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跨境电商技能培养新模式探析
——以地方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为例

2020-01-09 16:29林丹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境校企

■林丹蔚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200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贯彻与发展,南部沿海地区作为发展东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片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集中地和旅游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科技创新、新型工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潮汕地区作为东南沿海最早的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在促进对外贸易与资源融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跨境电商作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贸易方式,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国际化市场的开拓、产品品牌实力的提升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及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对跨境电商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高等院校应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积极走创新之路,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步伐,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平台搭建等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行企发展的切实需求,全方位培养与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技能。

一、跨境电商人才技能培养综述

为满足行企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具备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践实操平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创业实践等环境和条件。

在“一带一路”不断深入贯彻,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趋势下,李世红、吴国初等指出“一带一路‘互联网+外贸’”新形势下,应明确跨境电商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要建设系统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与核心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培养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打造创新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校内一体化实训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组建跨境电商实战团队,开展多形式校企合作,以实现高素质复合型的、既具备职业素养又具备人文素养的专门型人才的培养。而就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罗仕文、李燕霞、邓金娥等皆指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应注重其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要有基于岗位需求的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跨境电商课程体系,有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具备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校内教师+企业导师”的教师团队,有校企合作共建的跨境电商真实运营平台或模拟操作平台,要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内部协同机制和政府、企业、学校的外部协同机制,共同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在校企合作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研究方面,吕莲、陈和平、曾城等提出了校企合作协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如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发课程体系、开拓实操实训平台、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培养高素质“双师型”队伍等方面全面促进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

二、跨境电商人才技能培养新模式探析——以地方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为例

地方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对接当地实体经营企业,校企共同开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设定教学评价体系等,并以合作企业优先录取、创业团队竞赛、商务技能大赛、校园招聘会、双选会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及输送。

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采用商务英语基础技能课程加跨境电商核心课程授课的模式开展教学,核心课程包括外贸电商概论及实务、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电商(营销)平台运营、跨境电商物流、跨境法律法规与税务等课程。课程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达到近1∶3的幅度,并且核心课程学时比例逐年增加,不断深化对学生跨境电商实操技能的培养,努力培育满足地方企业需求的一线实操性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是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而开发的校企合作特色课程班,课程皆针对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充分体现岗位要求对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内容对接课程内容,企业绩效考核对接学校管理考核的具体实施。根据企业具体的岗位技能要求,岗位相应工作任务流程或环节,以及企业员工岗位晋升级别及考核要求等方面,总结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开发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教学内容等,同时,结合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突显学生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学生第一学年为商务英语专业基础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在校内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主要任务为打好语言基本功,同时进行外贸、跨境电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包括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等。第一阶段由本校教师承担语言相关课程教学及有外贸行业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承担外贸基础课程授课及外贸基本功训练任务,由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承担跨境电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学生利用学校已有的多媒体课室、跨境电商实操模拟平台、跨境电商创业实训室等开展学习。第二学年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学生与员工的对接,让学生亲自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了解、熟悉企业岗位实操内容。该阶段学生通过企业所提供的真实账号,充分体验及练习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开展基础的跨境业务及沟通。第三学年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阶段,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参与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实施企业导师分组责任式管理,每个师傅(企业导师)带限定数量的徒弟(学生员工),组成学习小组或任务小组,确保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充分并切实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企业导师根据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熟练程度分配相应级别的业务任务,并由专人负责指导。总体上,学生学习期间,在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时间约占50%左右;到企业则进行在岗学习与实操,在岗位实操中消化理论知识,获得跨境电商业务操作能力,时间约占50%左右。

三、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人才培养模式初期发展不足之处

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建设重点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电子商务实际环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建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以英语为教学和目标语言,跨境电商操作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核心课程的实训操作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人才培养模式在建设初期仍面临着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备。网络平台资源的不充足使得校内实训时间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基础技能无法得到充分培养与训练,对跨境电商相关课程的学习难以系统、完整地跟实际结合起来,充分理解与应用,对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实操所涉及的各种实用性工具与手段、网络真实平台的整体运营较为陌生。

其次,师资队伍转型不透彻。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因其跨学科性质,教师往往由商务英语专业、经贸专业、物流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教师在其原有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涉外的跨境电商课程教学,因而通常缺乏较全面、透彻的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对一些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的理解与掌握都停留在表层阶段,像跨境电商营销平台运营、跨境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师)、跨境法律法规与税务等课程。同时,也缺乏跨境业务实操能力,理论与实践教学无法做到真正的合一状态,未能形成真正强有力的“校内教师+企业导师”或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因而教授过程,企业专门导师的指导与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由于本地跨境电商真实运营平台的缺乏,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无法充分进行实战实训,而现代学徒制班试点招生办学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因而招生人数及对接企业所培养的学生数量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地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缺口,也更难实现人才对外的输送。

最后,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导师的聘用,教师驻点监督、辅助教学,校企共建资源库,以及实践创业项目的实施、开展等,缺乏充分的制度及资金支持,而政企协同机制与效应不明显,政府关注与投资力度不大,而只有实现政、企、校三者高效的协同机制,有完善的制度与政策作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服务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目标。

四、基于行企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班人才培养新策略

地方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的学习与提升,应以企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调整培养目标与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出真正符合行企需求的合格人才。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以促进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依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仿真等技术协助来创设和营造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同时,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人文性特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锻炼及培训机会,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力量

对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的培养,选择与规模相对较大的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服务好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的教育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并且为商务英语专业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此外,校内教师相对缺乏实战方面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实操及真实体验方面的内容较少,所以企业为教师提供定期的实践操作培训,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全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的转型升级及培养壮大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

(三)搭建跨境电商实战平台,完善教学设施

地方高等院校在探索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增进学生对跨境电商行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对于跨境外贸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秉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便捷的网络教育平台、模拟操作系统,鼓励学生更多地去接触专业知识,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在跨境电商实践案例中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等,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全能型跨境电商人才。

(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因而应锁定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专业与产业、专业与就业的契合度。深化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学生技能培养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地方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既要建立系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更要积极落实实践运行的措施,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学校与跨境电商企业更要权责分明,在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合作运行机制,保证学生的迅速进步,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二者之间的顺利合作,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五)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实践一体化基地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核心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校企共建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基地,依托企业真实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引真实项目进校,把教学和实训相融合,实现教学生产一体化,是跨境电商人才技能培养的重要飞跃和突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境电商技能的培养,学生可通过信息化教育平台,实现跨境电商技能实操训练及任务完成评估和验收,以提升学生学习整体效率和积极性。

(六)实现内部协同机制与外部协同机制的良性、高效发展

就现代学徒制(跨境电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学校、教师、学生的内部协同机制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而政府、企业、学校的外部协同机制则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只有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规划,教师创新与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培养,三者协同并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与协调各方资源,企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平台协助搭建,学校的制度与资金支持与保障,人员、技术等的协助,三者和谐共助,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使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服务地方经济。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跨境校企
论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内容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