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01-09 01:56张晓平许晶晶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性皮炎造口直肠癌

张晓平 许晶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不断呈年轻化趋势,全球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的病例数超过200万,而死亡病例数则高达60万以上,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1]。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被早期发现和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极大提升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术后需做永久性造口,造口周围性皮炎是术后早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2]。有关研究显示[3],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概率为3.8%~27.01%,其中粪水性皮炎、真菌感染及毛囊炎是最为常见的造口周围性皮炎,导致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及溃烂,严重时甚至造成二次手术及生命危险。由于导致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难以准确预测引发造口周围性皮炎的致病因,临床通常建议患者尽量减少和预防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避免对造口周围皮肤产生不良影响[4]。为此,本研究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我院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求证导致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预防和避免造口周围性皮炎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造口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且在我院行造口术的患者;无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如心、肝、肾等功能衰竭;年龄>18岁;无既往精神病史且具备正常的交流理解能力;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衰竭等;有多次行造口术史的患者;参与过类似研究患者;不具备正常的交流和理解能力;造口术后再行其他类手术的患者;术后死亡及不配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病历资料,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婚姻状况、吸烟史、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等;临床病历资料:辅助化疗、辅助放疗、造口性质、造口类型、基础病史、合并症(糖尿病、冠心病、器官衰竭)、手术方式、造口护理知识及造口产品等,问卷采取匿名方式发放,共计发放186份,收回186份,有效率100%。

1.2.2 皮炎损害程度 采用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对我院结肠癌造口患者的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现状进行评估,通过判断造口底盘覆盖下的皮肤受损面积及程度来判断皮炎的严重性,该标准由皮肤颜色、皮肤侵蚀及皮肤组织增生3个方面组成,总分15分,分值越高表明造口周围性皮炎越严重[5]。

1.2.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采取有目的性取样,确保提升研究的可信度;资料进行多次连续性反复分析,提取具有针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比对;对参与该研究的患者及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填写、主观感觉及技巧方面的专业培训,避免个人主观意愿影响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确保资料收集准确性和有效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对我院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现状 186例患者中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58例(31.18%),其中粪水性皮炎23例,真菌感染16例,毛囊炎11例,外界刺激损伤8例。

2.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基础病史、合并症、辅助化疗、辅助放疗、造口产品、造口护理知识、造口类型是影响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1。

表1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表(表2)

表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表

2.4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化疗、辅助放疗、造口产品及造口类型是影响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造口护理知识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

3 讨 论

3.1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辅助化疗、辅助放疗、造口产品及造口类型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关研究显示[6],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在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期间会导致造口功能下降,增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原因分析如下:与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有关[7],可引起造口周围神经感觉麻痹、缺失及自我感知障碍,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肢体麻木、机体反应迟钝、分辨能力下降,影响患者自身的造口管理能力;由于放疗和化疗药物引起患者肠胃反应,造成腹泻或便秘等排泄不规律现象,极易引发造口袋渗漏、污染及胀袋等情况出现,增加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概率[8]。为此,应建立以专科造口师为核心的干预小组,强化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对造口相关并发症相关知识的普及,告知患者化疗、放疗可能会导致的不良情况,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和准确应对,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其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的次数[9]。造口产品的选择和应用不当同样也是引发造口周围性皮炎的危险因素之一,造口产品成分及患者个体敏感性均有所不同,造口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均有可能成为过敏源,从而触发变态反应。有关研究显示[10],频繁更换造口器具或操作不熟练,强行剥离粘贴板,会增加造口皮肤机械性损伤,导致皮肤红肿、破损及溃烂等并发症。为此,应在专科造口师的建议下合理使用造口器具,使用皮肤保护膜、防漏膏及护肤粉等对造口进行护理[11],定期检查和加强黏贴板的黏性,定时开放造口,避免粪水外漏等情况发生。选用质量好的造口产品,在使用各种造口袋及造口附件产品前,可对其进行过敏测试和质量监控,检查实验皮肤反应情况,确定致敏源及产品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回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人数显著多于结肠造口患者,与同类文献[12]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显示[13],肠造口分泌的排泄物含有大量消化酶,其pH值碱性偏高,更易导致造口皮肤受到腐蚀,引起皮肤皮损、红疹等情况。为此,在撕除造口袋时,要一手按压皮肤,一手缓慢撕除造口底盘,避免使用黏性过强的防漏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指导患者将造口周围多余毛发剔除,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炎药物,更换造口底盘时,取适量温水清洁造口皮肤,如有渗漏立即更换,防止排泄物污染和刺激皮肤[14]。由于回肠造口高度不够,粪水渗漏会损伤皮肤和切口,因此在涂抹造口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时,着重在皮肤凹陷区用防漏膏将其填平,以便造口袋粘贴,保护皮肤,预防渗漏。

3.2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保护因素分析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造口护理知识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性皮炎的保护因素(P<0.05),对于永久性造口患者而言,其造口生存状态将伴随其终生,而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及知识的掌握将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有关研究显示[15],连续不断的专业化造口知识教育可使患者能够熟练掌握造口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使其造口自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减少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概率,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造口护理知识教育的需求不应只局限于造口管理方面,还应在不同时期显现出差异化特征,实施心理、手术、造口适应、饮食与运动、造口管理、皮肤监测及术后康复等多个维度的全方位教育,提升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鼓励患者树立坚定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态度积极的患者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学习态度不积极的患者应详细告知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后自我护理的密切联系,让其充分了解造口护理知识的重要性;采取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方式,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改变患者不良的健康行为,提升对造口的认知,改变对造口的态度,重视对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定期检测其自护能力及知识水平的掌握情况,提高对造口护理知识水平的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16]。

综上所述,导致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造口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造口相关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制定规范化的预防机制,减少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

猜你喜欢
性皮炎造口直肠癌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造口患者居家照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