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2020-01-12 11:23尉迟白甫向海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期
关键词:膏体膏方药材

尉迟白甫,向海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湖北 襄阳441000)

中医膏方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讲究一人一方,一方一制,强调个体化处方给药,单独加工制备,因人而异,针对性较强。近年来,我院在膏方制备、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膏体粗糙、少数膏方返砂、表层偶见霉点、外出携带不方便等,影响了膏方的使用效果和推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善了膏方加工制作及包装的工艺,结合科学规范的管理,有效保证膏方质量。

1 药材浸泡时间问题

传统膏方的制作多集中在每年冬至前后,每料药材浸泡12 h以上,以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出。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深入,四季进补的概念逐渐被大众接受,膏方的需求加大,在不同季节制作膏方需注意药材浸泡时间。夏季天气炎热,药材浸泡时间应缩减为6~8 h,避免部分药材在浸泡过程中发生酸败,影响膏方质量。

2 膏体口感问题

在制备过程中,药材提取液因静置时间过短,未经充分沉淀,使浓缩、收膏时出现锅底药液糊化现象,膏体有不细腻、口感粗糙,并偶有焦煳味道等问题。本院采用冷库沉淀方式,将温度保持在6 ℃,药材提取液沉淀时间确保12 h以上,然后过100目筛,取上清液,并用文火浓缩,避免锅壁四周药液焦化。浓缩后的药汁中微粒和杂质得以充分去除,无焦煳成分,所得膏体外观光亮,口感细腻润滑[1],无异味。

3 贮存的返砂问题

根据我院2012—2014年统计的患者关于膏方问题的反馈数据,返砂发生率达4.5%。分析问题原因,总结如下:①膏方含水量过低。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制备膏方多加入炼蜜收膏,提高收膏稠度,以降低含水量,防止膏方霉变,利于贮存。②加入炼蜜过多。部分患者反应膏方口感偏苦,故将炼蜜量增至清膏中炼蜜量的3倍及以上,以改善口感。解决方案:适当降低收膏稠度,提高膏体含水量;严格控制炼蜜的加入量,一般为清膏中炼蜜量的2倍左右;控制总糖量。经调整后,膏体返砂现象得到有效改善,2015年返砂发生率降至0.9%。

4 贮存霉变问题

膏方中偶见粉状团块,或膏体表面出现少量霉点现象,这与细料药的加入方式有关。在膏方的制备过程中,通常会兑入冬虫夏草、三七、西洋参、红参等细料药。传统的兑入方式为起锅前将细料药细粉直接洒入,搅拌均匀即收膏、分装。细料药洒入后易出现结成团、不易搅拌均匀等问题,团块间易生霉变。改进后,先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先用冷开水冲泡,充分搅拌,促使细粉尽量溶解,再兑入膏体中,充分搅拌均匀,收膏[2]。

5 膏方中不溶性硬块、膏体密度问题

膏方中存在不溶性硬块问题,且同一膏方在不同包装盒内膏体密度存在差异,这与胶类的加入方式有关。在传统膏方的制备过程中,先将胶类烊化再加入膏体中,操作烦琐,效率低下,不能适应膏方制备精细且高效的要求。改进后,将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先进行粉碎备用,按各处方配比量于收膏前加入,再加入适量黄酒调和,利于搅拌、混合均匀,解决了产品中不溶性硬块及膏体密度差异等问题,提高了制作效率。

6 膏方包装问题

本院膏方最初为瓷罐装,现发展为小密封盒包装,每剂膏方分装成若干小盒,避免了因局部污染而影响整剂膏方质量的弊病。现有膏方加工单位采用自动分装机设备将膏方装入真空塑料包装袋中,使膏方小包装化[3],防止其氧化,既方便患者携带、取用,也利于膏方贮存保管。

7 小结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体质人群日益增多,膏方在调节体质阴阳平衡、纠正亚健康状态、恢复机体正常状态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4]。自2007年以来,我院对膏方加工制备、贮存问题严肃对待,紧扣问题,深挖根源,积极应对解决,获得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提升了患者对膏方制作及临床效果的信心。

猜你喜欢
膏体膏方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尾矿膏体试验室制备及流变特性研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煤矿膏体充填材料电阻率的测定试验研究
药材价格表
建筑垃圾充填膏体强度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冬来到,膏方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