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

2020-01-10 00:39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华素养传统

张 庆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江苏 淮安 223002)

中国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精神观念的总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及深刻的内涵。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现当代的人们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吸取古代人们的教训,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正处于懵懂好奇的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认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认识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都会发现和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较,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篇目。旨在让小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让小学生从内心认同、接受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但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课本表面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挖掘语文课本上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得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被忽视了,使得不少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非常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充分展现出来。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要想教好学生,教师本身就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还要重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领会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要求,重视钻研语文教材,特别是现行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的传统文化篇目,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教师在教学或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都可以恰当地引用传统文化中的名言名句、故事、名人逸事等来表述所见的景物、抒发内心的感受或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例如,在中秋节时可以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清明节时可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送别友人时可以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传统文化。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营造出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有关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拓展了教学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让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王安石的《梅花》、卢钺的《雪梅》、郑思肖的《寒菊》、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文章,这些文章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有关内容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充分发挥图文并茂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参与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触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三)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识字和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端午节”这一词语时,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端午节人们一般会做哪些事情,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剪纸”这一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这个词语的读音、写法、造句等内容,还要指导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剪纸这一艺术的由来及历史,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精髓以及内涵。

同时,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读音、写法、遣词造句等,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汉字的笔顺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工整地书写汉字,培养学生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引进书法教学,给学生展示我国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毛笔字,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观摩,让学生感受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古诗文、音乐、绘画、剪纸、书法、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流传于后世,其中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生动再现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从用词、运用典故、故事情节、情感等方面发现美、体验美,教师更要重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静夜思》这一首诗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赏析“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鉴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望”和“低头”这两个动作,让学生感受夜晚照射在床前的皎洁月光,感受作者误把月光当作落满地面的霜,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诗句表现季节的寒冷,体会作者漂泊异乡的孤寂凄凉和对故乡亲人、朋友,故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等人和物的思念之情。这样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内涵,感受到古诗中蕴含的传统魅力。

(五)在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来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因此,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要重视灵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组织书法、围棋、国学诵读兴趣小组,开展诗歌朗诵比赛、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组织传统文化分享会等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指导学生查阅这些节日的由来和习俗,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现实生活中去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这样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是小学阶段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切身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

猜你喜欢
中华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