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启发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5 02:56赵梦静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台州317500
化工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职药物探究

赵梦静(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 台州317500)

药物分析课程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药物分析主要包括对药物及药物制剂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研究有代表性药物的分析方法和药品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等。由于药物分析课程包含内容广泛、知识点复杂零碎、专业性强难度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都心存畏难情绪,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探索将探究与启发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中职院校药学学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 当前中职药物分析教学现状分析

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繁杂,既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有机化学基础,又对学生们的药物化学及药剂学知识提出了考验。这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广大药剂专业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仿佛拦路虎一般的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校相关专业学生药物分析课程实际达标率不足60%。通过数据,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学生们面对药物分析的畏难心理,也能够感受到当前中职药物分析教学存在的诸多困境。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药物分析课程本身难度系数高、涉及面广的原因,也有中职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文化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但同时更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教学成效不高的原因。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能一味地负责接受,往往是学了前面忘后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又畏难于课程难度,最后只能是陷入越听不懂越不学、越不学越不会的恶性循环中。

2 探究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所谓探究启发式教学,指的是将探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发挥教师引领学生思维发散方向的作用,在相互融合中有机的掌握课堂节奏、提升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2.1 适度开放的教学情境

探究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构建教学情境方面,要把握适度开放的原则。完全封闭的教学环境往往会造成老师纯教、学生纯听,缺乏良性互动的场景;而完全开放又容易出现学生在高度自由的环境下关注点跑偏,不能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学习课题上。因此,探究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情境要适度开放,既为师生提供良好互动沟通环境,又要适度把握方向和重点,防止偏离教学主线。

2.2 合理延伸的问题设置

探究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了探究启发的效果。一般而言,探究问题的设置主要分为四类:一种是验证性问题。在教授药物分析基本原理和理论等概念性强、理论性强的知识时,较为适合选用。第二种是情景式问题。一般应用于具体药物成分及作用分析时,老师提出探究药物实际应用效果的问题,由学生在情境模拟环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第三种是引导性问题。一般是教师给出一个探究方向,由学生自己发散探究思路、设计探究方法、自由实施方案,通过多种探索实验得出结论。第四种是完全开放性问题。由学生根据自身基础自由选择课题进行探索,老师负责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关注、点拨,启发学生在面对未知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思维发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应对能力。

探究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结合上述四种问题设置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延伸,将问题的难度进行提升、涉及面进行拓宽,让问题具有纵向、横向的延展度,既能考察到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多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和探索力。比如:在学习各类药物分析时,不少药物的含量、物质测定都用到了HPLC 法。我们可以设定问题为列举不同药物在使用HPLC 法测定时所用的不同溶解溶剂,探究使用不同溶解溶剂的原因和互相之间的联系。

2.3 自主和团队相结合的探讨模式

当前,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是个体化的学习,遇到了问题往往是自己研究,自己解答不出往往就选择了放弃。这种个体化的学习过分强调了个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却忽略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探究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采用自主和团队相结合的探讨模式。学生在处理问题时,首先采用自主研学的模式,尽可能的掌握知识点,针对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团队合作攻坚,特别是对较复杂的药物化学性质分析和实验检测时,往往采用团队协作模式能够事半功倍。

3 探究启发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探究启发式教学的改革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特点上的创新,应当是从理论知识备课、实验课程、考核评价及教师自我创新等各方面进行充分应用。实际上,教师在实际应用中,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进行全面的探索创新,是探究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3.1 抓好备课基础工作,筑牢探求启发教学的基本功

授课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做足做好准备工作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一是在理论知识授课前,教师应当吃透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并能够灵活应用,特别注意的是,在弄懂校本教材要求授课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应当适当拓展知识面,形成具有理论深度、层次的知识储备,以此能够在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课程时,进行适当拔高拓展。二是由于药物分析课程作为药剂专业重点课程,在社会实际应用中作用极大。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当充分结合实训指导要求,立足于教学大纲,结合当前社会岗位的需求设计具有实际价值的教学活动。应当注意的是,当前药物研发正在加快发展,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仍然较为基础,甚至于说落后,不能与当前社会突飞猛进的药物研究事业相匹配,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基于教材而又不限于教材,做到探索发挥。三是在设计实践课程时,要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的理论原理以及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误差,明确各项实验器材的操作规程,确保合规操作。上述三个方面的基本功,既能提升教师教学功底又能为课堂上对学生探索启发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3.2 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融进步

对于传统的药物分析课程而言,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提升。特别是在实验实训课堂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将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试剂提前配置好,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根据教材要求将试剂一步步添加,这种照着依葫芦画瓢的实训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学习到配置试剂的具体方法和标准,老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实训实验全过程,而不是光负责最后的添加程序。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指定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引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自主操作配置试剂。例如配置稀硫酸、浓盐酸等化学制剂,学生可以分组探索配置,在这时候老师应当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探索配置浓度和配置数量,并找到实际依据。这样,学生一方面自主探索基础知识强化了记忆,又提升了动手实操能力。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分析总结学生实训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总结教学重点,做到教有所获。

3.3 探索“互联网+教育”

探索启发不单单是针对的学生,还应当对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探索启发和创新。当前我们处在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应当充分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一是利用微课程、微视频进行课程知识拓展,为学生展示在教室中无法操作的实训课程和科技前沿最新专业知识。二是教师可以依托学校自由网络教育系统,建立药物分析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利用微信公众号提前向学生发布课程知识和实验课题,给学生充足的准备预习时间。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自学后形成思路草稿,通过公众号提交设计思路,教师在后台审核反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利用打造互联网+科研+实验的联合教学。对于科研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引导老师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科研工作的同事融合实验教育。比如定期带领学生参观老师的科研实验室,拓宽知识面;利用网络公布科研课题和科研进度,招募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科研小组,学生在参加科研工作的同时,个人专业知识视野能够得到大幅提升。四是建立网络考评反馈机制。传统的考试测评多集中于纸质试卷的测评,仅凭一次理论知识测评很难全面的反应学生对药物分析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因此,可以探索创新互联网考试测评机制,对学生日常在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的课程观看、答题上传及实验思路创新等方面进行网络化测评,通过增加对平时学习强度的测评,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考试的试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构建考试题库,每次考试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智能阅卷,进一步提高考试题目质量和考试公平公正性。同时,也能将教师从繁琐的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探究启发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更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的优势,具有开放性强、延伸性强、团队性强的特点。教师在开展药物分析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探究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筑牢专业知识基石,提升学生课堂深度参与度,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进而促进药物分析课程实际教学,提升中职院校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中职药物探究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