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表达性艺术中的绘画技术在心理活动课中的运用

2020-01-14 12:44陈董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绘画情绪心理

陈董丽

表达,是人的天性和需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意念早在人类还没有形成语言文字之前就已经开始。表达性艺术是在精神分析理论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绘画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表达性艺术中的绘画技术是借助绘画,让当事人不通过语言展露自己的内在想法、问题或观念,对于当事人而言虽然是一种自我开放,但又很安全。因此,它表达的是一种不掩饰的真实感受,使得当事人在宣泄、释放情感、能量的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

在心理活动课堂中使用绘画技术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反思。

一、选择恰当的绘画技术,即适合课堂,又对绘画专业要求不高

一般情况下,表达性艺术中的绘画技术分为三种。一是给当事人设定刺激,主要是看当事人对已其的独特反应,并对反应作出评估。如墨迹测验、统觉测验等,这对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要求甚高,且更适合一对一心理咨询时使用。二是限定主题的绘画技术。如房树人等。房树人是较好的心理测试方法之一,它结合心理问卷测试结果可以帮助我们筛选具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三是自由绘画,更强调来访者的表达性,对绘画审美标准要求不高,更利于自由发挥。

鉴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功能,结合团体辅导的特性,即需要一个主题贯穿整堂课,又要在时间上有所控制;即不能对学生在绘画专业性上有太高要求,又要让学生愿意分享感受。因此将限定主题的绘画技术和自由绘画进行整合,适合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比如设定“情绪”、“职业规划”、“自我觉察”等主题,在课堂上利用符号、线条等绘画方式进行自由使用,色彩、线条、图形这些象征性的符号都是一种表达潜意识的语言,对每个人而言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二、课前准备设置开放、安全的支持性环境

在表达性艺术的课堂,课堂氛围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安全、开放、支持、和谐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和分享。

通过觀察发现,学生放松程度和活动过程中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可以通过简单的肌肉放松训练,配合音乐,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为下一步更好的自我开放做好准备。当然每一个人在放松训练中的沉浸程度不同,有些学生明显很难进入想象情景,在注意观察的同时,也不要加以苛求,舒缓的音乐和指导语,会让整体氛围得以松弛,而整体氛围会帮助大多数学生投入到放松训练环节中。

除此之外可以用 “课前约定”来强调如“保密”、“积极”、“尊重”、“倾听”等团体规则,教师还可以利用自我暴露,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设置前置环节,指导学生形成对绘画技术的初步认识,有利于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课堂上初次使用绘画技术,如果没有前置环节,而直接进入主题活动,容易使得学生在活动时仍“一头雾水”。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可以设置简单的“添加画”环节,指导学生用线条、符号、图形等对原有图形进行添加,通过简单的添加,让学生逐渐感受到表达性艺术的魅力,也逐步适应如何运用绘画技术进行个人情绪、情感、想法等的表达,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进入主题活动后,提升对活动的投入程度。

四、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情绪表达的同时,注意学生负面情绪的重建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在关注表达的同时更要关注表达的重建和升华。例如考虑到绘画技术本身适合以情绪为中心开展活动,利用绘画手段更有利于情绪的表达和梳理。在以“情绪”为主题的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能表达“开心”“愤怒”“焦虑”“悲伤”“力量”等情绪的颜色,闭上眼睛用线条在纸上依次画出该种情绪。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很容易进入情景,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在绘画表达的过程中情绪得到了释放。第一阶段完成后,要求学生用笔再完善这幅画,这个环节设置看似多余,实则大有深意。实际上就是希望学生有机会用置换代替、整合等方式重构自己的破坏性能量,从而达到升华。

另外,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到那些色彩沉重、画面明显透出无力感的学生,因为在表达性课堂中,学生会通过画面在无预期的情景中表达出真实感受。如果可以,尽可能利用课后辅导这些学生,他们通常是最需要关注的学生。

五、以支持不批判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作品

艺术创作的发散性思维使人摆脱羁绊、享受自由,将被禁锢的情感疏导出来,艺术作品可以赋予“不可见的”心理过程以“看得见的”生动形式,将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绘画不需过多干预、指导和质疑。主要以支持的态度面对学生的绘画艺术表达,允许学生自由探索,在课堂中不公开分析学生绘画作品所代表的含义,如学生有需要。可以课下一对一进行分析。从构成要素上来说,心理辅导课由活动、体验、分享三个部分组成,而分享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通过不知不觉表达内心情感的绘画技术,更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中需要保留时间,选择2-3组学生作品进行充分的分享和探索,创作者分享完后,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对其作品进行“再理解”、“再创造”,答案往往会和分享者完全不一致,这也会给分享者带来更深的感触,换个角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认识。如果时间充分,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之间通过分享探讨进行自我探索,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在分享过程中去感悟,整合,重构。

肖恩·麦克尼夫说过:“当艺术和心理治疗结合时,二者的广度和深度都会被拓宽。”利用表达性艺术中的绘画技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和自身情绪进行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直面、认识、感知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表达自我,从而达成重建和升华负面能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严虎 蒋喜清《多维添加画:一种全新的绘画心理技术》

2.雷秀雅 《透视心灵 绘画心理分析技术》

猜你喜欢
绘画情绪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理小测试
情绪认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