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墙遗址保护与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共生问题研究

2020-01-15 11:10张超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9期
关键词:壕沟城墙共生

张超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1 引言

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古都,历朝历代乃至今日的西安均在这一片土地上重叠发展建设,随着当今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西安的历史遗迹——隋唐长安城墙不断被发掘。但是城市的建设决不能以损毁历史遗迹为代价,因此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共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西安小寨海绵城市纬零街调蓄池建设为例,着重论述了城市建设与文物遗址保护的共生关系及共生方法,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解决思路。

2 文物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共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历史遗迹与新建工程的冲突不断凸显,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建设项目的实施,未顾及遗址保护,给遗址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遗址与建设项目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共生尤为重要[1]。

城市的建设需要满足功能的需要,遗址保护既要满足保存,又要满足展示,因此设计者必须兼顾两方面的需要。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相关工作。

3 建设前期工作

3.1 文物勘探

文物勘探是最直接探明地下遗迹的方式,西安是历史文化古城,任何建设工程实施前均需对地下文物的存在情况进行勘探。本项目与唐城墙遗址保护带重叠建设,建设范围内存在唐城墙遗址的可能性极大。

根据建设环境调查,该地现状为建筑垃圾堆积后形成的绿地,由于历史上该地区未进行过文物勘察,该地区的文物遗存状况未知。通过初步的文物勘探得知,该地区地表以下2.5m内为建筑垃圾对堆积层,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影响勘探的砖石,无法开展更深入的勘探,个别可以穿透至2.5m以下的探孔为原状土层。由于文物探孔的零星分布且不充分,根据以上判断应开展二次文勘工作,以更加明晰的探明文物的存在情况,即在清理堆积层的建筑垃圾后,实施进一步的文勘工作。

3.2 史料查询和调研

史料查询是考古调查的重要一环,从资料中可以对拟考察事物形成初步的判断,对考察工作有方向性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根据隋大兴唐长安城平面图显示,南段城墙为——东西走向的直线型,根据目前已经发掘的城墙西南角及明德门遗址,可以大致连线得出纬零街一段城墙的大体位置,城墙有较大可能位于电子四路以南二三十米范围处[2]。根据已出土城墙的发掘结果可以推测,该处城墙为夯土城墙,宽约5m左右,城墙的入地深度约为原始地貌0.8m左右,由于古代西安地貌南高北低,现代已基本平整,故原始地表暂无从考证。

3.3 同类工程借鉴

在设计中实现文物保护与建筑功能并存,需以同类工程为借鉴,吸取类似工程的宝贵经验,总结不足和教训,从而更好的实现本项目的共生需求[3]。

目前延平门、明德门遗址均已出土,并与城市绿化和景观相结合,对原有建筑进行了覆盖并对风貌进行了部分示意;大雁塔、大唐西市等建筑物的保护则以展示居多,同时周边以此为地标成为商业聚集中心。

4 文物保护及建设方案

4.1 原址保护

建筑类文物应采用原址原状保护,特别是对于城墙而言,其原址保护的意义还在关乎到整体城墙走向的定位。纬零街段城墙的原址保护的重点在于确定城墙的位置,在城墙存在的范围内,不进行过多的建设工作,并对城墙的准确走向予以示意性的标注,若出土了城墙的基础,则可采用透明性覆盖的方式进行原物展示。

4.2 防水保护

西安市地处湿陷性黄土地区,且唐城墙呈夯土结构,水对城墙及基础的影响均不利。西安小寨海绵城市不采用深层下渗方式,多采用雨水收集和洪水错峰管道排放的设计,保证了遗址不被水所侵害。相比目前覆盖的状态而言,对文物的保护更加有利。

通过微地形设计,可将城墙范围内的地形升高,将城墙范围外的地形降低,引导雨水向遗址的反向流动,同时,在地表以下普遍性的铺设土工膜,防止雨水深层下渗,最终将积蓄的雨水通过调蓄池、管道收集利用或有序排放[4]。

4.3 建设原则

本项目的建设原则应以避让文物遗址、复原原始风貌为准。禁止设置横穿文物的排水管线等构筑物,防止文物的扰动,浸水等问题发生,最大限度的还原城墙及内外的景观。

5 文化展示与海绵城市功能共生

5.1 城墙和内城的展示

隋唐长安城为夯土结构,根据延平门及明德门的展示做法,为采用贴面砖的矮墙做展示,原遗址被深埋地下做保存,本段城墙也可采取此种展示方式,如果拟用更原汁原味的方式,可选择用夯土做矮墙材料,进行更加原貌的展示。

长安城内城为里坊和街道等,根据大唐西市的做法,复原了井字形街道,展示出了原有街道的格局。纬零街段亦可采用园路步道的方式,展现内城街道的格局,并根据街道的重要程度,设置合适的园路宽度。其中,园路可做成透水路,里坊可做成雨水花园模块,可与海绵城市景观相结合。

5.2 壕沟蓄水景观的结合

古代城墙外为壕沟,根据延平门壕沟淤泥层遗址可知,唐代的壕沟与明清时期的壕沟不同,沟较浅且窄,呈缓坡状,其建设风格更接近于天然水塘。以此为背景可将海绵城市的地面调节塘与之结合,既可以展示古代壕沟的风貌,又可以兼做雨水调蓄之用[5]。

调蓄池的选址位于城墙以南,即城外壕沟的位置,设置宽度为20m~30m,深度3m左右,塘坡1:3左右,形状可以成矩形,也可以做成零星散布状。调节塘在10年一遇暴雨时可以做蓄水用,平时可少量存水或作为旱地。

5.3 绿化与郊野风貌相结合

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化主要作用是降低地表径流,对初期雨水进行收纳和缓冲。唐代的城墙外应是充满郊野气息的风貌,因此在绿化方面可以选择低矮的、旱涝均能适应的野生植物品种为主,并在造型上采用零星或簇拥等布局,以彰显与内城井然有序不同的郊野气息。

6 结语

文物是历史的遗存,任何建设性破坏均会造成永久的遗憾,文物应下力气加以保护,特别是建设工程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考虑,共生建设是一个在空间受限的条件下满足两方面需求的最佳选择,通过共生建设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完整的文物遗址财富。

猜你喜欢
壕沟城墙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缝隙(外一首)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马蹄坑中的蝌蚪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把水换成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