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共享导向下的空间发展路径探索

2020-01-15 06:15杨忠强宋为项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期
关键词:环湖科创空间

杨忠强,宋为,项浩

(1.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2.杭州曼嘉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1 引言

2016年8月12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印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科创大走廊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引领全省发展的“创新极”,是杭州城西东西向联结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品质生活带和绿色生态带。

2017年8月11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调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决定设立杭州市临安区,临安实现“县级市”到“杭州第十区”的蜕变。

青山湖西连临安主城,东接青山湖科技城,是世界级创新高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门户,是融杭发展、加速湖区从封闭化向智慧化、共享化和品质化转变,迈入青山湖时代的桥头堡。

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已全面融入杭州城市发展进程,品质是内涵、创新是主题、共享是标签。

2 发展背景

临安撤市建区加快融入杭州市区,迫切需要提升设施服务水平、优化存量与增量空间,承接杭州人口、经济、产业、交通等辐射;森林覆盖率高达78.2%,是长三角首个“国家森林城市”;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吴越国王钱鏐的出生和归息地。

3 现实困境

岸线侵占严重,湖区管理乏力——截至2017年,岸线私有化占比高达48.77%;用地功能单一,建筑空置率高——现状环青山湖大量土地均已出售或建成,一方面这些出售物业空置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大量优质景观湖体被住宅包围间接成为私家花园,发展乏力;滨湖不见湖,临水不亲水——环湖岸线侵占现象严重,致使景观单调;道路建设滞后,交通设施缺乏——环湖路网基本成型,内部道路系统尚不完善,多是尽端路、错位路,路况差;配套设施匮乏,服务品质一般——环湖区域商业、文化、休闲、住宿以及旅游等设施不足,配套标准较低。

4 转变思路

青山湖不只是杭州的,更是世界的。差异化的产业形态、休闲舒适的小镇氛围、一线城市的建设标准、优美的山水生态,将会在这片青山秀水之间,共同开启“无限智慧谷,共享青山湖”的华彩乐章。

4.1 嫁接科技

以科技换时间,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无限。

4.1.1 以科技换时间

依托城西科创走廊这一世界级创新高地的科技技术优势,建设成为前沿高端技术运用和试验的首席承载地。在环湖区域围绕VR、AR和人脸识别前端技术构成的人工智能系统,力争尖端技术和前沿理论领先全国其它区域6~12个月进行推广试验,在技术科技分秒必争的当下,先行先试的青山湖可以利用时间差成为科创走廊上的重要明珠,此为科技换时间。

4.1.2 以时间换空间

从普适性规律分析,世界级科创走廊的核心景观资源必须具备公共开放的属性,通过引入云计算技术手段采集分析现在物业所有者不同诉求特点,以错位时间方式实现同一物业空间在不同时段下的功能开放,改善物业及其周边场地在特定时段的开放性,为未来青山湖周边增加可开放的特定空间,此为时间换空间。

4.1.3 以空间换无限

一般来说上盖建筑一旦建设,基本就固定了其使用功能、性质和产权,但结合互联网技术引入的共享概念,空间的范畴将有更多的延展:不同需求的人群在不同时间内对单一场地空间通过类似芝麻信用的互联网征信体系建立即时性的供给关系,科技和时间将交易成本将降低为无限接近零,因此土地空间原本固化的各种属性将变为拥有无限可能,此为空间换无限。

而无限的最终手段和载体归根结底为“共享”。

4.2 智慧共享

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可持续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是构建共享城市的基础。

4.2.1 物品共享——闲置资源的优化利用

通过使用权的转让和切分,使物品能够在不改变私有权的情况下,进行市场化利用,使得大量原本只能被产权相关者使用的资源进入到扁平化大众市场,使得原本没有资格使用这些资源的组织、单位或人获得利用其创造新价值的可能。促使原本只具有单一固定功能的空间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段、被不同人群使用(见图 1)。

图1 闲置资源共享转型

1)共享建筑

改变环湖区域单一的建筑使用功能,分类、分区、分时和分主题植入办公、度假、休闲以及休闲驿站等服务,活化区域功能,提升业态活力氛围。

2)共享服务设施

开放社区内部商业、学校、绿道、文化和医疗等公共设施,加大优质资源的使用力度和利用效率,建立市场化的价值交换体系。

3)共享公园

推进公共绿地建设,通过优化绿地布局、开放拆迁建绿、专用绿地、见缝插绿等方式,拓展绿化空间,提升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逐步实现空间从私有到共有,从社区到社群转型。

4)开放街区

加大社区内外空间的连通,消除尽端路,建立环湖连续、通达的道路网络。

4.2.2 设施共享——服务品质的氛围营造

当环境恶化、精神匮乏、配套设施不足等城市病问题困扰我们,而“工作-生活-休闲-自然”成为高品质生活的目的时,氛围营造便成为我们的目标,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设施服务人性化、用户体验品质化、资源使用共享化(见图2)。

图2 物品共享示例引导

图3 复合式生态廊道设施引导

1)设施服务人性化

复合化功能空间,将交通设施与土地使用、住房空间与公共交通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创意产业与教育及科技研发机构整合构建,以及营造绿色、和谐、优美环境等,推动实现功能多元、交通快捷、步行舒适以及开放空间和公共场所便捷的服务设施,实现人性化服务。

2)用户体验品质化

满足人们获取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幸福感,享受便利的设施、优美和谐的环境,且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去实现自我价值,享受艺术、旅行、文化、娱乐等精神上的补给。

4.2.3 山水共享——还湖于民

打破岸线侵占格局,逐步开放环湖岸线,还湖于民。建立生活、生态和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式生态活力廊道,以绿道激活“青山湖”,以“公园”标准建设绿道,对符合要求的已修复土地和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实现 “库区” 到 “湖区”的蜕变(见图3)。

5 路径探索

5.1 盘活存量,激发环湖活力——共享社区(见图4)

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发展诉求,充分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让更多的人通过近似零边际成本共享他人的剩余物品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经济活力,推动现代高科技与生活的高度融合。建立云计算、诚信评价、氛围营造三大支撑系统,构建共享社区。

图4 协调各方诉求示意图

图5 云计算服务系统引导

图6 共享社区要素构成体系

5.1.1 建立云计算服务系统(见图5)

1)共享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

通过收集客户需求、梳理共享资源、内部匹配、多方沟通等工作,对依托信用评价体系的各方用户进行统一服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充分实现共享的无缝衔接。

2)共享信息采集——双方信息匹配

依托科创走廊上密布的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对供需双方的信息予以采集,包括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偏好信息、资源信息、价格要求等,同时还需要双方的信用支撑,以保障健康的共享运行体系。

3)建立物品租赁APP网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从经营城市角度,建设完整的云计算服务系统。

5.1.2 建立诚信支撑系统

从行为偏好、人脉关系、身份特质、履约能力以及历史信用等因素出发,建立统一的征信制度和基于出行、住宿、金融、购物、办公以及社交等内容的信用生活,并在所有者、投资者、企业方、使用者之间建立供需关系比较模型,以实现资源利益共享,推动个人利益不断增长,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及核心利益不可触动。

5.1.3 共享社区氛围营建

围绕共享服务中心、建筑、街道、开敞空间四大主导元素和以山、以水为特色的其他元素,搭建“4+X”社区共享系统。通过对不同使用者日常生活分析,促进共享单位的人性化建设(见图6)。

5.2 优化增量,提升整体功能——中央生态商务区EBD

纵观杭州三大创新走廊、主城区四大湖泊,环青山湖区域具有“依山、亲湖、近城、科创”的优势。秉承建设杭州美丽中国先行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契机,在湖区北侧建设集绿色建筑、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示范以及地下地上空间利用于一体的临安城市发展新核心——中央生态商务区(EBD),打造国际湖城新典范,引领环湖发展新模式。

5.3 量化规模,实现融合发展——山水融合,城景相依

借用城市设计手法,科学引导湖区开发利用方式,实现环湖区域山-水-城—景融合发展。

①建立视觉景观廊道控制模型,严格控制视廊区域内的建筑高度,打通山与山之间的视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②结合水岸空间和地块功能,将新建区域划分为滨水开发控制区、重点开发区和适度开发区,依次采用中低强度开发、中高强度开发和低强度开发三个等级,营造富于秩序和节奏感的建筑轮廓,同时保障“人的尺度”和城市形象,实现山水互见、显山露水的城景新格局。

5.4 重塑项目,凸显湖区价值——筑线强点,串城接巷

整理滨水区域,形成新的水带;修复生态边界,梳理视线通廊;修复山体,建立蓝绿联结;丰富开放空间节点,提升水岸活力。同时,为了避免岸线利用的单一化,在不同的岸线段落,结合人群需求,挖掘多样空间,设置不同的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以及主题公园等节点,创造富有变化的岸线体验空间。

6 结语

存量更新、增量调优作为我国进入新型城镇化以来的新常态,也是实现城乡空间价值重塑、综合环境治理、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一方面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新旧动能转换,另一方面也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规划专业的视角,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融合,利用“嫁接科技、智慧共享”的信息化手段与空间规划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物品、设施、空间共享等方面提出存量更新的发展内涵和实践路径;从增量优化、规模量化以及项目重塑等方面对增量空间进行了概述,以期通过杭州市临安区滨湖新城重点地段规划项目实践,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环湖科创空间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空间是什么?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创享空间
洱海环湖截污把好了源头关
武汉市中心城区环湖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评估
生命的意义
加大内湖治理展示环湖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