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作文复习课初探

2020-01-10 04:49钟向科
课外语文 2020年27期
关键词:中考核心作文

钟向科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狮山石门实验中学,广东 佛山 528248)

引言

在普通初中毕业考试中,语文学科是核心考查科目之一,而为了更加凸显“语文学科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育人”的核心特征,语文作文的考查宽度和广度在逐年增加,从2017到2019年三年的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来看,学生的文化知识应用、思维品质培育和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重点,而且作文的德育导向与社会热点分析导向愈来愈成为中考考查的“必考因素”。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必须重视中考作文备考复习,并且在复习课堂设计中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引导与训练,才可以消除各种作文行文障碍,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当前普通中考语文作文备考的特点和要求

虽然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命题存在部分的差异性,但是自从国家正式推出“部编教材”以后,整个中考语文命题趋向于“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的普通中考中“作文”的分值在50分居多。广东省亦是如此,采用50分赋分的作文。从命题来看,要很好地应对“全新”的中考语文作文,就需要明确“新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备考教学的本质特点和相关要求”。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备考的特点

面对“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文化基础、语言思维品质、语言应用技能和综合语言发展意识等都逐渐成了中考语文作文教学和备课复习教学的核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考语文作文备考就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中考作文备考具有系统性,要把各类中考作文的语言要求和写作策略等融合到备考教学的计划中,体现系统性;其次是针对性,如果脱离考纲和无的放矢地备考复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应考价值的;再次是“德育导向性”,各类学校当下的育人是为“国家经典文化传承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文的命题和道德价值方向要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要求。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题不但要贴近社会价值,更要凸显一定的育人价值,要有深度。另外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育人要求和教学标准来看,新思维、新角度和文化传承是当下全新中考备考的核心导向,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紧扣该理念来探索全新的作文备考教学。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备考的要求

由于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全中国的学生的培育质量和人才输出的规格问题等”,因此针对全新中考的作文备考复习教学而言,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是文化育人原则,就是在中考作文备考中要坚持在每一个作文案例中凸显“一定的文化内涵”,因为脱离了文化的作文是没有探究价值的;其次就是要注重语言基础的积累,并展现个性化语言思维的培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优秀写作者;最后就是中考作文的备考过程中要重视作文的德育育人价值的渗透和体现,做到这些积淀,中考作文备考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复习备考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重模式而轻内涵

虽然目前部编教材的培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部编教材的培训中关注的核心就是“核心素养”。虽然为数较多的老师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部编教材中核心素养渗透与实践”的培训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他们依然容易受到传统“中考作文”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影响,因此过度强调“中考作文的范式,而轻视学生语言内涵下的主旨提炼”。例如对于“加入生活……我”这样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很多老师把核心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文段落和逻辑结构上,过度宣讲和引导,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而作文的内涵的升华上却打了折扣,出现了形不散而神散的问题。

(二)重语言而轻思维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从心理认知上认为:“学生的语言华丽,大量典故的引用和堆砌”才是评价作文水平高的主要标准。其实这样的认定是片面化的,这样来处理中考语文作文的备考,容易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而且容易出现太重视语言而轻视思维培养,导致学生语言思维培养不力。例如在常规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通病:觉得语言辞藻华丽的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就是好的,文章的优劣的评价首要元素就是“语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即使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容易出现“语言辞藻的华丽堆砌,而行文逻辑和语言思维则不够合理和突出”。这是典型的中考作文教学中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三)重灌输而轻启发

应试教育的口号喊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影响力依然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的强度训练导致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在学生作文抄写、作文训练的强度上下功夫,便可以把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好地训练出来。”因此长期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引导初中生应对中考作文,会把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力的培养带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重灌输而轻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淤塞,导致作文创新能力不足。例如: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容易加大范文剖析,强化学生大量背诵经典语句,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写作理论。但是这样的做法培养不出作文才思敏捷,作文风格特异的学生,而是千篇一律的情况,因为缺乏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与互动实践的机会。

(四)重范式而轻创新

当前针对初中语文中考的教辅资料不胜枚举,而且一些中考作文教辅资料习惯于把一些作文的范式总结出来,而且倡导学生去模仿和机械背诵这些范式下的范文。而很多语文老师为了免去创新作文教学的麻烦,就直接套用这些范式,长久以来,就禁锢了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而逐渐朝着千篇一律的文章写作发展。例如:在中考作文培训中,很多老师都按照一定的范式来固定学生写作的套路,而不敢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认为写作就是这样的固定模式,不可能有其他的形式,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

三、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复习备考的准则和核心策略

上文系统论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新中考作文备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常规初中课堂教学中,中考作文备考可能陷入的误区,下文将结合这些核心要点来论述如何进行“中考语文作文的备考”。

(一)重视语言基础积累 开展作文多样性语言素材积累备考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在中考作文上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能够在中考作文中应对自如,并且成绩优良,那么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这个维度入手来引导初中生系统掌握良好的语文语言文化基础知识。案例: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要一起来完成一篇“我与大海交朋友”的作文,这篇作文的主题紧扣“绿色生态,青山绿水”。在进行写作之前,需要大家每个小组用亮丽的语言勾勒出描绘“大海”的词语。比如:沧澜碧波;清水荡漾。经过6分钟的小组探究,每个小组分别归纳总结出了属于自己小组的精彩词语。小组1:一望无际/碧波荡漾/波涛汹涌/清澈见底/海纳百川;小组2: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浩如烟海等;小组3:一碧万顷/碧海青天等。就按照这样的步骤让所有小组都通过反思和回忆把自己已经学习的和积累的词汇总括出来,最后,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当所有特色鲜明的与大海有关的词语呈现以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积累并扩展描写人与海的情感和关系的句子。例如:海是蓝色的,说不上秀丽与迷人,却使人感到亲切;大海的水,是不能温热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软化的。此类优美句子的概括和探索可以激活学生心理认知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经典句子,再经过各个小组之间的分享和老师的引导补充,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较好,而且写作语感显著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行话题写作,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2014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为例,____是我制胜的法宝。这个作文所考查的是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上词语和句子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常规学习中更好地去体味和理解,而且需要学生关注语言积累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的语言可以涉及不同层面的文化和知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类型的作文命题,就需要老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在课堂内外进行语言点的积累(包括情感类、想象类、叙述类……),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以后,再进行作文框架的写作训练。最后针对框架进行血肉的补充和优化,由简单变充实,由单一变多元。

(二)重视文化拓展训练 开展作文传统性文化知识内涵感悟教学

文化是语言得以发展和语言特色鲜明的标志,因此中考作文要凸显特色,中考作文的主旨要有深度和内涵,就必须要结合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髓。而作为中考语文作文备考的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明晰“文化拓展训练”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作文传统性文化知识内涵的感悟教学。案例: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要围绕“我和……过春节”完成一篇和本主题同样的“中考作文”,在完成作业之前,需要同学们配合老师完成一项任务。说完老师在黑板上利用PPT呈现出三个核心问题:问题1,你知道春节的起源吗?问题2,北方的春节和南方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问题3,你们能否谈谈如何和你们的亲朋好友度过春节的?这三个问题分配给所有学生,经过10分钟的讨论,老师让每一组中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把他们表述的核心信息记录下来,最后融合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基于春节的文化要素”,随后老师再与学生进行探讨和辩论,把学生分析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老师再利用互联网信息化资源总体激活学生对于“春节”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感悟一旦深入,学生在写作“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显得游刃有余,底气足。而语文老师也可以在其他种类的文化类写作题材中依样画葫芦完成传统性语言文化知识的内涵教学,提升初中生面对中考作文时,有丰富的内涵修养,可以提高作文创作的艺术性。例如2018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是以“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恒意为恒长或者持之以恒。这样的作文命题是与古人的“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初三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在这样的一类作文中有质的飞跃,就必须借古喻今,要经常在常规性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经典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化风格和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学生即使遇到此类文章,也可以借古喻今,以古文入道,全面提升整个文章的层次,深化文章的内涵。

(三)重视作文思维训练 开展作文行文思维综合优化培优化教学

思维发展是中考作文教学中的核心要点,也是主要的难点所在。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一方面语言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另外一个方面需要整个中考作文的字里行间有着“清晰的语言逻辑性”,而这些语言逻辑性所需要的就是学生优秀的语言思维品质。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备考中考作文的时候定要“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设计贴合实际的作文思维训练题目,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在“作文语言情景中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案例:老师:今天大家要开展对中考作文的思维训练,现在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需要同学们认真分析“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所包含的语言思维认识”;情景案例1:漫天的雪花飞舞,在冰天雪地中,一只受伤的狐狸舔着自己的伤口,但是它还是走向了一户人家的门口。这个时候一个猎人出来了,他看见狐狸,眼前一愣,准备拿猎枪。但是突然他发现狐狸的身后跟着一只小狐狸,冻得快不行了,于是他又放下猎枪,然后从盆子里拿出一块肉,扔了出去……面对这样的案例,你们觉得这个片段的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你要给整个故事写续,你会怎么写。这样的案例设计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尤其是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地培养起来。最核心的是可以让学生个性化语言思维得到体现,因为续写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却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最后解决相应的问题。其实这样的训练就是“基于中考思维品质训练”的特色案例,而案例的内容可以结合不同内容的语言片段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比如“环境、生活、节日、道德、社会发展”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学生“综合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以2019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为例,题目中要求包含“瞬间”“突破”的字样,这些字样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探索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思维品质。因此面对这一类作文,思维品质培养是关键。作为初三语文老师要在常规性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针对性训练。例如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说清楚所有与该话题有关系的语句,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华丽的,也可以是色彩鲜明汪洋恣肆的。总之,只要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认知,加深学生思维发展的“语言类文化类的字词句段篇的拓展性训练都是可取的”。

四、结语

虽然“核心素养”的发布把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和学习的认知方式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而且学生要从要我学很快转到我要学的程度,就必然要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探索中有质的改变。而面对“新中考”的改变和考查学生的导向来看,只有完全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才有更多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习惯、语言思维方式、语言积累方式、语言文化内涵感悟等多个方面进步;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全新的“中考作文”和论文结合这一客观需要,从三大层面系统构建了“新中考作文 备考复习的策略”,为今后的中考语文作文的科学备考和针对性的训练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中考核心作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