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分析

2020-01-10 00:39尤秀玲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中职

尤秀玲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酒泉 735000)

民俗文化,就是民间风俗,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时间的创造、传承并指导生活的文化,即我们所说的“风俗习惯”。民俗是我国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不管是过去野蛮的少数民族部落,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民俗文化都始终伴随我们左右,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重任。接下来,谈谈对民俗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途径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改变

我国少数民族是民俗文化发生发展的主要阵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很多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条件恶劣,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并影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民俗文化的创新和传承。如,我国藏族地区的服饰文化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大襟、长袖宽腰,女性夏穿无袖长袍、冬穿长袖长袍,内着花纹、多种颜色的衬衣,民族特色非常浓郁。但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这些民俗文化在当地很难实现传承发展,进而严重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二)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现代文化实现快速发展,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且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受各式各样文化的影响。如,从舞蹈方面来看,外来的拉丁舞、霹雳舞、街舞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这些会严重阻碍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播;再如,苗族的芦笙舞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西方舞蹈文化的入侵,严重影响了芦笙舞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基于此,我国的这些民俗文化要想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创新与传承,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优秀的民俗文化艺术与先进的科技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激发民俗文化的内在活力。如此一来,走文化创新之路,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民俗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体途径

(一)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增加民俗文化相关内容

目前来看,中职语文教材中散文篇幅占比较大,基于此,可以适当删减散文篇幅,增加蕴含民俗文化内容的诗文,借此加强对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如,《山居秋暝》《长亭送别》《鸿门宴》《过故人庄》《春江花月夜》《雷雨》《窦娥冤》等等经典诗文,都有很强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价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民俗文化载体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但是,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具体拓展延伸的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进而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如此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民俗文化内容

如,在讲解《凉州词》《春夜洛城闻笛》等课文时,教师可讲解“折柳”这一传统习俗。“柳”与“留”谐音,在古代,人们分别时,多通过折送“杨柳”来表示留念之情、相思之意,所以,古代文人雅士多会利用“杨柳”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不舍之情。因此,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可普及这一民俗文化,让学生轻松理解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再如,在讲解《登高》这篇课文时,可介绍重阳登高这一民风民俗。我国古代民间具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名“登高节”,这一民俗起源于东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侧重讲解登高习俗以及演变历程,进而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

(三)创新民俗文化教育方法

新形势下,要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内容,应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

不断提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创新教学方法。如,在讲解元宵节这一传统习俗时,教师可通过“猜灯谜”的游戏来进行。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灯谜,自己也准备一些,在课上互相猜,并针对那些正确率最高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这种游戏教学情境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元宵节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并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与热情。再如,在介绍“七夕节”这一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采用中西对比的手段。因为“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内涵一致,那么教师就可以把中西这两种节日放在一起讲解,在对比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异同点,在对比中了解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民风民俗。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学生准备足够的课堂时间去说一些爱情诗句,并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了解民俗文化,接受和认同这些民俗文化。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国民俗文化种类繁多,要想学习民俗文化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探索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养探索创新精神。教师可适当增加“民俗文化”知识专题,设置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如此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注重增设民俗文化作文课。中职语文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来增加民俗文化作文课,基于此来提升学生民俗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在讲解完民俗文化有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说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民俗文化来进行写作。其实,写作的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或复习民俗文化的过程,如此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效显著。学生在写作时,遇到了与民俗文化有关的难题,就会通过问老师同学、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来解决,如此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民间活动分析为切入点,对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中职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来对课内知识进行有效拓展延伸。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走出校门针对当地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深入的调研,每个小组内部成员明确分工,专人负责收集视频、图片资料、名人明星资料,专人负责当地摄像工作,专人负责编写介绍词、录音等工作,专人负责后期剪辑工作,给学生半个月的时间去制作《咱们××真精彩》的当地民俗文化宣传片,围绕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内容,利用视频、图片等载体,全面展示当地民间文化取得的显著成绩。并以此展现当地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成效显著。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挑选出一条质量最好的宣传片赠送给当地的旅游部门。这种拓展延伸活动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视频制作、搜集资料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作用明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俗文化繁多,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应充分发挥好中职院校这一传承和创新民俗文化的阵地,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促进民俗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中职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