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经教授应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经验体会

2020-01-11 04:57宋红梅陈燕林俞利刘露谭汝婷徐芳熊大经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耳鼻喉风邪白芍

宋红梅 陈燕 林俞利 刘露 谭汝婷 徐芳 熊大经

熊大经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家,从事中医耳鼻喉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在临证中熊大经教授根据耳鼻喉科疾病的特点,擅长采用散风法治疗耳鼻喉疾病。

1 风邪致病的病机及特点

中医认为,病因有内外之分,其中外感致病因子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曰:“夫寒暑始伤于皮毛,风邪直透于肌腠。风者,善行而数变,入于肌腠则及经脉,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偏枯,或成积聚,或入腑而生,或入脏而死,邪气淫佚,不可胜论,故曰:‘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善行而数变,故风邪致病可以出现痒痛现象,游走不定,发生于全身各处。“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易袭阳位的特点,故风邪侵袭人体时,头面五官以及位居于上的脏腑首当其冲。其性开泄,易使腠理舒张而阳气外泄,故风邪侵袭人体头面体表后,易让人产生头痛、头晕、头项部不适、汗出、恶风等症状。由于耳鼻咽喉位于人体最上方,且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生理特性,故而耳鼻喉诸多疾病都因风而起,有起病急、传变快、游走不定的特点[1]。

2 风邪致病在耳鼻咽喉的表现及用药

风动则痒,痒是也一种风动表现。熊大经教授认为临床因感受风邪而致的疾病,如鼻鼽、喉咳、旋耳疮、喉痹等均有痒的表现。风邪致病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表实证,除耳、鼻、咽喉的特异性症状外,均见汗出恶风、症状遍发、游走性、瘙痒、胀闭不通等症,呈现发病急、传变快、病程长、易于复发的趋势,此时当以祛风为主,鼓邪外出,在药物选择上,熊大经教授惯用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藁本、麻黄、川芎、细辛、蔓荆子、桂枝、白芷、荆芥、薄荷、紫苏叶等味薄气轻、辛散轻扬具有升发宣散特性的风药,发挥其善于祛风,通调气化,发散郁火,祛风除湿,并能引经报使,鼓舞清阳之功。病变继续发展,风邪留恋不去,正气已亏,日久迁延至肝脾肾等主要脏器,以扶正辅以祛风,培补相应脏腑,使正复风自去,卫强风难袭。患者表现为易于感邪,自汗盗汗,乃肺脾气虚,以黄芪、白术、防风、生晒参等补肺健脾以防风邪。若症见冷热交替时鼻塞、流清涕、喷嚏连作,自汗恶风畏寒,手足不温等,乃营卫失和,予炙黄芪、桂枝、白芍、细辛等温振卫阳以御风;若患者见食欲不振、食少纳呆、胃脘胀满等,加焦山楂、鸡内金、建曲、炒麦芽等健脾消食,防止食积化热;若患者口干口渴,少苔少津,加北沙参、南沙参、麦冬、白芍、天花粉等滋阴润燥。

3 验案举隅

陈某,男,4岁。以“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流清涕1年,加重2周”为主诉前来就诊,患儿2周前外出旅游玩耍后,出现鼻塞、鼻痒痛,流清涕,喷嚏连连,无恶寒发热。近日鼻塞等较前加重,咳嗽、咯少量黄痰,纳可,眠差,口干,大便偏干、一日一解,舌质淡,苔黄,脉浮,患儿平素喜揉鼻,喜清嗓,容易感冒,既往有哮喘病史。专科检查:双侧鼻腔内水样分泌物,双侧下鼻甲色淡白、肿胀。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风邪犯肺证。处方:麻黄8 g、杏仁10 g、桔梗10 g、白芍15 g、天花粉10 g、生地黄10 g、炙黄芪20 g、地龙10 g、牡丹皮8 g、炙甘草10 g。8剂,水煎服,一日一剂。8剂药后,患者复诊,诉上诉症状基本减轻,后在此方基础上加补肺健脾药善后。

按: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为外因、内因相合致病,有风病特征,同时有反复发作、难以痊愈、遇冷空气或接触过敏原等诱发或加重的特点,其夙因则均在于伏风内潜。外因为感受外风,内因为素有伏风,外风引动伏风,肺的宣发肃降失司,发而为病。治疗以散风法为基本,临证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祛风散邪,缓解期补肺健脾、固表益卫。本方中,麻黄、杏仁、桔梗宣肺祛风散寒、一升一降调理气机,白芍、天花粉、生地黄润肺滋阴,防止风药伤阴,炙黄芪、炙甘草健脾益气,地龙通经活络。且患儿口干,便干,可见风邪已有从阳化热之势,投以牡丹皮8 g清肺泄热。全方升降兼顾,驱邪与扶正并施,内外合力祛邪彻底。急性期后,应当注意避免触冒外风,防感外邪,同时继续补肺健脾固表以御外风、消风化痰以息伏风,改善体质,以减少发作,或至痊愈。

4 小结

风邪一年四季皆可致病,风邪多兼杂其他邪气致病,无孔不入。风邪侵袭人体,若未及时祛除,伏久遂可化燥伤阴[2],从阳化热、化火、化毒[3],日久邪毒入里发展,伤及脾肾,患者身体机能缓慢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不仅容易复感外邪,而且感受外邪后邪气不易驱除或留恋不去,病程缠绵。

熊大经教授辨治耳鼻喉乃至全身诸病常从治风入手。以散风法为基本治疗,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祛风为主,力求充分、彻底祛散外风;缓解期补肺健脾、固表益卫、调理体质,既行散内风,又抵御外风,如此方可产生疗效。

猜你喜欢
耳鼻喉风邪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投稿须知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