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区实现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2020-01-10 22:36傅婷婷章建宏
浙江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无害化畜牧业

傅婷婷,章建宏

(婺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浙江 金华 321000)

婺城区是传统畜牧业养殖大区,也是浙江省畜牧产业强区。通过“五水共治”畜牧业污染整治,婺城区保留规模畜禽养殖场41家。2019年,全区生猪饲养量34.16万头,生猪死亡率占生猪饲养量的20%左右;2020年一季度末,全区存栏生猪11.54万头、奶牛0.74万头、水禽(蛋鸭)15.68万羽。

病死动物是传播动物疫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畜牧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传统无害化处理池、深埋方式已难以满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要求。如病死动物尸体不能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 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会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为规范处理病死动物尸体,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及环境污染问题,婺城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战略,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畜禽养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浙政发明电〔2013〕58号)、《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2〕890号)文件要求,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

1 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

为解决传统方式处理不彻底、收集难、监管难等问题,提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婺城区于2015年由金华市莱逸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采用回转式焚烧炉焚烧法处理工艺,建设地点位于雅畈镇上岭殿村六部寺。无害化处理技术成熟、焚烧彻底,烟气、废液、噪音排放及产生的残渣处理等符合《浙江省死亡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置技术导则(试行)》的要求,对涉及区域、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容量为年处理病死动物5000 t,2015年12月底建成。并于次年1月投入运行,现运行正常。

2 建立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财政扶持、保险联动”原则,婺城区全面实施政策性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工作。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以及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的通力协作、紧密配合,达到全区区域大小生猪保险全覆盖,形成四方共赢局面。一是生猪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给养殖户系上安全带,让养殖户直接受益,使之形成“舍不得扔”的意识,降低养殖风险,减少了自行处理的麻烦和疫情风险;二是保险公司通过实施生猪保险全覆盖,激发了养殖场户参保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保率,同时将无害化处理作为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杜绝了重复理赔;三是保证了营运单位的处置量,使企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确保正常运行;四是从过去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配合,死猪及时收集处理,降低疫病的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隐患,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源头解决了死亡生猪随意丢弃和流域漂浮死猪现象,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美化了生态环境。

3 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体系

婺城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区人民政府与金华市莱逸园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动物无害化处理协议书》,乡镇人民政府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收集监督员签订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死亡生猪统一收集队伍由保险公司理赔员、无害化处置中心收集员和乡镇收集监督员组成。无害化处置中心收集员负责收集,保险公司理赔员负责理赔勘验,乡镇监督员负责收集监督。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无害化处置中心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实现四方联动,相互制约,全面推进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建立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监管长效体系。

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统一收集、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死亡生猪43.73万头,计4334.39 t,消除了乱扔死猪及流域性漂浮死猪现象。

4 实现病死动物及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婺城区在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延伸到牛、羊、家禽及其他死亡动物和养殖场、动物诊疗医疗废弃物由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统一收集、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实现病死动物及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无死角、全覆盖。同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浙江省智慧畜牧业云平台,实现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无害化畜牧业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基于人才培养的藏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
《畜牧业环境》征稿函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京津冀产业联动机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