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浅探小学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2020-01-10 00:39王银菊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园地成语词语

王银菊

(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江苏 太仓 215400)

统编版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通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中,除了精选的课文外,词句积累(词语表、资料链接、词句段运用)、古诗文积累等更加丰富、系统化。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的李亮博士说:“新教材中语言积累材料似珍珠般散落;积累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将统编教材中似珍珠的语言积累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本文谈谈自己的实践体验。

一、加强课内点滴引导,扎实积累

拿到统编教材,我们看到选入教材的课文更具中国化、经典性和时代性。中国相关的故事增加,精选的课文中都能很好地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更好地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家国情怀”中有课文《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国之殇”中有课文《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无名岛》;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岁月”中有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如此多的经典作品语言如何积累呢?在课堂中我们应多想办法,多引导,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积累。

(一)阅读复述促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读、读熟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言语进入学生心田,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读有所值、读有所得。不仅仅停留在读,经典作品更应该引导学生能运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复述,训练学生系统连贯的表述能力。复述时不但能帮助学生熟悉词语、句式和章法,而且促使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筛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化,提高学生理解、记忆、概括等多种能力。

低年级可以进行简单复述,比如二年级《蜘蛛开店》,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图(即板书)让学生将蜘蛛开店的过程复述出来;中高年级则可以进行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比如五年级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可以讲给家人同伴听,将故事中生动的描写详细复述,故事会更具吸引力,《猎人海力布》可以让学生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转换角色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读称为“美读”,并指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应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比如五年级上册的《少年中国说(节选)》就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文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句式排比整齐、气势磅礴,与下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四字短句比喻恰当,语言通顺畅达、气势淋漓,形成呼应一气呵成。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时可以补充资料理解,添加画面想象,配以音乐熏陶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促积累。

(三)读背结合促积累

教育家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背诵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可借鉴古人的方法;但对某些经典语言材料,也可不必追求理解上的一步到位,先记下来,再反刍。比如新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许多名人名言可能要用一生去理解。

二、关注教材每个角落,全面积累

除课文之外,新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积累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全面捕捉引导学生积累,不放过教材的每个角落。

(一)单元导读

统编教材中单元导读的提示语体现了“双线组元”的特点,比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读的上面有著名诗人艾青的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体现了本单元“家国之殇”的人文主题;在下面则是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单元导语中有许多经典语言,都值得好好品读积累。

(二)词句段积累

统编教材最后安排了“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明确了本册教材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词,较以往的教材更明确;新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有“词句段运用”一栏,不要忽略其中的“泡泡”提示学习方法。在单元语文园地中也穿插了许多词语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元了解词义促进积累。其中成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巨大的文化,它们结构严谨、言简意赅,通常四个字就可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断丰富积累。

1.关注词语结构特点。学习成语不但可广识、达礼,甚至可以修身、治天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中就有这样的成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还有三组成语“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依百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七上八下、七嘴八舌、七手八脚”,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几组成语的结构特点,可以比赛谁能说出更多类似的成语等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更多积累相似的成语。语文园地中AABB、AABC、数字成语、反义词成语等较多,记住结构归类识记效果甚佳。

2.创设情境勾连旧知。中国的成语浩如烟海、含义丰富。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来理解,符合儿童思维容易接受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的特征,让成语与该成语所表达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使其身临其境或联系生活实际,那么成语积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比如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腾云驾雾”“各显神通”“三头六臂”出示有关神话故事的图片,如《八仙过海》《哪吒》等让学生回忆神话故事内容,了解神话中人物的神力等。

3.图文并茂想象画面。使用图文并茂法可以将成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学生眼前;也可以运用想象画面来读懂成语,这样积累成语才不会被遗忘。比如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等成语,教师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边看边用成语说话,不仅理解成语的意思,而且学会运用。

(三)词句结合巧运用

新教材在“词句段运用”中能体现许多创新之处,巧妙地将词语和句子有机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比如五年级上册单元中“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左右为难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这个练习不仅将成语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将课文内容融入词语教学中,从文中记词,从词中悟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积累主动性,并及时加以理解运用。

三、联系课外扩大渠道,丰富积累

吕叔湘先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课外阅读摘中积累

仅靠课堂上的语言积累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丰富课外阅读形式,强化课外阅读积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预期效果。比如课外阅读时将优美语句摘抄在“采蜜本”上,每天积累一句优美语句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及时表达。

(二)生活练笔写中积累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应要求学生常练笔。但千万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我们应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可以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分步练、集中练,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让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活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

(三)网络媒体用中积累

当今是信息时代,传播媒介丰富多彩,微信、喜马拉雅、抖音等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网络交流传播平台,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媒介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可以鼓励学生图文结合发微信,在喜马拉雅朗读推荐好书等进行交流学习运用,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积累语言文字。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做好语言积累,丰富学生语言建构,运用经验准确把握年段语言积累要求,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石,在语文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园地成语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园地再现
书画园地
猜成语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