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种植与管理技术分析

2020-01-14 20:20杨丽东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枇杷枝条果园

杨丽东

(兰坪县林业和草原局兔峨木材检查站,云南 怒江 671407)

枇杷原产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因为其叶子类似于我国传统乐器琵琶,所以取其谐音对其命名。枇杷中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果糖以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止咳、润肺的作用,其叶子和果实是川贝枇杷膏的主要成分。兔峨乡凭借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是枇杷当前主要种植地之一,种植与管理技术不断成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1 兔峨乡枇杷种植情况介绍

兔峨乡位于我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全乡耕地面积5.38万亩,年平均降雨量为600 mm左右,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特别适合种植枇杷、芒果等特色水果。该乡枇杷种植的品种主要为水晶枇杷和五星枇杷,今年来在当地乡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枇杷种植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枇杷种植与管理技术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得到科学调整,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枇杷品牌,形成了大规模的规范化种植,为当地的脱贫攻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枇杷种植与管理技术

2.1 种植果园规划与建立

枇杷种植对果园选址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地点建园,土壤pH值6~6.5,土壤以微酸性为最佳。同时,在进行枇杷种植果园规划与建立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交通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的规划果园地点,尽可能的将枇杷种植果园设置在交通便捷的区域,以此可以降低运输难度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在建立果园时,种植户除了要选好土壤、位置以外,还需要对枇杷种植的配套建筑以及设施等进行科学规划,例如枇杷存储仓库,种植灌溉设备,施肥设备以及病虫害防治药物等,将枇杷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后续的种植工序能够顺利开展。

2.2 苗木定植

苗木定植是枇杷种植的第一个步骤,也是确保后续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实施的关键,需要根据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和阳光照射强度等进行合理的定植。一般情况下,枇杷的定植时间为每年的10~11月份,需要使用多菌灵等杀菌药剂对苗木进行浸泡,并将其转嫁到嫁接口的10 cm以上,同时需要将叶片的1/2~2/3剪掉,嫩梢则需要全部剪掉。枇杷的种植密度要经过精准的计算,株距一般需要控制在3 m,行距则为4 m,以此才能保证枇杷生长的势头良好,提高产量[2]。枇杷种植需要将根系进行均匀分布,并分层去压实泥土,并在枇杷周围建立土埂,对枇杷进行浇灌定跟水。

2.3 施肥作业

兔峨乡移民安置人口比较多,是兰坪县主要的扶贫对象,因此,为了推动兔峨乡枇杷种植品牌的建立与发展,提高其在当地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当地政府结合兔峨乡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情况,实施了全生态种植模式,枇杷种植的过程中都使用的是农家肥,例如羊粪等。全生态种植模式的实施与发展,为兔峨乡的枇杷种植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也是兔峨乡枇杷种植的主打特色,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认可与喜爱。

2.4 果园间作与深翻、灌水

枇杷种植初期可以在果园进行间作种植,进而提高种植产业协同发展,合理利用果园土地面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枇杷的间作作物主要为豆类、蔬菜以及草莓等,可以实现短期经济的快速增长。成年后的枇杷果树需要在每年的4~9月期间使用杂草或者农作物的秸秆对树盘进行覆盖,并在秋季施用农家肥或者扩穴改土以后一同压入园内,对枇杷种植土壤进行深翻,以此促进果树的生长,全园的深翻需要在3~5年内完成,进而促进枇杷根系向下生长,加强对肥料的吸收能力。枇杷幼果的发育时期在每年的3~4月,需要适当灌水,8~9月份正值夏季干旱时期,如果天气干燥则应进行灌水抗旱,以免影响枇杷花芽分化以及花穗的正常生长发育。

2.5 枇杷整形与修剪

枇杷植株的分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容易形成中心干现象,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和水分,并且会对植株内部进行荫蔽,从而导致结果量减少。所以,在枇杷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形与修剪,控制好枇杷植株的枝条分布,矮化树冠。对于幼龄树的整形与修剪,因为在定植时对苗木只留了70 cm高度,所以在定植后的1年需要选择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枝条做主枝,选择4~5个即可,其它的枝条需要全部剪掉。并且需要在每一个主枝上在选择不同方向和分布均匀的分枝做为副枝,其余的全部剪掉。定植后的2~3年需要加强整形与修剪管理,调整枇杷枝条的分枝生长,保证其均匀分布。对于成年枇杷植株的整形与修剪,主要在夏季进行,春季作为辅助,整修时间通常在果实采集完成后,将纤弱枝条和密生枝条以及病虫害枝条剪掉,同时对老枝条采取短截更新。

2.6 坐果量调节

枇杷坐果量调节分为疏花疏果、保花保果阶段。枇杷的春、夏梢都极易成花,并且每一个花穗都会有60~100朵花,其中只有大概5%的花会形成产量,所以必须对其余的花进行疏除。疏花操作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月进行,需要对花穗过多的枇杷树从基部开始疏除,中等枇杷树需要将一半的花穗疏除掉。枇杷疏果一般在春暖后完成,也就是每年的2~3月份,主要疏除的对象是小果和病果,按照正常的生长情况而言,每个花穗留有1~3个果即可[3]。针对部分坐果率低的枇杷品种或者花量较少的植株,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保花保果操作。主要的方法是在上一年的植株开花前和开花后以及当年的1月份各实施一次枇杷大果灵喷洒(0.8%浓度)。

2.7 果实管理

枇杷果实管理是提高枇杷产量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主要有3个管理过程,第一,在每年的3月份将多余的幼果、小果进行疏除,减少营养成分的消耗,增大剩余的果实。第二,实施果实套袋,果实套袋是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措施,例如紫斑病、鸟类危害等,同时可以减少由于雨后太阳暴晒所造成的果实裂开。果实套袋以后可以增加果实的着色,使得枇杷外观更好,提高枇杷的品质与价值。果实套袋措施应该在最后一次疏果完成后开展,通常为每年的3~4月份。第三,枇杷采收,要对枇杷进行分批采收,先采收充分着色的果实。如果需要进行长途运输,则需要适当的提前采收。采收过程中要手托果穗或者果梗,小心剪下,避免擦伤果面绒毛、弄伤果实。

3 枇杷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枇杷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癌肿病、叶斑病、赤锈病等,不仅会影响枇杷果实的外观,而且会影响枇杷的果实肉质。以癌肿病为例,又名芽枯病,常在3~4月份发病,会在枇杷新芽上发生黑色的病变,呈现出芽枯症状,并且会导致枇杷侧芽簇生、叶上病斑黑色且有黄晕,枇杷果实受到病害影响后会导致果面溃疡、果梗表面出现纵向裂痕。主要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枇杷种植管理,做好排水和抗病工作,及时整形和修剪病枝、病叶以及病果等,同时要对病源进行彻底消除。发病后可以使用8000倍液的大生M-45对病害位置进行1~2次清洗。除此之外,针对其他病害问题,枇杷种植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及时清扫落叶,适当修剪病枝病叶等,尤其是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增加树势。在病害初期可以喷洒1500倍液的多霉清。

3.2 虫害防治

枇杷的常见虫害包括黄毛虫、舟蛾、刺蛾以及桑天牛等,其中黄毛虫主要以枇杷嫩芽、叶为食,危害极大,可以在其幼虫期使用20%杀灭菊脂4000倍液进行消杀,同时需要在冬季的清园过程中结合人工捕杀方式,将1~2龄幼虫消杀干净。舟蛾是一种专门食用老熟叶片的害虫,可以在冬季中耕时期将树干周围土中的蛹茧清除干净,并在8月下旬进行集中捕杀低龄幼虫。如果其已经开始了取食,则需要使用3000倍液的灭扫利进行灭杀。刺蛾的防治可以与其它虫害的防治一同进行,主要的防治药剂为20%杀灭菊脂4000倍液。桑天牛是对枇杷树枝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需要用40%的敌敌畏等50倍液浸透棉花,并将棉花置入树枝的虫蛀孔内,并用黄泥对洞口进行封堵。枇杷虫害的防治需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常见的虫害做出准确预判,以此做好虫害的预防和治理。

4 枇杷种植管理创新发展模式

兔峨乡枇杷种植管理创新发展实施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农户以土地、其它生产资料入股企业、合作社中的带贫机制,以此实现农民的就业,增加其收入,降低市场风险。同时需要积极发展庭院式经济和集中种植基地等,在搬迁安置点附近开展大规划、现代化的枇杷种植,组织农户在屋前屋后种植枇杷,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另外,当地政府还组织各级领导各部、农业专业人才等组成枇杷种植管理小组,对当地的枇杷种植进行全面管理,并协调各项工作,为枇杷种植事业保驾护航,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帮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5 结论

总之,枇杷的种植与管理技术应用要立足于实际,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种植方案和管理计划,做好枇杷的种植和生长管理,预防病虫害,确保其健康生长,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猜你喜欢
枇杷枝条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枇杷
枇杷
秋天的果园
冬天的枝条是破折号
闪光的枝条
果园
枇杷
枇杷糖浆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