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分析

2020-01-10 00:39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同学过程

耿 英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实验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互动式教学和学习模式下,小组合作是基于共生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集体性的“脑力风暴”来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小组合作对青少年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性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转折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其可塑性强且稳定性差,成人性和幼稚性并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其正确的自主认知意识。一方面,小组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群体,让他们能够在给定的问题范围内去寻求答案,能够激发其对问题的重视和自身角色的认识,从而推动趣味性学习的展开;另一方面,小组的探究活动主要在同龄人中进行,讨论过程中能够通过不同的个体传递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学习经验,能够激发同学们在学习环境下的良性竞争,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探究式学习增强青少年自我认知

有研究表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是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存的矛盾体,只有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成长。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做的便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通过问题创设来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能够发挥的优势。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在交流互动下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进而能够在良性的互动学习下取长补短,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合作式学习提高学习的吸收效果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很难保证一节课全程几十分钟学生们都能专注投入,趣味性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热情,而小组合作的问题研究能够在长期的锻炼中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提炼总结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时,往往需要同学各抒己见,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最直观的想法,然后再集中起来讨论排除。由于是小组合作,整个过程能够确保组员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被关注到,不仅能够锻炼同学们开口表达的能力,还能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同学们对问题思考的专注力,并真正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最后便是总结归纳,这更需要高度的凝练概括能力。总结归纳和反思动脑是语文学习中最关键的内容,因此,初中生开展小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有很多,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往往呈现开放式,因此语文学科的小组合作锻炼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更对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的实践情况及分析

(一)合作学习的开展实效

1.问题讨论自主性大

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们能够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功底,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中抽象情感的认知和表达。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所学去谈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做一个大致的回忆和反思,还能锻炼其感知生活的能力。同学们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做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在相互的学习讨论中,了解到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形成各自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问题的开放也能够鼓励学生去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2.小组合作互动性强

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当有限,而同学之间也很难就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而小组的合作探究让学生们不仅能够与老师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桥梁,还能让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针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学习和反思,之后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去表达自己,同时这样的相互交流也能增强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互动的过程中,组员的关注不再是某个个人,而是将重心放在自身意见的表达和维护以及问题的解决上,这样的环境下,每位同学提出的观点都能够得到重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感和收获感。

3.问题反馈综合性高

小组合作最终都要求每个小组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个最终方案,而在组员集中智力合作下得出的结论不仅是每位同学集思广益、脑力风暴的结果,而且是之后再由各个小组集中汇合后又进行一轮思想的碰撞的最终呈现。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高效总结呈现出思想开花的结果。因此,小组讨论不论对错的情况下是能够极高增强问题回答的全面和综合性的。

(二)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个人表现差异大

分组讨论是对学生们的一个重大考验。在习惯了传统教育的被动式学习之后,学生们很难较快地扭转自身的角色定位,小组讨论过程中,积极活泼的同学往往能够带动大家讨论的热情,但若组内缺乏这样的同学,那讨论的过程便总是呈现为一片安静和尴尬,最终演变成自己的思考。而同时,即便组内能够营造起讨论的氛围,同学们也很难就一个问题进行持续的发言,也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针对所有问题都有话可说,出众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激励,但沉默的学生也会因此而自信心受到打击,直接影响一节课的上课效率。

2.讨论时间把握性差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为了保证课程的进度和效率,往往需要考虑给同学们预留的讨论时长,不仅需要在一节课突出课堂重点的讲授,还要考虑到同学们针对问题的反应会如何。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精心的环节设计,更需要结合学生们的配合情况进行,而其中的不可控因素往往较多,使得小组讨论的时间安排总是不尽合宜。在学生方面,同学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往往在一开始就呈现出热火朝天的讨论激情,容易导致规则把握感不强,讨论超过预期时间;而若是遇到学生们提不起兴趣的话题,往往在一开始便很难展开,课堂表现为大多数学生只能沉默以对,或是时间未过半讨论便结束了。

3.问题分析导向性弱

对于初中生而言,自觉性还是较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低的,学生们的学习目的性不强,一旦放开小组讨论,也会出现同学们自由散漫地进行无关问题的谈话的情况。初中语文的问题创设虽然会大都围绕学生们的情感趋向展开,但开放式的问答不代表漫谈式的随心所欲,学生们对课本知识的学习热情总是不足的,但对与自身或生活相关的话题总能有话可说,这却很难真正让讨论起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三)总体开展评述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的小组讨论开放性强,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展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探究学习的效果。但同时,学生们的学习针对性弱、主动性强,这会让教学效果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呈现出表面“一片欣欣向荣”,实际却没有内在的知识输入的情况。

三、高效小组合作开展的建议

(一)精心设置问题,增强教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不应该忽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课前的备课准备,尽可能设想到在讨论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小组讨论的题目需要既不脱离课本实际,又要紧密结合当前阶段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情景,让学生们从课本出发结合自身去针对问题做出总结。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密切关注学生们的讨论情况,根据其表现适当地给予引导。

(二)关注合作学习,提高讨论质量

不能忽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个体价值,同时引导其集体观念的形成。在指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尽可能地根据每位同学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和激发。同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通过集体奖励和鼓舞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三)把握时间分配,提升课堂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要高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小组讨论的收束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不能过度参与,但也要严格把好时间关。高效利用小组讨论,教师密切观察,不仅要能整体把握同学们的讨论情况,还需要走进小组,了解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地进行引导和解决。

四、结语

总体而言,初中的语文小组讨论既需要与学生们青春期的成长规律相适应,也要教师能够结合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小组合作式研学要得到有效的开展,最重要的是教师注重问题创设的吸引性和生活性,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积极引导和讨论时间的严格把控,同时需要学生们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体现自我价值和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同学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