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哲学比附和理论内涵

2020-01-09 00:32邵泽义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发展

邵泽义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225300)

引言

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弘扬和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和不竭动力。在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社会面临着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各领域都存在亟待回答的重要时代和理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要论述是夯实理想信念根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要论述包含着丰富而又朴素的哲学基本原理,深入挖掘并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的哲学精髓,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与时俱进的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马克思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1]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真理的绝对性。列宁也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2]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的相对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和检验真理,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论断。

真理具有指导实践、教育和激励等功能。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穷凶极恶的敌人和党内错误思想的斗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走雪山、过草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转移,开启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所以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长征,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胜利”[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4]是对待真理态度的新发展。对待真理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坚定信仰和笃行实践,才使得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弘扬长征精神,我们要坚信真理不动摇,用发展着的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自觉捍卫真理,践行真理,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真理、掌握真理、捍卫真理”[5],是对待真理方法的新发展。认识真理就是要通过现象认识真理的本质,就是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对真理进行再认识和再实践,就是要把真理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伟大历程中,运用历史和逻辑辩证统一的方法再认识和再检验真理。掌握真理就是要掌握真理的深刻内涵、主旨要义和根本要求,就是要掌握真理的客观性、实在性、规律性和可检验性,就是要掌握运用真理指导实践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捍卫真理就是要掌握对待真理的科学方法,就是要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捍卫真理的科学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就是要积极与误读真理、歪曲真理、破坏真理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就是要坚信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

二、不断发展的人民观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中的决定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标准”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富民强国的新征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竭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治国理政的最终归宿,带领全国人民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把人民群众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依靠力量,都把人民利益作为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并创造性发展的典范,对不同时期的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7]这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新形势下的全新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社会矛盾纵横交织,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化和历史使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的爱国热情、创业激情、智慧力量和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蕴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辉征程中。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8]这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谁”问题的全新认识。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我国发展新时期都是最为根本的依靠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发展面临形形色色的困难和挑战,任务之艰巨、使命之重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靠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

“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汇集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9]这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谁”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全新认识。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这既是宣言书也是承诺书,是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1]的创新性回答和创新性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分匀是为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还是为了人民。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利益诉求,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闹革命、搞改革、促发展、谋幸福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期待和利益诉求。精准扶贫、全面脱贫等重要战略措施同样是为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人民观是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等问题的全面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创新性运用和发展。

三、实事求是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发展是永恒的命题。

新时代,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局部战争屡见不鲜;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一体化向纵深方向推进,但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恐怖主义仍然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健全完善,但单边主义、霸权政治、全球经济低迷、环境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形势总体安全,但在局部地区、焦点问题仍然存在隐患。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企暖回升实现稳步发展,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等矛盾突出;资源环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就业结构性矛盾、各阶层利益冲突、社会改革等方面我们还面临较多难题和困境。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的时代环境、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既有重要机遇也有巨大挑战。面对严峻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只能通过发展的方式来解决。

但是,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提示儿童生长痛的发生与钙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于小儿骨骼发育,神经肌肉紧张而导致牵扯性疼痛。另外,钙对神经兴奋有抑止作用,缺钙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肌肉疼痛或肌肉痉挛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任务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愿景,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和社会基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和能力。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任务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思考。

“我们必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开创新局面。”[13]这是依据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方法论。

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继续夯实经济基础,需要继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达到新的和谐与统一。

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可否认,在思想领域还有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还有很多阻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痼疾,这些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些陈旧观念的束缚和思想的藩篱还要进一步革除。

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是在社会建设经历严重挫折的基础上痛心思索,做出实行改革开放重要战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改革开放的前后三十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既要肯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经验也要肯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成就。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抉择。面对新形势,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回避,但我们必须承认,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和根基。新形势下,提升国家发展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要依靠经济发展,我国作为有担当的大国需要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国梦同样需要经济发展。经济建设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当前发展形势和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实力需要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同样需要创新。

从“四个全面”到“五大发展理念”、从内政外交国防到治党治国治军、从深刻研判国际形势到深思熟虑国内发展,都蕴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站在时代潮头,紧紧扣住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实事求是看问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促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

四、辩证统一的大局观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无不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特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蕴含着联系和发展、矛盾和统一、两点和重点辩证统一的哲学思路。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国家事业发展全局。”[14]这种大局观和全局观体现了矛盾统一、联系发展的哲学思想。当今国际关系处于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态势之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既要考辨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又要审视国际形势新发展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经济进入提质换挡期、社会进入矛盾叠加期。国内形势既蕴含着发展的优势、机遇和潜力,同时也蕴含着矛盾、困难和挑战。因而,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发展大局和全局,需要统筹兼顾国内、国际和国家各项事业。

“在新的长征路上,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15]这种全局观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发展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抓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重点;需要在关键领域和关键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处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也有很多“硬仗”要打,我们需要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自身建设和发展来破解难题、防范风险。

国际国内大局、国家事业全局是两点和重点,是联系发展的,也是矛盾统一的。要把握好这个大局和全局,既需要辩证统一地看待,又需要统筹兼顾地对待。

五、居安思危的政党观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政治领导作用,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程历经磨难、砥砺奋进、卓越辉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和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重要论述蕴含着深刻的居安思危的政党观和治党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7]这蕴含着深刻的政党建设危机观。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外部环境等考验更加严峻,这些考验表现出渗透性、潜在性、多变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冲击力和毁灭力。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8]党的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任务和方法。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既要抓党的思想、组织、理论建设,又要狠抓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更要抓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建设面临新任务、新问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而更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紧密联系群众,更加务实创新,勇于担当作为,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重要论述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阐释,实事求是地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出发,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危机认识论和治理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既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一脉相承的传承和契合实践的创新,又有理论的深度、宽度和广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真理观、人民观、发展观、大局观和政党观包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是对怎样坚持和发展真理、怎样依靠和为了人民、怎样把握和审视大局、怎样建设和治理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和理论问题的热切回应,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就是要深刻把握其理论内涵和精神主旨,将其内化为理论观和方法论,运用到思想解放、理论提升和方法创新之中,为推动自身工作高质量发展和积极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精神保障和方法支撑。

猜你喜欢
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产前超声发展及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谈发展
它会带来并购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