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语文教学的“根”,初中语文课堂的能力提升

2020-01-10 05:15黄艳琼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段落形式语言

黄艳琼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卢集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 223800)

当今时代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非常剧烈的变革,语文主题性的学习实验,开启了语文教育的新篇章,理念使得语文课堂围绕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精雕细琢式的深入挖掘,通过反复品读,激发语文的意境,并且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之中。但是这种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挑战,除了应该掌握阅读和教学方法,还应该了解传统语言阅读中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语文的课程设置,开宗明义讲述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的综合性课程,语文的根基是牢牢抓住语言的核心,在阅读中理解语文的内涵,了解语言,找到其感情,找到并揣摩运用规律。

一、品味经典名句,习得语言技巧形式

语文味是华夏语言的一种韵味,它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创新性的和谐统一。语文的习得性要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灵活运用优秀语言作品,随着语文现代教学改革,在教材中有很多极具特色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给人以丰富多彩、纷至沓来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的语言形式,运用这些语言形式引发学生的联想,进一步理解不同语言形式的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选择更为合理的语言基础。在不同的样本语言引导之下,学生可以获得真实的感悟,品味并且习得有意义的语言教学形式。语文作品中有很多丰富的比喻形式,比如景物描写的特殊技巧,议论时的辩驳段落,而在现代对话文和小说文体的回忆联想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了解不同语言的表达句式应该应用在怎样的语言描写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多听多说多练,通过语言的实践,学生学习了更为复杂的关联性词汇,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库,了解词句运用和语言思维形式不断深化的特点。例如《春》作为朱自清先生非常重要的抒情散文,讲述了先生对于春天的热爱和憧憬,在这一过程中,怎样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春的俗套,就需要了解先生美好描写的深意,“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以音乐为媒介,让学生讨论和感悟春之美。

二、借鉴经典的句型和段落习得构造形式

有了词汇才能有句子,有了句子才能有段落,段落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基础,思维和思想意识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段落和段落之间如果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囫囵吞枣,教师注重借鉴课文中的一些原始段落,以典型段落和上文段落作为样本,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表达意愿和情境,怎样运用不同的段落形式来表达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想要表达的观点。结合教材以及课外读物,教师精心选择,特征非常明显,而且有价值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学会了说自己的话,结合具体生活实践来讲述自己的想法。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属于小说文学题材,这种段落和句式是多角度有创意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因此要求学生课前自学,并且进行一定的人物分工和讨论。小说的阅读,重要的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对话,要重点研读该篇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骂于勒的高潮部分。

三、平心静气,潜心思考,感知语文的灵魂

文章如人,潜心阅读的过程会使得阅读的思维贯穿于理解的过程。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搜集这个世界的信息认知世界,并且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审美经验。以上在借鉴语文阅读学习,体会个人情感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之时,怎样把实践中的知识良好地进行迁移,这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之下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结合个人不同的生活体验,获得个人独特的感受基础。语文的阅读在初中阶段已经了解了最基本的字词句子和结构,通过反复认读以及记忆,把独立的生字连接成词语和段落,然后再结合段落形成玲珑有致的文章,这些段落和篇章组成了整篇课文,只有将其连续地阅读和连续地理解,才能够在感悟和揣摩的过程中再现课文中的意境。而语文学习,正是通向人灵魂的途径,领悟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以及情感,了解作者本身的发展背景和生活背景,更好地将赏读的结论加以总结。例如《十则》作为语录体著作《论语》学习的内容,如果能够采用现场还原的方式,让学生平心静气的思考,就能够理解在朴素的协作环境和教学环境之中,还原性的教学才是让人的心灵更加澄澈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用现代文翻译不同的词汇意思,理解古人更为纯净的品德高洁。

四、通过对话和合作,提高领悟的深度

要使学生把语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表达出来,体现出读书的意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很多美好的句子和词汇在结合语言感悟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形成美感,文字美的艺术享受和情境的联想,可以形成初中语文学生的语感。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不同的交流形式,如朗诵、阅读、比赛、辩论,加强了文本、教师和学生三方对话。对于辩论和思维交流的过程,很有可能产生一些思想感情的疑惑,尤其是在初中生学习一些早期的文本过程中,由于对典型案例发生的背景不够清楚,很有可能在投入语文课文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之处。教师在这时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和段落以及作者之间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利用不同的导火索和教学手段,结合声光电技术,在对话及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语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作,是一种人内心中情景和环境之间的交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是交接的工具,如果使用得法将会为下一步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非常良好的基础。例如《变色龙》通过很多对话描写了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尤其是奥楚蔑洛夫的描写和对话,无不充满了讽刺性的意味,社会的残酷和形象的搜刮,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引导,你一言我一语会加深体会,帮助学生转换思维习惯,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通过小组对话模拟的形式来假扮当时的社会场景。

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体会语言感知的能力,了解语文的灵魂和语文的韵味,语文就如同一位美人,对其文字的训练是教学的所在,要回归到语文学习踏踏实实的教学层面上,通过阅读和举一反三把握语文阅读根底。

猜你喜欢
段落形式语言
心理小测试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