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化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0-01-09 08:29李宏伟王艳玲郭文娟贺艳玫沈焕文
石油化工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增油高含水水驱

李宏伟,王艳玲,郭文娟,张 鹏,贺艳玫,沈焕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1 技术机理

微生物活化水驱从注入端到采出端,形成了闭合的微生物生态链,微生物代谢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等,可乳化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剥离油膜,提高驱油效率;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聚合物在水流通道可以抱团聚集,对大孔道进行有效的封堵,降低地层高渗透的渗透率,起到一定的调驱作用,扩大波及体积。实现扩大波及体积及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从而提高最终采收率。同时该技术是以采出水为重要的驱替介质,可有效利用采出水资源,具有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安全环保等优势[1-4]。

1.1 室内实验

室内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见表1),铜绿假单胞菌B1531驱替后,岩心的驱油效率提高13.64 %,后续水驱岩心驱油效率提高9.09 %,总体驱油效率提高22.73 %。总体提高驱油效率中,铜绿假单胞菌的驱油效率占60.01 %,后续水驱占总体驱油效率的39.99 %,铜绿假单胞菌B1531驱油效果显著(实验数据来源于靖安油田ZJA区微生物活化水驱实验方案)。

枯草芽孢杆菌B1532填砂管模型物模实验表明(见表2),枯草芽孢杆菌的封堵率达到37.64 %,证明枯草芽孢杆菌B1532具有调剖作用,能够扩大波及体积。

2 现场应用效果及认识

根据微生物活化水驱技术机理,依据《SY/T 6888-2012微生物驱技术规范》,并参考国内外油田微生物驱油藏筛选条件,根据靖安侏罗系油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依托靖一联注水系统,2019年在ZJA等三个区块开展56注160采的实验,现场实验表明,该技术在改善水驱、稳油控水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提高采收率发展趋势良好。

2.1 现场应用效果

2.1.1 注入压力变化符合调驱机理 注入后注入压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过程,第一段塞微生物菌液注入后注入压力由注前8.7 MPa上升到8.9 MPa,表明产物的封堵大孔道的特征体现,第二段塞营养剂注入后压力下降到8.1 MPa,说明深部驱油的特征体现,整体注入后的压力变化特征符合微生物活化水驱的驱油机理。

2.1.2 剖面吸水形态改善明显 18口油井可对比吸水厚度由注前4.9 m上升到5.0 m,水驱动用程度由45.2 %上升到46.1 %,吸水强度由8.64 m3/d·m下降到7.52 m3/d·m,从吸水形态来看,变好和稳定的有11口,占比61.1 %,部分不吸层段开始吸水,吸水下移及尖峰状吸水变为均匀吸水。

2.1.3 高含水井见效比例高,增油效果好 实验于2019年3月开注截至到10月,对应油井142口,注入1个月后见效,见效油井51口,见效比例35.92 %,其中含水大于80 %以上的见效井占总见效井比例达82.4 %,累计增油1 210.25 t,累计降水1 835.1 m3。见效特征以含水下降,油量增加型为主,见效井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好、构造部位较高、剩余油较富集的区域,而未见效井主要分布在油藏边部油层厚度变薄、物性较差、底水厚度较大的井(见图1)。

2.1.4 降递减效果明显 整体递减由注入前的8.59 %下降到5.8 %,其中ZJA、新B区块高含水油藏降递减效果突出,ZJA区块递减由注前的11.7 %下降到3.12%,新B区块递降由注前的16.18%下降到11.83%,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开始向右偏移,提高采收率的发展趋势良好,而中含水阶段的杨C区块递减由注前的4.61 %上升到5.38 %,分析认为该区注入井由于初期纵向射开程度低加之注入速度过快,微生物滞留性变差,导致效果不明显。

2.2 取得的认识

2.2.1 合理的注水速度是保证效果的前提 对比三个区块的储层特征及开发技术政策(见表3),认为杨C区注入井射开程度仅为20.9 %,注采比1.96,注水强度3.31 m3/d·m,由于射开程度低加之注入强度过大,注水易沿高渗层段突进,微生物滞留时间短,导致整体效果不明显。

2.2.2 高含水油藏效果好于中含水油藏 对比同类油藏开发规律,含水突破60 %后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大于80 %后减缓,而杨C区块正处含水快速上升阶段,同时对比微生物活化水驱区块的综合含水、采出程度与见效比例、增油效果,认为含水大于80 %的高含水油藏见效比例、增油效果好于中含水油藏(见表4)。

表1 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天然岩心实验结果表

表2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填砂管实验结果表

图1 微生物活化水驱见效井增油量与含水散点图及见效井的生产曲线

表3 微生物活化水驱实验区注水政策对比表

表4 微生物活化水驱实验区增油效果对比表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微生物活化水驱技术可有效利用采出水资源,具有成本低、原料来源广、安全环保等优势,现场实施方便,是改善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方向之一。

(2)实验区改善水驱,降水增油效果明显,尖峰状、指状吸水变均匀吸水,高渗层段得到封堵,高含水井降水净增油效果突出,说明微生物产物堵和驱的效果在体现。

(3)合理的注水速度是保证效果的前提,微生物活化水驱注入速度要与合理的注水政策相结合,不能强注强采。

(4)对比实验区块开发阶段与见效比例、增油效果,认为微生物活化水驱技术对含水大于80 %的高含水油藏的适应性好于中含水油藏。

3.2 建议

(1)针对杨C区块注入井初期射孔完善程度低,吸水段仅集中在射孔段附近的井,建议开展堵水、分注与微生物活化水驱技术的组合拳实验,改善提升实验效果。

(2)进一步进行室内实验和开展各项检测,研究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注入轮次注入微生物的菌液类型与储层的匹配性,进而提高微生物活化水驱的技术适应性。

猜你喜欢
增油高含水水驱
海上高含水原油新型静电聚结脱水器试验应用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改质水驱砂岩油藏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特高含水油田高耗水层带识别方法研究——以双河油田为例
港中油田南一断块高含水后期提高开发效果研究
水驱油藏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对应关系研究——以GX2-2油田为例
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稠油老区酸化解堵提高侧钻井投产效果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小麦玉米花生间作套种保粮增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