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对陶瓷产业转型的启示*

2020-01-09 20:08
陶瓷 2020年10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绿色

王 芳

(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要“生态惠民”,接地气,更传真情,体现了浓厚的为民情怀。2019年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让千年瓷都在新时代创新焕发光彩,既是重大机遇,更是历史责任和严峻挑战,也为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引领。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为陶瓷产业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以实现转型升级、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对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经过了长期的选择过程,孕育出深厚的陶瓷文化,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近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弱势,尤其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导致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反应迟缓,景德镇陶瓷产业不仅在世界范围,在中国陶瓷界的“瓷都”地位也已名不副实。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小富即安的发展心态、知识产权的保护乏力、“柠檬市场”效应的普遍存在等弊端都严重阻碍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导致其发展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资源现状与发展水平不匹配,传统陶瓷文化挖掘不充分、创新缺位,导致陶瓷产业发展乏力、后劲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理念为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遵循,利于陶瓷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表现为:

1.1 有助于陶瓷产业发展的逆流而上

作为资源耗尽型城市,景德镇传统高耗能、高环境成本发展模式已不能匹配城市发展需求。绿色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案,其激发的全流程创新,尤其前期研发和后期市场的创新使得产业的整体附加值明显增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将带动产业链全面升级。

1.2 有助于实现陶瓷文化的自强自信

文化“走出去”一方面,有助于激活陶瓷文化历史、挖掘其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并结合时代特点转换为陶瓷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完善,吸取好的文化元素、摒弃坏的,利于陶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优秀陶瓷文化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互鉴,利于激发陶瓷产业的生命活力,实现陶瓷文化自强自信。

1.3 有助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创新试验区”国家战略的末端落实

《国务院关于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19]71号)为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资源的充分调动与广泛参与,中心优先的发展思路,绿色城市建设的全面升级,这些都紧紧围绕“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名片”这一核心展开,与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切合。绿色发展理念立意高、对发展的认识深刻、发展视野宽广、发展角度新颖,这些优点都使得国家战略在具体落实中质量更高。

2 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1 体制创新是支撑

以机制创新促成集约高效的陶瓷产业发展模式。①丰富和创新投融资机制和渠道,积极开展信誉合作和技术融资的改革试点,不断探索设立陶瓷产业集群绿色发展专项基金。②密切科研结构、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政府牵线搭台,创新院校、陶瓷生产企业和陶瓷研究省所、部所三者之间的合作机制,以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抓手,突出原料开发、工艺设计、流程检测、产业策划等领域的深度合作。③完善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陶瓷产业转型的智力升级。加强研发人才、销售人才以及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管理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充分发挥老瓷工、老巧匠的技术优势,构建“瓷家、瓷工、瓷商、瓷徒”人才体系。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作用,厘清思路,突出核心技术研发在陶瓷产业绿色转型中的地位作用,加强政策引导,逐渐甩掉国外技术的这根拐杖,提高本土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2.2 以民为本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惠民”,体现了浓浓的为民情怀。一方面绿色发展依靠人民。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绿色发展打牢基础、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培养公众对绿色陶瓷制品的审美认同和消费选择,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如税收、惩罚、奖励等措施的撬动,使陶瓷企业在利益权衡上自觉选择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塑造从生产到消费互相循环促进的绿色发展模式。注重民众对绿色发展模式的情感认同与行为追随培塑,强化责任意识与义务观念,加强民众对陶瓷产业集群绿色发展的监督,倡导鼓励环保行为,培养全民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家园的理念,逐渐养成渗入点滴行为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绿色发展为了人民。以“双创双修”为突破口,加强城市配套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突出陶瓷文化墙和陶瓷文化区域建设,将陶瓷文化搬到百姓家门口、渗入百姓日常生活,增强百姓对陶瓷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使城市整洁美丽、生态环境宜居成为新常态。

2.3 文化自信是灵魂

近千年的历史选择使景德镇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厚积的陶瓷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融为一体。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是契机,文化自强自信是关键。

2.3.1 以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客观看待陶瓷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传统文化的强势和当代产业的落后。既不盲目自信,躺在昔日的光环上闭门造车;更不自卑虚无,否定传统陶瓷文化的当代价值,做好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同时,不搞文化自虐,杜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过激行为。警惕“酒香也怕巷子深”,注重陶瓷文化宣传,通过旅游业扩大文化影响力。注重文化产业的保护性开发和文化遗址的申遗工作,保护后代享受文化资源的公平权利。

2.3.2 以科技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陶瓷产业“溢出效”明显,“搭便车”成为常态,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存在,固定模式的路径依赖产生了负能量的锁定效应。科技创新,已到了不得不为的地步。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打破利益壁垒,整合产学研资源,构建共享新模式,在系统设计层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提高创新向产品的转化率。同时,注重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利用资金的杠杆特性,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创新自觉。

2.3.3 在文化交流互鉴中提升文化自信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实现“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目标,应以理性客观的心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以敢于作为的担当精神推动文化发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万紫千红总是春,海纳百川方成气候,要在文化互鉴中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要懂得取舍,开放需要选择性吸收,包容需要批判性采纳,不为应付差事而囫囵吞枣,不为注重形式盲目崇拜。应真正汲取外来优秀陶瓷文化中的养分,充分吸收以滋养产业发展,厚实文化自信的底气。应充分借鉴资源耗尽型城市谋求低碳、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勇于探索陶瓷领域的“互联网+”模式,努力开拓发展网络陶瓷文化这一新领域。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绿色
绿色低碳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