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课外 拓展精彩
——小学语文“链接式”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0 05:15任美琴
课外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链接文体课外阅读

任美琴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版》明确指出小学生应当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等。可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度非常高。但是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恐难以依靠个人的力量去有效完成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一线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小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故而,本文笔者将结合当前课内阅读教学情况,采用链接式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情况如下。

一、以主题为主线跳转, 链接学生的知识视野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主要采用部编版教材。分析部编版教材,发现大部分阅读文本有明确的主题。明确的主题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小学生明确课内阅读学习方向,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阅读文本主体内容,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另外,小学课内阅读文本大多是以情节生动的童话或文字形象的记述文为主体,内容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十分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学习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时,应当抓住这一契机,以教材中的主题阅读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这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课内阅读学习的内容来寻找与之相对应的课外阅读素材进行主题阅读学习,满足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的同时增强小学生对于该阅读主题的深入理解,以此激发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有效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具体而言,针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池子与河流》这一单元的寓言故事、童话等主题阅读教学,笔者在单元总结时以寓言故事、童话等主题设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来阅读《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精选》等课外阅读文本。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寓言故事、童话等主题的阅读方法,如通过故事来说明的道理、故事的描述方法等等。这样通过主题阅读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巩固课内阅读知识并加深理解,同时能够促使学生将在寓言故事、童话等课内主题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实践阅读来全面提高课外阅读水平,更好地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来对于寓言故事、童话等阅读文本有更为正确的认识。

二、以生活为主线跳转, 链接学生的实际体验

语文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得语文阅读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教师更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展开课外阅读指导,结合小学生当前既有现实生活经验来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启发自身思维来思考阅读学习过程,从而在实际体验中更好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服务于生活,全面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和自身综合素养。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比尾巴》的课内阅读教学中,笔者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为导入点,借助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交流等阅读创新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索日常生活中动物的各种情况,促进小学生更轻松、更深入地把握本课内容。等到本课教学工作完毕后,笔者以生活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根据课内阅读教学所获得的阅读经验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课外阅读学习。以联系校园生活为例的课外阅读链接,笔者组织小学生对四川少儿出版社柯尔著、迪根绘的《神奇的校车》展开学习,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的校园生活来展开对该绘本的了解,使得他们在课外阅读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广泛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密切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借此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三、以文体为主线跳转, 链接学生的文学素养

文体是文章的体裁,也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细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小说、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小学语文教师若是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文体为主线跳转展开课外阅读指导,能够更好地链接到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上,促使他们加深对各类文体和写作手法的感受和理解,全面把握语文基础知识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注重以文体为主线跳转来链接学生的文学素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来布置不同的文体阅读,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来推荐他们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国古代民俗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文体阅读学习来激发他们阅读兴趣以及把握语文基础阅读水平;给二年级的学生推荐《中国成语》等课外阅读书目来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等等。总之,在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注意结合课内阅读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文体的阅读学习,使得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该文体的认知同时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以情感为主线跳转,链接学生的精神世界

历代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到文本的字里行间。所以在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以情感为主线链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来更好地把握阅读内容,促使学生全面提高阅读学习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学习的浓郁兴趣。一般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时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促使小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

如在三年级上册《掌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以“掌声”为主线,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从而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掌声背后的内涵,挖掘掌声中蕴含的关心、帮助他人等的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然后笔者以此为主线指导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正能量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阅读水平,更好地拓展到精彩世界的阅读中。

五、结论

纵观上述关于小学语文“链接式”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思考,笔者从以主题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学生的知识视野、以生活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学生的实际体验、以文体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学生的文学素养、以情感为主线跳转链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入手进行具体的实践探索与思考,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有效“链接”来拓展精彩的阅读世界,全面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当然,在对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情、学情来进行分析,以此展开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链接文体课外阅读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