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 十二月雷锋榜

2020-01-14 10:22
雷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雷锋雷锋志愿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厚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精神标识、文明标记。新时代,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引领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2020年7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指出,截至今年3月16日,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69亿人,志愿团体116.36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间22.68亿小时。以奉献精神为精髓、与学雷锋高度契合的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学雷锋需要载体,依托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学雷锋活动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志愿服务方式灵活多样,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雷锋是发自内心的自愿自觉行动,贵在“志愿”。在这些志愿者身上可以看到在中国大地上传承不断的雷锋精神:无私奉献、集体主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爱国精神……他们既是危难时刻的最美“逆行者”,也是新时代的道德践行者。

应广大群众和亿万学雷锋志愿者的愿望,从 2020年起,《雷锋》杂志携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开辟专栏“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评选范围,所选的个人或团体必须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在建功岗位、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等领域表现突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事迹感人、真实可信。我们每月选择十个典型人物(团队)案例,推选为当月“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将从月度“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中评选出该年度“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

本期,我们聚焦身边的“学雷锋志愿者”,推出“最美学雷锋新闻人物”——十二月雷锋榜。

程关生:讲雷锋、学雷锋的将军走了!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副军职退休干部、上海警备区原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雷锋》杂志副总编辑程关生同志,因就诊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心肺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2020年11月10日14时41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

《雷锋》杂志副总编辑兼上海工作部主任、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程关生少将不幸逝世的消息,从上海到北京,从军队到地方,从程关生工作过的单位到受到他关心鼓励的学雷锋志愿者团队,人们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表达深深的痛惜和无限的怀念。缅怀他的人生,学习他的精神……

2018年程关生将军退休后,应邀加入《雷锋》杂志团队,经由人民出版社聘任为《雷锋》杂志副总编辑。“以习主席关于雷锋精神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雷锋》杂志为基本平台,与上海乃至周边省市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积极组织宣传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军地先进单位和人物,宣传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经验事迹,为建设高水平的上海城市文明作出应有贡献;大力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让雷锋形象、雷锋事迹走进军营校园课堂、走进社区街道乡镇、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把雷锋精神播洒在上海乃至华东更为广阔的土地上、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因深植于亿万人民的脑海而不懈努力!”这是2018年10月,《雷锋》杂志上海工作部成立时,程关生在众多领导、各界人士面前的表态。两年来,他也一直兑现自己的承诺,为宣传弘扬雷锋精神奔波着,成为学雷锋、讲雷锋的将军志愿者……

援鄂志愿者“虎哥”走了:不愿再给武汉添麻烦

“‘虎哥昨晚十点走了。”11月8日7点,在武汉口抗疫志愿者司机交流群里,一位志愿者发出这条信息。

支援医疗救助工作的志愿者袁金涛介绍说,“虎哥”来自唐山,化名唐迪,“虎哥”是大家对他的称呼。直到最后他要离开武汉,填写资料时才写下他的真名——曹志成。“他只想默默奉献,希望低调不添麻烦。”

唐迪是河北唐山人。2月8日,55岁的唐迪开着一辆轻型客车,独自一人从家乡唐山出发,驱车1400余公里来到武汉做志愿者,转运感染病患、搬运物资。

3月1日,他在志愿者体检中被意外发现肺部有肿瘤。不愿再给武汉添负担,他拒绝多家医院的善意,坚持回唐山治疗,经批准3月16日离开武汉。“我不怕死,我可以当什么都没发生,但不愿再给武汉增加负担。”“虎哥”说。

志愿者袁金涛说,大家都知道唐迪当时检测出了肿瘤,只是没想到他“走”得如此匆忙。离汉通道解封后,车队曾组织人员想去看望唐迪,也被他婉拒了。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车队志愿者可以报销油费、也有适当津贴补助,但他硬是一分钱不要。分配任务都从来不说累、不抱怨苦。”袁金涛回忆,一直帮他隐瞒真名,现在他离世了,觉得应该让每个武汉人都知道他真实的名字。

认识“虎哥”的身边人翻看他的朋友圈,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7月6日,当时他与武汉车友在北京相聚,支援北京抗疫。他写下:“疫情无情人有情,武汉车友援北京。消杀防疫身虽累,唯图生活早太平。”

毛相林:向绝壁要“天路”

毛相林,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2005年,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2019年,毛相林入选9月“中国好人榜”;2020年,获“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这条路。”毛相林举目四望,那片山,曾将祖祖辈辈死死困住;山上,埋着6个为修路牺牲的兄弟……16年前,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几辈人渴盼的出山公路梦想成真。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今年61岁的毛相林,把最好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2019年年底,全村累计64户2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29%,人均收入达1.2万元。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叫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但要让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19栋农房改成民宿接待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

“饭大爷”:一餐暖心饭 以慰“愁肠”人

“饭大爷”,西安连锁餐厅,早餐3元、午饭7元、晚餐3元,13元就可以解决一日三餐。“饭大爷”主要为小区内空巢、独居和行动不便老人群体提供助餐服务。65周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通过办卡,在“饭大爷”餐厅就餐,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

对于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饭大爷”还提供点餐和上门送餐服务。当地新园社区独居老人陈纯厚今年74岁,2年前社区的助餐点刚开业时,他就在这里用餐。因为腿脚越来越不便,说话也不清晰,如今助餐点开始为他一日三餐送上门。“已经送了半年,他想吃啥就写在纸上,我们会按时送到家,老人很满意。”西安韩森寨街道新园社区居委会主任高静说。

立冬后,古城西安傍晚寒意袭人。但西安市胡家庙街道办事处万东社区的“饭大爷”老年助餐点却十分热闹:后厨,47岁的张麦麦忙着颠勺烹煮;前厅,62岁的陈庆理吃得正香。对于独自居住的陈庆理来说,每天吃啥是个难题;对于张麦麦来说,“刚失业那会儿很煎熬”,找工作一度让他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但在“饭大爷”,他们一个找到工作、一个吃得放心。一顿暖心饭,温暖着这两个曾经满腹“愁肠”的西安人。

老年人的就餐有了着落,失业者也在这里找到稳定的工作。陕西大洋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3家老年助餐点,公司总经理李立洋说,公司管理层及厨师等共30人,他们每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助餐点不断扩展,带来的就业机会更多。

闫敏:“大孩子”为小孩子送去希望

闫敏,陕西省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团队负责人,建立爱心店帮助贫困失学儿童和孤残老人,利用微博筹款数助重病女孩,成立阳光博爱心公益团队帮助他人……

闫敏从2007年开始投身公益志愿者行列,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并组织救助了“玻璃娃娃”小雪、“白血病男孩”杨世豪、西藏车祸男孩等重病患儿十余人,连续8年救助、帮扶宝鸡等地的贫困家庭、失学儿童、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同时,在宝鸡多个公益组织团队里面组织策划活动,重点对孤儿群体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参与了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心理救助工作。2010年,她成立了宝鸡885阳光博爱公益团队,实施宝鸡西部山区定向资助计划,组织公益服务活动300多场次,行程6万多公里,一对一帮扶学生40余人,为贫困山区募集资金数十万元,带去体育、学习、生活用品数千件。2012年至2013年,两次前往西藏偏远地区开展社调,并作为义工为当地群众特别是老弱群体义务服务。她自2013年成立“璞琪”爱心商店以来,个人及团队总计筹集救助善款百万余元,全部用于救助、资助他人。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闫敏却不再用“帮助”这个字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收获要远远大于她的付出。闫敏希望把自己的这份爱传递给每一个人,也希望所有人能把爱传递给每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她始终相信,终有一天,爱的传递会回到自己身上。

虎萍:为粗心的朋友解决了大麻烦!

虎萍,郑州公交车203路驾驶员,有着15年驾龄,在长年累月的行驶中,經常会遇到乘客忘带零钱、手机没电的情况。于是,她自掏腰包,在车上装了一个小小的爱心零钱筐,筐里放几十枚硬币,需要的乘客可以随时取用应急。解了乘客的燃眉之急,受到帮助的乘客也十分感动。一次,一位使用过爱心币的乘客专门在车站等了虎萍大半天,就是为了还上这一块钱,再当面对她说一声“谢谢”。

得知虎萍的事迹后,爱心企业向她发放了一笔整整五千元的爱心基金,虎萍却说:“这笔钱将继续用作应急爱心币,这也是同事们共同的心愿。”经过筹备,首批印有“爱心零钱,忘带可借”的零钱箱在郑州30辆公交车上亮相,虎萍将准备好的爱心币一一分发给其他车长。

史云森(Stephen Ellison):61岁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救落水女大学生

11月14日10点半,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内,一位白发外国老人正在景区游玩,突然看见河滩边一女孩不慎失足滑落水中。危急时刻,老人毫不犹豫跳进河中紧急施救,在游客的协助下,顺利将女孩救上岸。由于救援及时,女孩很快恢复呼吸和知觉,已无大碍。

随着救人视频的传播,以及15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官方微博”的确认,人们才了解到这位见义勇为老人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史云森(Stephen Ellison)。今年61岁的他热爱滑雪和骑行,去年还获得了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年龄组的冠军。

“那天天气很好,我听说中山古镇很美,就决定去游览一下。”史云森说,当天10点半,他正在古镇欣赏美景时,突然听到河边传来人们的惊呼声,赶紧跑过去一看,发现是有个女孩溺水了。他没有多想,立即脱鞋跳入河中救援。

“女孩没过多久就清醒了过来,还好没有事。”史云森说,看见女孩身无大碍,他心中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下。

陶勇:让每个患者感到温暖

11月2日,在北京朝阳医院 ,34名身着彩色马甲的社会志愿者佩戴上红十字徽章,标志着“红十字彩虹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他们上岗后,在朝阳医院为患者提供导诊、挂号、取药、送检、维持秩序等服务,解决就医难题。

这些志愿者中,有很多医疗战线上退下来的老员工、老干部,他们来自电力医院、广安门医院等不同的医院;他们中有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主动从事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中还有些已为人父母,甚至还想带孩子一起来医院做志愿服务,从小培养孩子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我一直在想: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让每一个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有特别温暖的感受,让医生和患者能在一个更和谐的环境中沟通……”作为该项目的发起人,陶勇一直有这样一个心愿。于是,在他与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的共同发起下,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成立“红十字彩虹志愿服务队之北京朝阳医院光明天使分队项目”。

杜诚诚:你的声音是看得见的光明

杜诚诚,武汉市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残疾人协理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左腿高位截肢的她并没有倒下,而是通过刻苦学习继续为黑暗中的盲人传递“光明”,被评为中国“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并被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表彰为“助人为乐模范”。

2010年10月,杜诚诚开始做“为盲人讲电影”志愿服务工作。为给盲人朋友当好“眼睛”,杜诚诚对每部电影都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观看,直到看得眼睛红肿。在此基础上,又不断改写解说稿,由于不能久坐,她只能趴在床上写稿子,累了就换一个姿势继续写。从社区电影院到湖北资讯广播,再到带盲人走进电影院观看院线电影,共为盲人讲了近200场电影,为50多部电影写下近百万字的解说词,累计有7000人次的盲人听过她讲电影。

现在,杜诚诚不仅自己讲电影,还在武汉市范围内培训了100多名热心公益的盲人电影讲解员。他们“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让视障人士用耳朵“看到”多彩的世界。

宇豪:陪伴留守儿童的“米其林大厨”

付宇豪,今年15歲,小小年纪的他有一手好厨艺。他的梦想是建一个老人食堂,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吃到他做的饭菜,感受到关爱。付宇豪被评为2019年德阳市“新时代好少年”、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付宇豪自己也是村里的留守儿童,成绩优异,阳光向上。平日里,父母在外打工,他跟外婆一起生活,主动承担家务,照顾年迈的外婆,放羊、割草、喂鱼都抢着干;空闲时,就帮外婆揉肩捏背。外公在世时,曾是当地有名的流动宴席厨师,从小耳濡目染,从简单的炒饭开始,到现在准备三四桌家常宴席,他都信手拈来。经常给村子里的“留守老人”送饭尝鲜,逢年过节还和妈妈一起买上生活用品看望村里老人。

生活中的付宇豪,深刻理解“留守老人”生活的不易,在一次班级举办的“成长故事分享会”上,身为班长的付宇豪,用自己特有的大嗓门儿说:“我的梦想,希望建一个老人食堂,让留守老人吃到我做的菜,让他们知道有人在关爱他们,他们并不孤独。”

猜你喜欢
学雷锋雷锋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