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家庭文化传播研究

2020-01-14 10:45张玉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

张玉

摘要:随着新媒体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稳步增加。家庭文化传播作为人类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也在新媒体社会中有着不同以往的表现。与传统媒介下的家庭文化传播不同,新媒体时代下的家庭文化传播特点体现在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趣味化、传播媒介多样化、代际传播更为丰富等特点。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人们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改善,以获得更加健康的家庭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家庭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代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6-0017-02

在传播学中,人们普遍认为传播是人们构建现实世界的一种方法,同样也是人与人加深感情最基础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彼此交流,相互沟通的手段与过程就是家庭文化传播。家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作为社会、国家形成的基石,家是人们立足的基本,“家文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人在社会上的发展前景。在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家庭文化传播与传统家庭文化传播有着多方面的区别,对个人未来发展、家庭内部关系、社会发展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家庭文化传播新平台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他将人类社会传播媒介的发展分为了三个阶段: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时期以及电子传播时期。同样的,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来说,家庭文化传播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口语传播时期作为部落时代的传播代表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口头以及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在部落时代的家庭文化传播中,因为空间的狭小性,口语传播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是占据最大比例的传播方式。即使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口语传播在交流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此以外,口语传播所包含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表达的意义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文字传播时期的家庭文化传播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远距离、跨时空的限制,不仅促进了同时代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也使得家庭代际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比如“家书”“家训”的产生。在电子传播时代到来之前,“家书”是家庭内部维系情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家训”直到现在也仍是家庭后世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置业的行为条例。

大众传播是一种远远快于语言与文字的一种传播媒介,作为大众传播的基础功能,此时的家庭文化传播更具有了随时,随地的意味。以电视为例的大众传播媒介为代表,它一方面迅速地将讯息传达到家庭每一个成员手中,同时它提供了娱乐、教化大众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所带来的娱乐、信息逐渐成为了家庭生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电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家庭与社会公共领域的界限打破了,社会公共生活通过电视呈现在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面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文化。

随着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家庭文化传播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家庭成员中对于知识的输出者与接受者不再是固定的“父亲、母亲”与“儿子、女儿”;家庭内部谈论的事件也从“家长里短”扩大为“家国大事”;傳统的“坐着聊天”这种沟通感情的方式也转化为“拍一张照片”“拍一段视频”作为留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家庭传播现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当下的中国家庭文化,发现其在家庭传文化播中存在一些不足,寻求解决的方案。

二、新媒体时代下家庭传播现状

(一)传播主体的多元化

在口语与文字传播时期,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以父母为主,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此时父母在家庭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文化的不同也会孕育出性格各异的孩子。大众传播的出现,使得本应由父母全权负责的家庭教育部分开始出现了分叉,其教化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挥了它的作用。以电视为例,其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人们观看电视时,电视就变成了家庭文化传播的主体,传播的内容也纷繁复杂,同时它所面对的传播对象不只是孩子,还有坐在电视机前的成年人。此时的父母则处于信息传播中的筛选者,过滤掉一些他们认为不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纷至沓来,它们所选择的对象主要都是青少年,中、老年群体渐渐被排斥在了之外。此时的青少年作为各种新媒体忠实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其中的内容,在家庭文化中逐渐占据了传播主体的地位。他们转换身份,站在教传播者的一方向父母、祖父母传达先进信息技术、理念,例如“手绘微信使用方式教奶奶”视频为例,孩子作为家庭传播主体,教年迈的奶奶如何使用微信,形成“文化反哺”现象。反之父母为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也会希望学习新的东西,在此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主动向孩子进行询问。此时,家长的权威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家庭关系会趋向平等,更加和谐。

(二)传播内容趣味化

在信息数量有限的时代,家庭内部传播更多的是外部信息的交流以及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为主,这种家庭文化往往是简单的信息流动以及教化功能,家庭传播的内容不够多样化,形式较为单一。大众传播的出现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天下事,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也逐渐变多,这是口语和文字时代所不能匹及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从一年、一个月缩短到一天、一个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庭文化传播的内容。例如:从西海岸的美国大选,到由于游客减少使得日本奈良的鹿只能吃草为生;从女排再一次夺得冠军到武汉地区新冠肺炎人数的减少,都能成为家庭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新媒体逐渐消除了口语与文字传播时期的时空隔阂。

传统的中国家庭中隔代间的情感交流大多都是被弱化的,年龄以及所处时代的差别使得家庭代际之间的传播交流变得规矩、单调,缺乏互动性以及趣味性。新媒体的出现在逐渐打破了这一种刻板印象,以抖音这个平台为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分享关于祖父母一辈的趣事。虽然整个视频从拍摄到制作都是由年轻人去完成,但在内容上却以选择老年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为主题。这在无形中也加深了家庭内部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提升了家族隔代成员间的感情。

(三)传播媒介多样化

从口语时代的口口相传到文字时期的鸿雁传书,人们一直在探究加深人际关系的方式与途径,但是对于语言与文字,人们总是会在某一时刻对其有着苍白无力之感,因语言与文字不不便而产生的故事有很多,在某些时候会影响人们之间的往来。身处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传播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给了人们全新的社会体验。以微信为例,2019年腾讯公布了《2018年度数据报告》显示,超过十亿人次每日登录微信,其中55岁以上的用户就有6000多万。每日发送消息超过450亿次,同比增长18%。每日音视频通话1.4亿次,同比增长100%。在微信社交方面,2018年相比2015年,人均加好友数量增长110%。根据这些数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微信作为新兴传播媒介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逐渐加深,微信音视频也是家庭代际传播之间不可缺少的部分。

利用微信平台搭建的家庭文化传播结构中,微信本身可以作为一个传播者,具有发起群体信息互动的功能。当我们在朋友圈、群聊等公共领域发布一篇文章,一段视频时,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作为受传者,在收到传播者的某些影响性以及吸引性的话题时,会与家人进行面对面或者隔空的互动,以期增加家人间的沟通。新媒体的发展,始终将信息交流作為发展的“第一要义”,各大新媒介都在致力于简化交流方式,增加用户的互动频率。

三、新媒体对家庭传播产生的问题

新媒体的出现为家庭传播的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各种新媒体在使用上逐渐趋向于易操控、易表达、广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加入了在新媒体上用各种方式来呈现不同的家庭文化的过程中。此时,新媒体传播家庭文化的隐患就慢慢体现出来,当前,利用新媒体平传播家庭文化存在的隐患有以下两点。

(一)传播主体年轻化,传播内容泛娱乐化

随着年轻化的一代逐渐成为新媒体平台呈现的主体,他们不仅会关注家庭文化的传播,也会关注于家庭之外的娱乐、事业等方面的信息传播以及与其它用户之间的互动反馈等,这样会增加他们在网络上的时间,从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与家人间关系的维持,家庭、亲友间的聚会会变成“手机聚会”,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等。同时青年人还处于成长阶段,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观还未成熟,网络上信息繁杂,很容易就树立了不良的道德观,同时沉溺于网络容易使其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引发焦虑、不安以及其他心理问题。近年来,因为网络而引发的各种家庭问题逐渐增多,这些都是家庭问题的根源,不利于家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家庭传统文化受到挑战

互联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在人们进行选择性观看时,会倾向于选择轻松性、娱乐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观看,这在无形中消解了传统家庭文化中的严肃性。“家”文化有两个基本点”:“家风”与“家规”,这两点都表明了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风气和规矩,长幼无序,任意随便,那么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现代各种新媒体发展都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家庭文化传播,而忽视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使得家庭文化的严肃性一面被隐藏起来,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就会造成文化的“误解性”。

四、结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多种传播形态的产生,家庭文化传播作为人际传播中不可缺失的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对家庭关系与文化的变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家庭文化传播都只是手段,其真正服务的是解决家庭内部存在的问题。通过一个个虚拟的新媒体平台所呈现的虚拟的家庭形态,只能作为个体进行家庭传播过程的参考依据,不能以偏概全。同时新媒体平台参与到家庭传播中所产生的儿童成人化、儿童成人化、网络与现实的分化等问题也有待解决。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
山歌的“再媒介化”:布依山歌传播的媒介形态嬗变研究
当代版画艺术在传播媒介中的比较研究
传媒时代的史学传播研究
基于音乐传播媒介解读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与表演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
民国商业美术传播效果研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
浅谈交互性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