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仔猪黄痢

2020-01-11 02:40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白头翁灌服血清型

曹 强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新集畜牧兽医站,743024)

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类型不同,以及猪的年龄、个体生理机能和免疫状态的差异,发生的疾病也有所不同。临床上以仔猪出现黄痢和发生全身性水肿为特征,对新生仔猪危害很大。仔猪黄痢又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在日常生产中是初生仔猪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通常以排黄色稀粪为该病鉴别的主要特征,病程短,致死率高。文中笔者就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中兽医疗法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1 病原

本细菌两端钝圆,中等大小,革兰染色阴性,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芽孢,需氧或兼性厌氧。大肠杆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60℃15 分钟可杀死,一般消毒药(如石碳酸、甲醛、来苏儿等),可迅速将其灭活。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有菌体抗原(O)、荚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3 种。其中,O 抗原有165 种血清型,编号O1.....O165,K抗原有100 种,H 抗原有50 种。由于血清型不同,所致的疾病也不同。如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常见的是O8,O45,O60 等,多数具有K88表面抗原,能产生肠毒素。

2 传播途径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随粪便排出,散布于周围环境,污染母猪乳头、皮肤,仔猪吸乳或舔母猪皮肤时,经消化道感染。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7日龄以上的较少发生。常发生于母猪产仔旺季。仔猪饲养密集,圈舍卫生条件差,气候寒冷,是促进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通常是一头先发病,3 天之内几乎全窝猪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在猪场流行过一次后,可连续发生,数年不断,很难根除。

3 主要症状

潜伏期短,猪出生后12 小时即可发病,长的达1~3 天。主要表现突然拉稀,粪便稀薄如水,呈黄色,夹杂有气泡,带腥味。严重时肛门失禁,粪便污染后躯及肛门周围,病猪精神沉郁。停止吸乳,脱水严重,全身衰竭,迅速死亡。

4 剖检病变

病猪消瘦,脱水明显,肛门周围沾有粪便。消化道呈急性卡他性炎,胃黏膜水肿,附有黏液,小肠内充满黄笆黏稠、带气泡的内容物,肠管扩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其他脏器病变不明显。对本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应和仔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痢疾等相鉴别。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试验。

5 治疗

5.1 白头翁400g、马齿苋400g、龙胆草200g、大蒜200g,加水4000ml,小火慢煎,直至煎成800ml药液。每头每次灌服7ml,每天2 次,连用3 天。用本方配合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注射、硫酸链霉素灌服。

5.2 白头翁50g、黄柏40g、秦皮30g、黄连30g、黄芪30g、当归30g、板栗雄花絮50g,上药共研细末,哺乳母猪拌料喂服,每天1 剂,连用3 剂;同时取上药水煎,灌服10 头发病仔猪,每天2 次,连用2~4 天。

5.3 黄连5g、黄柏20g、黄芩20g、金银花20g、诃子20g、乌梅20g、草豆蔻20g、泽泻15g、茯苓10g、神曲10g、山楂10g、甘草5g。上药研末,分2 次拌入母猪饲料中喂服,连用2 剂。此方清热燥湿,利水止泻。

5.4 白头翁、马齿苋各50~100g,生姜30g,水煎2次,喂给8~10 头仔猪,每日2 次,连用3日。功能清热燥湿,凉血止痢。主治仔猪黄白痢。

6 防控措施

搞好预防,经常保持圈舍、饲料和饮水卫生,产房、圈舍清洁、保暖。在母猪产前,应用0.1%温新洁尔灭或0.1%温高锰酸钾,擦洗乳头及体表。仔猪出生后,应帮助尽快吃到初乳,早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经常发病的猪场,可早期给仔猪投服抗菌药物,或用促菌生、调痢生,也可分离地方致病菌株,制备菌苗及高免血清,接种母猪或仔猪。一旦发病,应立即选用合适药物,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提倡先做药敏试验,选用最佳药物进行治疗,确保疗效。另外,也可给初产母猪连续注射一个疗程抗菌素,药物可通过乳汁供给仔猪,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死亡仔猪要深埋,污染的场地要及时清扫和消毒,以减少病原扩散,控制流行和蔓延。

猜你喜欢
白头翁灌服血清型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白头翁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羊放养气胀怎么处理
怎样防治猪马铃薯中毒
想改名的白头翁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