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措施

2020-01-09 20:07
科海故事博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设备分级

(国网黑河供电公司,黑龙江 五大连池 164100)

电气设备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对系统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为因素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另一个因素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客观因素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落实好电气设备的管理体系,可以保证电气设备发挥出应有效用,为电力运行提供保障。基于此,有关管理人员应当完成好电气设备的管理任务,进一步优化管理能力,保证电气设备可以稳定运转。

1 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理论

纵观电气设备可靠性的管理体系来说,深入剖析异常原因和异常类别,不但可以为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还可以有效提高电气设备可靠性的管理能力。整体来看,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记录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常见异常,掌握好异常问题的出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具体影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可靠性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和薄弱部分进行调整,强化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水平。比如说,电气装置的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记录电气设备运行异常问题以及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架构出网络拓扑模型,确保后续的可靠性管理过程中有可以参照的数据资料[2]。以此为基础,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不单单需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检修方案,还需要针对出现异常事故的电气设备进行隔离修复,防止由于突发异常导致电气系统运行中断。不可否认的是,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时,突发问题无法全面消除。所以,网络拓扑结构也不可能全面覆盖各个异常情况的出现节点。由此来说,实际进行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的过程中,期望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就需要技术人员以网络拓扑模型为基础,搭建出行之有效的定期检测制度,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为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 电气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

对于电气设备可靠性的评定指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可靠性。也就是指电气装置在规定的运行周期以及工作环境下可以实现具体工作任务的水平。一旦电气设备可靠性无法满足需求,就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异常,导致电气设备难以稳定工作,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其二失效率。指的是电气装置在指定的时间周期内出现异常且无法发挥应有效用的可能性。失效率通常和可靠性之间有着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越好,其失效率就会越低;其三寿命周期。也就是指电气设备从起始工作到丧失工作能力的时间周期。树立起有效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电气设备的寿命周期,也可以让电气设备创造最多的经济收益[3]。

3 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策略

目前,伴随电气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的逐步完善,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让可靠性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基于此,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可靠性管理目标,承担起可靠性管理的职责,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保证电气设备可以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3.1 提升电气设备故障排除能力

从原有的电气设备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的电气装置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电气设备运行阶段出现异常问题,可能会对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由此来说,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的故障处理水平,是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到位的工作任务。整个管理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将设备的运行工况作为核心,明确设备的各项参数指标以及运行机理,进而完成相应的异常检测和故障处理任务。针对这一问题,电气管理部门需要将技术培训工作落在实处,逐步提高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异常处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不仅如此,还需要针对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项异常问题进行研究,管理部门要全面记录异常情况和出现原因,并将其归档整理,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实际的故障处理任务奠定基础,由此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异常出现后能够及时发现并顺利排除[4]。此外,电气管理部门还应当架构出行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根据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绩效和技能水平进行评测,发现管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由此来弥补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方案中的问题。

3.2 构建电气设备分级检修体系

从实际的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过程来看,管理人员应当全面记录电气设备运行时出现的各项异常,明确电气装置在对应运行条件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异常表现,同时结合电气装置的具体工况和可靠性管理目标,参考异常发生频率和影响情况,合理划定电气设备的异常风险等级,由此便可以有效掌握电气设备异常概率和重点管理内容,从而树立起行之有效的电气设备可靠性分级管理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该体系的搭建,不单单可以提高管理人员对现有电气设备异常的处理能力,还可以降低隐藏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以此来为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创建良好环境,避免由于设备运行异常造成的经济亏损和系统波动问题。不难看出,期望分级检修体系可以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为电气设备稳定工作提供保障,就需要紧紧把控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工况,针对各项异常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级调控。比如说部分使用年限较久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异常出现概率会显著升高。针对这些设备来说,管理人员不可以按照普遍的分级检修方式进行处理,而是需要提升多发异常的检测和维护次数,进而提高电气设备的寿命周期以及可靠程度[5]。总体来说,分级检修体系的设计,应当以电气设备的工况指标为基础进行合理优化。只有落实以上内容,才可以保证管理工作达到目标

这一机制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管理工作者对已产生电气设备故障的排除效率,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一些潜在故障的产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电气设备故障为工作开展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各种不稳定因素。当然,为了确保分级检修机制能够在提升电气设备可靠性和确保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分级检修机制的构建需要围绕电气设备所具有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各类故障的分级进行动态调整。如一些即将达到使用寿命的电气设备所具有的故障频率也会提升,对于这些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者就不能再依据一般性分级和检修经验来对待,而应当适当提升对易发故障的检测与检修频率,从而有效提升这些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甚至使用寿命。由比可见,分级检修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运行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与调整,只有如此,电气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够体现出更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建立电气设备实时监测机制

针对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管理,不管是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还是异常处理工作,均是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工况作为核心。所以,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的检测效率和数据采集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可靠性管理能力。基于此,电气管理部门需要搭建出完善的实时监测体系,以此来准确采集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为数据分析和误差管理打下稳固基础[6]。

3.4 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所以在运行中需要对每个环节把控好。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中主要的作用就是在电力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下,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避免出现更大的用电问题,同时继电器保护系统还能对电路进行诊断,找到故障所在。而前提条件是需要保证继电器的可靠性,这就需要做好继电器的质量把控工作,重点就要从管理方面做起,从而保证继电器的可靠性。主要的措施有:做好管理工作,提高员工工作水平和应对紧急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继电器的保护工作,保证继电器在适合的环境中工作,最终才能保障系统可靠性。

3.5 强化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管理

要想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也需要做好输配电线的管理工作,具体的做法就是能够保证输配电线的周围环境的适宜。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所先要有明确的制度去执行,同时管理人员根据制度和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工作。坚决不能出现个人主观工作和降低工作标准的情况,需要根据规章制度有效落实才能做好安全生产,才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3.6 确保设备状态的正常运行

输配电的稳定运行需要设备能够在稳定的运行状态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管理。之后就需要安排专业的检修人员对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在巡查过程中检测到了问题应当及时维理,对一些关键的区域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过程中需要认真的进行,不能懈怠工作,尽可能的去找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在工作过程中总结检测维修经验,得出一些高效的检测维修技巧和防范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对于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电气设备管理工作者有必要掌握可靠性管理理论,并在不断提升自身电气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基础上为电气设备可靠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继电器电气设备分级
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隧道电气设备养护维修和管理探讨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水力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及维护
继电器控制及诊断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的应用
便携式继电器测试台的研制和应用
继电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探讨
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汽车用PCB继电器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