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分析的小学班主任幸福感提升策略

2020-01-10 04:49
课外语文 2020年2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幸福感班主任

韩 沛

( 甘肃省景泰县第七小学,甘肃 景泰 730400)

在整个师资队伍之中,班主任一直是非常关键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班级当中的核心人物,然而受到当前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影响,导致其职业幸福感受到了一定影响,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教学质量。对此,在这之中就要保证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的职业地位,给予相应的娱乐机会,扩大班主任的声望,从而使整个社会都可以充分了解到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重大贡献,最终提升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效率。

一、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

(一)供求数量不均衡

从《中国统计年鉴2019》来看,全国普通小学共有专职教师6091908人,相较于上年度增长了2.47%。从这之中就能够发现,我们国家小学教师人数在平稳持续地增长。同时每年师范类毕业生有七十多万人,但每年小学教师的补充人数只有二三十万,因此从这一数量关系能够发现,当前教师数量供大于求。

(二)工资待遇地区不均衡

《义务教育法》颁布至今,教师薪酬待遇数次进行了调整,基本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然而在教学群体之中其收入水平却也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比如在一些比较偏远的中西部地区,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收入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低。这就使得很多教师教学压力变大,职业幸福感相对比较差,导致地区之间跳槽现象比较明显,整个行业之中焦虑性普遍比较强。

(三)教师职业病普遍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群体之中重度亚健康的产生率要显著高于一般群体。受到教学对象的影响,很多教师都表示,小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同时社会舆论的发展和教学观念与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小学教师背负了沉重的压力,特别是那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导致只要一进入学校,就会焦虑和郁闷起来,心情变得浮躁。

(四)仍然比较看重升学率

素质教育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然而在部分学校当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还没有深入理解这一词汇,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和落后,一直都以升学率作为教学基准,不仅给自身发展带来了限制,还使学生学习受到了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内涵及现状

(一)内涵

在进入新时代之后,职业幸福感成为了比较常见的词汇之一,而班主任的职业幸福感则是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能够不遗余力地展现自身的能力以及基本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实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最终获得相应的社会能力。不仅如此,这种幸福感还包含了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赞美以及整体的社会知名度,这些在强化班主任工作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方面都具有一定作用。

(二)现状

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力军,不但要保证日常的教学工作,积极备课和批改作业,还要将最大的耐心应用到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当前部分学生家长不够重视教师的劳动成果,忽视了学生教育的作用,使班主任的教学压力与心理负担都有所增加,进而导致当前整体职业幸福感不高。与此同时,学生升学压力、班级管理问题等内容不但使得绝大部分班主任超负荷工作,还影响了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进而产生了较强的倦怠感,甚至最终放弃班主任的工作。同时,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得班主任心理负担普遍都比较重,因此他们很多都渴望调离岗位,负责一些比较普通的教育工作,甚至有些教师还会彻底脱离教师的岗位,这不但使教育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还阻碍了教育改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策略

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的影响比较多,在提升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学校、教师自身以及全社会的努力。特别是对班主任这一具有特殊性的群体,一定要给予更多的照顾与支持,例如强化业余生活品质等等。学校方面应该要制定出合理的考评机制,有效安排班主任工作,给其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平台,进而在小环境之中给予相应的支持。以下就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小学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明确发展目标,强化教育热情

从当前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缺乏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失去了激情和热情,产生了职业倦怠感。这种情况的导致因素比较多,为了深入分析就可以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基本维度,即情绪降低、缺乏个性化以及成就感失去。其中情绪降低是核心部分,在当前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当中,很多教师都表示只要一进入学校,就会焦虑和郁闷起来,心情变得浮躁。这种消极情绪不断叠加导致其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目标,在整个教育行为当中缺乏积极性。对此,小学班主任就需要明确自身发展的基本方向,定期制定发展目标,不管是骨干教师,还是初级教师都需要在各个教育阶段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兴趣,并在发展目标基础上培养教育热情。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更要积极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二)科学定位角色,编制职业规划

从相关调查之中能够发现,绝大部分班主任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缺乏清晰性,职业发展现状和自身发展空间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存在一定不匹配和不契合性,导致部分班主任对自身职业发展产生了失望的情绪。很多班主任都基本能够理解教师事业发展当中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回归性、不确定性以及无边界性。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又被称作职业系留点,也就是个体必须要能够完全认清自身的职业模型,即选择和发展职业过程中围绕的中心,指当一个人在必须做出选择的过程中,他不管怎样都不会将职业当中最关键的东西或者是价值观念放弃。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只有实现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和外部环境高度协调的时候,才能够提升工作的满足感与职业幸福感。这就需要其充分认识学校发展的现状,因此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使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和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对职业发展当中不满意的现象。

(三)保持身心健康,降低职业倦怠

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势必会成为教育新时代发展下的研究重点,并体现出了当前教师职业倦怠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上的突出问题。从相关研究当中发现,一些年级相对比较大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其原因就是职业倦怠,所以这就需要班主任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健康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适应性与道德感。这就要日常加大体育锻炼,在宣泄不良情绪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心理上健康保持方面,可以找到正确的宣泄方式,及时调整工作节奏,树立起健康工作理念。

(四)强化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成就

在相关研究之中,发现教师职称等因素会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同时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于教师来说,职业并非只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获得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小学班主任一般和学生互动的时间与次数都要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所以这就更要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提升专业水平,获得更多教学成就感,以此提升职业幸福感。

(五)培养优良个性,加强抗压能力

个性是在个体条件以及社会生活之下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调控性。部分研究人员表示,个性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个性的培养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整体特点为挑战性、坚强、自控力等等。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较多,同时这些因素一直处在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中,那些个性优良的班主任往往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注重培养良好的个性,如自我意识、人机交往能力、耐挫折能力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等。

(六)注重思考过程,优化时间安排

绝大部分小学班主任都表示整日的工作任务太繁重,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时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思考,从而缺乏领悟和判断能力。思考本身是对个体行为的反思,是对自身与社会认知的梳理,同时也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实现。对此教师就要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各项事务,给自己创造出独处的机会,通过阅读了解世事,思考周围的事物,并得到自己的判断。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职业幸福感可以有效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尊重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积极了解其内心需求,给予相应的关怀和帮助。同时还要积极改善教育方式,让班主任积极参与到可以提升幸福感的活动之中,从而推动教育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幸福感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班主任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