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对仔猪副伤寒病的防治要点

2020-01-13 06:21鲁继孝马正文通信作者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下痢副伤寒临夏州

鲁继孝,马正文(通信作者)

(1.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动物卫生监督所,731100;2.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731700)

仔猪副伤寒的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病菌及其变种、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多见于仔猪。尤其是1月龄以内的仔猪。我们在长期的基层门诊治疗工作中,对该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现报道于后,仅供同行参考。

1 病因病机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不利病菌的附着。当动物受诱因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时,病菌迁居到小肠下端和结肠中繁殖。机体受病菌侵害,剌激前列腺素分泌,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内的水分、HCO3- 和Cl- 向肠道渗出,引起急性肠炎。某些病菌还可产生肠毒素样物质而导致肠炎。细菌经淋巴进入血液呈敗血症时,病菌细胞壁里脂多糖中的脂质A 具有内毒素活性,而使仔猪发热、黏膜出血,最后休克死亡。进入肝、脾、肾、肠的细菌发育繁殖,形成副伤寒结节和坏死。

2 症状

本病潜伏期2 天至数天不定。急性:呈败血症经过。体温升高41—42°C,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初便秘后下痢,粪淡黄色有恶 臭,有时混有血液。有时有呼吸困难和结膜炎。死前于耳根、胸、腹 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后变成蓝紫色。病程4天左右。亚急性和慢性:最常见。体温升高到40.5-41.5°C,寒战,喜钻草堆,食欲减退,眼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眼睑常被粘着,少数发生角膜浑浊。持续性或断续性的黄褐色或灰绿色恶臭下痢,有时混有血液和假膜,失水消瘦。部分猪在中后期皮肤出现弥漫性和痘样湿疹。有时咳嗽。最后高度瘦弱。病程2—3 周或更长。潜伏性副伤寒:体温食欲变化不大,但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体质虚弱,偶尔下痢。发展到一定时期突然恶化死亡。病理变化:脾脏明显肿大暗蓝色,全身淋巴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变软,切面似大理石样。肝、肾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出血,全身 黏膜及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卡他。慢性的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见于盲肠、结肠,有时也见于回肠后段,肠壁增厚,黏膜覆盖一层弥漫性腐乳状坏死性糠麸样假膜,下有底面红色边缘不规则的溃疡。肠内有纤维蛋白渗出物积聚,隐约可见轮环状。脾稍肿大,肠有时有黄色坏死小点。

3 防治

3.1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制菌消炎,祛湿止痢,消除病因。

3.2 治疗:西药:抗菌消炎(如硫酸粘菌素每lkg饲料或饮水2-10g,硫酸小诺碱注射液每Ikg 体重0.1-0.2ml)。中药:《景岳全书》载的痛泻要方加味:白术(土炒)60g,白芍(炒)45g,防风45g,陈皮30g;若泄泻如水加炒升麻30g,车前子30g,茯苓25g;便血者加白头翁25g,黄芩30g;腹痛加青皮20g,香附子25g; 发热加黄连25g; 体虚加黄芪30g,党参35g,当归25g;食欲差加山楂15g,神曲20g。水煎半小时温后取液自由饮用,以上剂量为出生10-35日龄仔猪的参考量。

4 典型病例

2016年10月31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银川乡水陈村张某饲养的60 头出生12-40 天的仔猪,临夏市枹罕镇街子村马某饲养的13 头出生23 天的仔猪相继出现腹泻,便血等现象,应邀前去两地就诊。检查:精神沉郁,泻粪如水,有的便血。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仔猪副伤寒病。用以上方法,中西混合同时应用,早晚各一次,连用7 天后,除3 头死亡外,其余基本治愈,为提高疗效,同法再连续应用7 天后痊愈。后经追访,治愈后再未复发,生长发育也很好。用同法治疗6 个养猪场及大户的仔猪650 头,均取得了同样的效果。

5 结论

5.1 诊断本病,根据本病特征和流行病学调查不难确诊。

5.2 治疗本病在产前7 天或生产当日,服用以上所述药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3 在辨明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注重中药,并用西药,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下痢副伤寒临夏州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仔猪下痢综合治疗技术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中药喂产仔母猪防仔猪下痢
仔猪下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临夏州走访纪实
羊以下痢为共症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仔猪副伤寒的中兽医治疗(防治)方法整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