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分层教学探讨

2020-01-15 21:50郁惠珍苗向阳
化工时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间体仪器分层

郁惠珍 苗向阳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太仓 215400)

近几年,我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对口单招生源,学生来自于省内多所中职院校。虽然学生都有一定的化学或化工专业背景,但是各中职院校的培养内容和要求却大相径庭,因此,学生的专业基础、个人素养千差万别,如何在班内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分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核心素养与分层教学理念相结合的必要性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不能光喊口号,而是要具体落实。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往往过分重视知识的习得,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时,光掌握知识已不合时宜。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人的发展的必备能力。

自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核心素养”概念以来,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相关探索,我国也不例外[1]。“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志着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目标和未来方向。

近年来,高职生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学生个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仍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而分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2]。

2 《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中间体分析》是我院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服务于药物中间体质量检验岗位。经过多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目前该课程采取校企合作的授课模式,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部分实践环节在企业实施。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了“引入情境→制定方案→方案论证→实施检测→结果讨论→项目总结”的教学流程,融入了情境教学法、PBL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发现有很多问题,如:虽然有企业元素的参与,也有职业元素的考核点,但学生的综合素质仍比较欠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他们用同样的要求来衡量,导致学生有的“跟不上”、有的“吃不饱”,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鉴于以上情况,本课题在《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中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实质性的进步。

3 基于核心素养的《药物中间体分析》课程分层教学探讨

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从高到低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以提高各层次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3],在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分层教学尝试。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C层的学生,重在提高他们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自信心、促进基本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师应选择基础性目标,如:对“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间体杂质含量”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气相色谱仪的仪器部件、根据操作规程操作气相色谱仪、掌握色谱基本术语、安全使用气体钢瓶等。这些学生能了解仪器工作原理、具备基础实验操作技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对他们来说就足以达到自我认同、增强自信的目的了。而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他们通过一番努力能达到的,是适合他们的目标。

对于B层的学生,除了实用性教学目标,还要求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如:会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制定检测方案;对于检测原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规范、熟练地进行仪器操作等。这部分学生应该是人数最多的,只有准确界定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课程核心目标的落实。

对于A层的学生,要制定拓展性教学目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除了会制定方案、使用仪器、掌握原理外,还需要学会一般大型分析仪器的故障排除、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案等,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将课程所学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分层

3.2.1 课前预习分层

通过引导文的形式布置预习作业,分成基础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若是理论作业,包括基本的原理、概念、仪器部件名称等,拓展性作业可以是理论应用题、仪器故障排除题等;若是项目方案的制定,则基础性作业只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书本、参考资料等列出完成项目所需的仪器、试剂、测定步骤、计算公式等,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而拓展性作业则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进行方案的改进、尝试公式的推导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C层学生要求完成基础性作业,B 层的学生要完成一部分拓展性作业,A层的学生要求完成全部拓展性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和能力的提升。考核时,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能达到及格分,再根据完成拓展性作业的数量、程度进行加分。

3.2.2 课上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所以尤其要做好教学分层设计。

在汇报方案时,为使所有人都认真参与该环节,对汇报人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设置考核点,对听讲人尊重他人、文明质疑的人文精神设置考核点。

在问题引导时,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提问。通常可以分成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难度适中的问题、简单的问题三个层次,分别由ABC层次的学生回答,既可以提高回答的正确率、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药物中间体杂质含量”为例,由A层学生担任组长,教师召集组长们培训仪器的使用方法,再由各组长带领组员做好方案论证、组内分工,一起完成仪器的操作。遇到问题向老师求教,保证所有组员都学会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结果的分析。这种团队合作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同学共同进步,提高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促进成员个性化发展。

3.2.3 课后巩固分层

课上完成项目以后,课后注意巩固和拓展。对于理论知识和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可以分层布置作业;另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故障排除问题或课后自主项目,供学生有选择地完成。通过这种分层作业,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能够初步掌握实验原理和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深入学习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得到加分奖励。

4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分层教学模式,是针对高职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而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指导,也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稍有不慎还容易引起个别学生不满,认为受到歧视。因此,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教师坚定信念、勇于尝试,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设计、积极编写配套教材,才能真正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作出自己的努力。

猜你喜欢
中间体仪器分层
天然产物Neobraclactones A的不对称全合成研究 ①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建立A注射液中间体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