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020-01-10 02:21段道增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筏板外加剂体积

段道增

( 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230001)

筏板基础位于梁柱的下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承重功能。 通常是对该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处理,以提高筏板基础的硬度,以达到理想的承重效果,为整个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稳固的基础。 因此,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效果,关乎着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如果该环节的施工不符合相关要求,可能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后续阶段的施工也无法正常进行。 可见,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是不容忽视的。 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控, 确保相关操作符合规范。 本文围绕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讨论,着重分析技术实施难点,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从而促进该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1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在建设模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 首先是高层建筑数量增多, 而且地下室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都在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地下工程的修建, 对建筑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尤其是对地基的处理效果, 更是建筑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目前常采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也促进了施工流程的规范化, 能够保障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该技术也体现出一定的难度, 有很多值得把控的事项。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功能较差、 基坑底地基土结构复杂等。 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将会限制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延误施工进度。 必须对该项技术进行改良和调整,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2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比的设计

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材料,在原材料配比的影响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混凝土是筏板基础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其性质和质量,关乎着项目施工的情况。 混凝土性质不稳定,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制备混凝土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并且以筏板基础施工要求为依据,科学设计混凝土原材料配比。 只有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过硬,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调配比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2.1 合理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材料

粉煤灰是一种常见的外加剂,将其添加到混凝土中,能够发挥掺和作用。 在粉煤灰的作用下,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水胶比显著下降,而且在成型过程中散发的热量也能得到控制。 这样一来,混凝土便能够具备优良的抗渗功能,不容易受到水流腐蚀,而且性质也更为稳定,在外界环境骤变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原样。 可见,粉煤灰的性质优良,是十分合理的外加剂材料,能够满足提升混凝土性能的要求。 此外,减水缓凝剂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该外加剂的主要功能,是在搅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的作用,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而且也能够降低混凝土收缩问题出现的概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给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理选择混凝土外加剂材料,是保障混凝土制备质量的重要手段。 外加剂材料选错,则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2.2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制备涉及到多种原材料的应用,例如水泥、砂浆以及各种外加剂材料。 各种原材料的配比情况,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各种原材料比例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制备要求,以确保配比科学合理,使得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混凝土配合环节也至关重要,是需要严格把控的内容。 施工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制备知识,深入了解初凝时间等方面情况,在这些信息的支持下,对配合过程的相关操作进行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该流程的施工准确无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降低返工概率。 同时兼顾用户的需求,以及施工质量。

3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因此温度是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因素。 只有将温度维持在合理范围,才能够排除温度带来的干扰,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混凝土入模环节,温度控制更是至关重要。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要把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可从降低水温入手,也可以通过喷洒冷水的方式,达到制冷的目的。 在夏季时,温度通常较高,阳光的暴晒会导致混凝土水分流失,出现表面裂缝等问题。 因此,施工人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使得混凝土表面保持良好的温度,以促进混凝土的成型,为入模环节做好准备。 此外,还可以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当发现温度变化较大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和调节,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通常来说, 温差应控制在25 度以内,降低因温度差造成应力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

4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环节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项, 是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内容。 从该环节入手,通过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能为混凝土后续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是混凝土施工效果的决定性环节。 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其中还存在着不足,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而且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浇筑过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使得混凝土浇筑更为特殊。

4.1 混凝土浇筑方法

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法,意味着混凝土浇筑成功了一半。就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言,更看重浇筑现场的实际情况。 因为该项目的混凝土浇筑体积较大, 如果不事先进行全面的实地考察,那么在浇筑过程中,就可能发生各种难以预料的事故,而且一旦发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在实际浇筑开始前,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考察。 其中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将各种不利于施工的因素找到并消除,为正式施工创建良好的环境。 混凝土浇筑涉及到大型设备的使用, 最重要的就是混凝土泵搅拌设备。 基于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一般是两台搅拌设备同时工作。 在该设备的支持下, 施工人员只需要将设备参数调试到合理的范围,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浇筑效果。 在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有大量的阶梯斜面结构,需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为了节省混凝土材料,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筑的厚度。最后,对浇筑环节进行监管也是很有必要的,能够有效规避异常操作。

4.2 混凝土振捣技术

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环节中,不但需要使用浇筑技术,振捣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关人员依据混凝土土泵生产的坡度, 合理设置四个振捣点。将第一个点设置在泵管的出口,提高振捣水平。将第二个点设置在土泵生成坡面的中段位置。 将第三个点和第四个点设置在坡脚位置。

5 筏板基础大体积底板降排水处理技术

5.1 底板降排水措施

底板排水对于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十分重要, 施工质量对防水性能有直接影响。 所以降水后水位要控制在底板以下500mm,并采取针对性的降排水措施,将集水井放置在电梯井和柱墩内或基坑周边。

5.2 底板降排水施工

底板降排水施工主要流程为: 如果施工环节中土方挖到距离标高为300m,相关施工人员应在土方的位置设施一个降水装置,具体流程:第一,与建筑工程的具体设计相结合进行挖集水井工作,并且逐渐将集水井的挖掘方向引至盲沟的方向。

结束语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有效提高施工水平和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所以,我们应加强对翻版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重点、难点的认识,之后通过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比的设计、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调控技术、浇铸技术以及排水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而不断优化和完善该项技术,使该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具体施工工程中,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率。

猜你喜欢
筏板外加剂体积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高速铁路桩筏结构的筏板合理设计研究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筏板基础刚度取值对其承载性状影响的数值分析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