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2020-01-10 05:15陈梅迪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核心课文

陈梅迪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小学,福建 南安 362300)

语文阅读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性内容,所有学科要求学生做到无障碍阅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必要品格及关键能力,而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及应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核心素养相关的理念,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并不断加深阅读学习的深度、拓宽阅读学习的广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不仅仅从阅读中开阔眼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并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积极运用网络资源,搜索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使学生看到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直观性的事物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例如在阅读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课文中出现的动物的图片,如老虎、狐狸、狗熊等,当学生看到这些或可爱或雄壮的动物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语文课为什么会看动物的图片呢?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出阅读内容:如果把这些动物聚集在一起,像我们班开班会那样,让它们也开一个大会,会是什么状况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迅速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结合教师的提问主动去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能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既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感受阅读别样的趣味,对于学生阅读热情的保持是十分有益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

积累是语文阅读的重要学习方法,长期的积累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早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运用,掌握更加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了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如“五光十色”“圆溜溜”“懒洋洋”等,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积累,能够使学生的表达更加丰富,描述更加准确,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行反复阅读和背诵,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深的情感体验,充分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互相交换积累本,使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优秀的词句和语言,一方面促进了其语文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班级内形成乐于分享、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课外阅读的开展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仅依靠课本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将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了《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这本课外读物,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开阔眼界,了解到更多知识,同时还能够从多个寓言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出深刻的结论。当学生看到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具有共同点时,就会以更加全面的眼光看待阅读这一行为,让阅读教材课文和阅读课外书籍成为学生汲取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阅读教材课文并不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阅读课外书籍也不是单纯的休闲娱乐,而应当在轻松的氛围中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式,并有所收获。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够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进而为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图书角的活动,让学生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对学生的借书、还书等进行登记,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管理图书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合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运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实践任务: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公园或者小区进行观察,观察对象可以是石头、花朵、树木、小鱼等,在观察之后,找到自己观察对象中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仿照《黄山奇石》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语文作业多样化,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升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爱的篇章进行仿写,然后交给教师开展点评和指导,这样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带给其成就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运用成为持续性、长期性的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积累知识、开阔眼界,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当更加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核心课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