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预警机

2020-01-11 08:39安德烈
航空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飞艇预警机战场

安德烈

预警机全称为空中早期预警(Airborne Early Warningl,简称AEW),是指拥有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指挥和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

受到地球曲度和复杂地形的限制,地面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搜索距离非常有限,而且常常受到各种影响。预警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整套雷达系统安装在飞机上,借助飞机的飞行高度,从空中搜索各类空中、海上或者是陆上目标,从而获得较佳的预警与搜索效果,延长反应的时间与弹性。

EC-121“警告星”的改型EC-121N

相比于运输机、战斗机这样的主流机种,预警机在战场上以及在和平时期,需求的总量都不是太大。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研发专门的预警机。通常是借助现成的、已成熟的空中平台进行改装。

EC-121“警告星”的改型EC-121N

随着战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一些由大型平台改装的预警机,可集成更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更多的机组人员,不仅具备早期预警功能,更具备指挥控制功能。这里的飞机被称为空中预警控制机(Airborne Early Warning & Control,AEW&C),空中预警控制机也是预警机的一种。

目前,空中预警控制机成为了预警机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架空中预警控制机(AEW&C)可以探测到400千米外的飞机,这一距离远远超出了大多数地对空导弹的射程。它的飞行高度大约在9000米左右,其雷达可覆盖约31.2万平方千米。三架这样的飞机在重叠的轨道上飞行,面积可以覆盖整个中欧。

在战场上,空中预警控制飞机可以与己方战斗机进行通信,引导战斗机攻击敌方飞机或其他目标,并提供有关威胁和目标的数据,帮助扩大其传感器范围,并使进攻的战斗机更难追踪。由于它们不再需要保持自己的雷达处于活动状态,可以大大减小被敌人检测到的概率。它不仅是空中和地面作战系统的守护者,更是一只可以刺穿战场迷雾的“天空之眼”。

EC-121的空军版。海军版称为WV

预警机的发展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更远的距离更快、更早地发现敌机,成为各国战场生存的第一要务。

在经历了“珍珠港事件”的惨痛教训后,美国人痛定思痛,首先开启了在舰载飞机上安装警戒雷达的试验,并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预警机——TBM-3W。尽管正式入役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但TBM-3W依然是一款优秀的预警机,为美国人服务至50年代末期,并出口荷兰、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国家。

紧跟TBM-3W的步伐,洛克希德公司的EC-121“警告星”(Warning Star)于1949年首飞。这也是一种优秀的预警机,一直服役到被E-3机载警告控制系统(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简称AWCS)所取代。在越南战争期间,就是它为美军提供空中早期预警。

与EC-121同时代平行发展的还有一种轻于空气的“预警机”,即美国制造的“N级飞艇”(N-class blimp)。它最长滞空时间可达200小时,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初为北美大陆提供了雷达预警覆盖。不幸的是,1962年“N级飞艇”因事故坠毁。此后,美国人再没有发展过轻于空气的“预警机”。

“N级飞艇”是美国发展过的唯一一种轻于空气的“预警机”

苏联在预警机发展上也不甘落后。1958年,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受命设计早期预警机。由于技术原因,当时的机载雷达不适用于Tu-95和Tu-116的狭长机身,最终苏联人选择了机身更宽、内部空间更大的图波列夫Tu-114作为改造平台,于是Tu-126应运而生。Tu-126于1965年正式入役苏联空军,一直服役至1984年,才被别里耶夫设计局设计的A-50所取代。

到了20世纪70年代,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和机载动目标显示技术的进步,使预警机在陆地和海洋上空具备了良好的下视能力;三坐标雷达(可同时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预警机的功能由警戒发展到可同时对多批目标实施指挥引导。由此诞生了新一代预警机,其代表是美国海军的E─2C“鹰眼”和美国空军的E─3A“望楼”。

猜你喜欢
飞艇预警机战场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畅游飞艇大道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空中浮鱼——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即将问世
记忆的奥秘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金牌新兵预警机
飞艇:今日的“空中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