长5.7 厘米,残高2.2厘米。 (图47)

五、结语

1.玩具年代

我们以上介绍的器物主要出自以下几个单位:ⅡT35 的⑧⑨⑩层,ⅢT6H81,ⅡT57G2,ⅡT17ZF3,ⅡT12Y6,ⅢT8H89,这几个遗迹单位除了出土三彩玩具,还出土有黑白瓷器、三彩器皿,后二者年代比较容易确定。参考这些器物的年代,也就基本确定了黄冶窑三彩玩具的年代。

ⅡT35 的⑧⑨⑩层属于同一时代,根据这三层出土的三彩茶注、 黄釉灯与三门峡庙底沟唐宋墓地[4]M223、M229 同类器相同这一特点,它们的年代应该相同,为五代地层,这是黄冶窑时代最晚的一组地层。

ⅢT6H81 出土有三彩豆、绿釉鍑,其中三彩豆出现较早,在公元709 年偃师李嗣本墓[5]就有出土, 而鍑这种少见的器形在约公元740 年的焦作博爱聂村唐墓M6[6]也能见到,故ⅢT6H81可能是黄冶窑较早的遗迹单位。

ⅡT57G2 出土器物较多,有双系白瓷罐、乳足白瓷盘、斜直腹黑瓷碗、茶末釉水注等,其中有乳足的白瓷盘在洛阳关林大道徐屯东段约公元740 年的M29[7]中已见到,斜直腹黑瓷碗与偃师杏园公元754 年的郑夫人墓[8]中的白瓷碗完全相同。 故ⅡT57G2 和ⅢT6H81的年代大致相同。

ⅡT17ZF3 出土玉璧底碗、三彩盘、三彩小罐,年代约在公元840 年。

ⅡT12Y6 出土黑釉茶注、茶末釉盘口壶、茶末釉小罐, 其中黑釉茶注和公元847 年穆悰墓[8]的酱釉茶注非常相像,故ⅡT12Y6 的年代大体也在公元840 年。

ⅢT8H89 出土有黄釉假圈足深腹碗,年代较早,可能在公元700 年。

由此可知, 黄冶窑三彩玩具在盛唐以后一直维持生产,它大概始自公元700 年,公元740—公元760 年达到第一个生产高峰期,公元840 年左右是第二个生产高峰期, 但不及第一个高峰期繁荣, 公元900 年后仍能维持一定的产量。

2.器物特征

黄冶窑玩具的器物特征很明显。 ⅢT8H89、ⅢT6H81、ⅡT57G2 三个单位出土的玩具有共同特征, 即动物、 人物身上饰件较多, 雕刻细致入微, 俨然有大唐遗风。 ⅡT17ZF3、 ⅡT12Y6 两个单位出土玩具已显简体趋势,有些制作得比较草率。ⅡT35 的⑧⑨⑩是最晚的地层,出土的骑马俑、抱物俑(包括抱鼓、抱枕、抱动物三种俑)、匍匐俑、牛俑、羊俑等造型夸张,身上沟槽深,看起来比较呆萌,是一个时代的特征。

3.玩具用途

黄冶窑的三彩玩具在唐代中后期可以说是黄冶窑的三种主打产品之一。 这种色泽晶莹的小型器物显然不是为了墓葬陪葬而生产,因为自公元730 年后,郑洛地区的唐墓几乎不再使用俑类, 这些小俑一般不会放入墓葬中(极个别的例外)。 那么,从器物既精美又易于把握这点来看,它有可能作为室内摆件而存在,也有可能被人把玩,更有可能被儿童举于手中(有些有插棒的小孔),199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通过在洛阳履道坊发掘白居易的故居[9]证实了这种想法。白居易故居的使用年代为公元824—公元846 年,此遗迹出土有大量的茶具、三彩器皿、三彩玩具,其中玩具主要有人物俑和禽兽俑。看来,唐代的三彩玩具也非一般老百姓能用,必是富贵人家的孩子或大人把玩, 因为在唐代,三彩釉料还是比较稀缺的,三彩玩具应该是高档产品。

图48 唐三彩生产工艺

虽然如此,黄冶窑的三彩玩具,仍然不失为唐人多彩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 它在早期继承了唐代写实的雕塑传统, 后期则发扬光大,走了写意之路,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生产工艺

黄冶窑的三彩玩具可以称为唐代大型三彩俑的发展余绪,它体可盈手,容貌、衣饰刻画得较模糊,不像大型三彩俑那样真实,但也由此衍生出玩具俑的造型特点: 体形上只求近似,表情上追求神似,抓住动物一瞬间的特征,进行肢体、表情上的夸张,使得整个玩具俑,无论是骑俑还是单纯的单体俑,在面貌上都不同程度地展现出一种呆萌表情, 从而琴弦乱颤地拨通人们的心灵。 这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新世界,恍惚间看到泥塑的身影。

三彩玩具仍然采用大型三彩俑的生产工艺,即先进行雕模,然后用细腻高岭土和成的半干泥进行贴模、晾干、脱模、修模、入窑烧制。 这里强调,一件动物都得到前、后两个半模,制作新的动物玩具时,分别将两个半模填满高岭土泥, 再将得到的两个半模动物合成一体,然后修治,晾干,入窑烧制,出窑再施釉,再入窑二烧,得到三彩玩具动物。 我们从黄冶窑遗址出土动物模具、 施釉未烧的动物(图48),能够看出这一完整的生产流程。

(本文得到郝红星研究员指导,特此感谢。)

猜你喜欢
三彩四肢底板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唐三彩”是哪三彩
跟踪导练(四)
板上叠球
复杂条件下大断面硐室底板加固技术实践与应用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铝蜂窝复合材料客车底板性能研究及应用
三彩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