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料与桑蚕丝质针织物缩率的相关性

2020-01-15 00:57武英敏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丝质面密度针织物

武英敏

(辽东学院 服装与纺织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3)

人们越来越重视衬对服装的影响,已经对常见机织物做了大量测试,并且得到了有效测试数据,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1-3]。但近几年以来,人们出于对服装休闲、舒适性能的追捧,使得针织面料服装快速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趋于时装化和成衣化。丝质针织物光泽柔和、手感柔软,已成为目前中高档的服装面料,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针织面料不稳定,使得在制作服装时整体造型会受到影响[4-5]。影响造型的因素很多,目前针对机织物与衬的配合有所报道,但针织物的粘衬缩率问题未见论述。本研究选取桑蚕丝质经编针织物与不同面密度的衬进行粘合,分析粘衬时缩率对丝质针织物的影响情况,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准备。

1 实验

1.1 原料选择

面料:实验原料为120 g/m2的桑蚕丝质经编针织面料,由丹东服装有限公司提供,横向密度为70纵行/(5 cm),纵向密度为110横行/(5 cm)。

衬料:分别选取不同面密度的4种无纺衬和针织衬,所选衬的成分、面密度、弹性和热熔胶类型等规格特征见表1。

表1 衬的规格特征

1.2 实验仪器及工艺参数

NHG-600JA压烫机,上海重知机械有限公司制造;Y511型密度镜,泉州市美邦仪器有限公司制造;Y802A型八篮恒温烘箱,常州纺织仪器厂制造;YG141D型织物厚度仪,温州际高检测仪器有限公司制造;AL104型电子太平,上海亚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粘衬机参数:压力为0.07~0.08 kPa,压烫时间为10 s,温度为130、150和170 ℃。

1.3 实验方法

热收缩是指当温度上升时,由于纤维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减弱而发生的尺寸减小现象。粘衬时发生的收缩现象用热缩率表示[6],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S为热缩率,%;L0为粘衬前标注间距离,cm;L1为粘衬后标注间距离,cm。

按照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服装材料实验教程》的测试要求,本实验选用了40块相同丝质针织面料,规格为30 cm×30 cm,在面料的纵向和横向上分别做3组标记,间隔10 cm,见图1所示。冷却2 h后对纵横向间距进行测量,测量5次,取平均值。按公式(1)进行计算,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压烫温度为130、150和170 ℃时,将丝质针织面料分别与不同面密度无纺衬和针织衬粘合,按照上述测试要求记录测试数据并计算出丝质针织面料的纵向和横向热缩率。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丝质针织面料纵向和横向的热缩率

2.1 与无纺衬粘合时面密度的影响

当4种不同面密度的无纺衬与丝质针织物粘合时,纵横向热缩率的变化规律如图2~图4所示。

由图2~图4可知:

(1)丝质针织面料与4种不同面密度的无纺衬进行粘合时,会发生尺寸变化。同一个压烫温度下,纵向热缩率始终都是要大于横向热缩率,这与以往的机织物相似。

(2)丝质针织面料与4种不同面密度的无纺衬进行粘合时,尽管纵横向热缩率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无纺衬的面密度不是影响热缩率的主要因素。

(3)丝质针织面料不粘衬时,无论在哪一个压烫温度下,尺寸的稳定性都要比粘无纺衬时差。说明粘衬可以使丝质针织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好。

通过分析可知:丝质针织物制作服装时,一定要进行粘衬处理,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定型效果稳定[7]。粘无纺衬时,纵向尺寸变化大,事先要在门襟、袋盖等处增加放松量。但无纺衬的面密度不是影响热缩率的主要因素。

2.2 与针织衬粘合时面密度的影响

当4种不同面密度的针织衬与丝质针织物粘合时,纵横向热缩率的变化规律如图5~图7所示。

由图5~图7可知:

(1)丝质针织面料与4种不同面密度的针织衬进行粘合时,在同一个压烫温度下,横向热缩率小于纵向热缩率;但与无纺衬相比,纵横向的热缩率值相差大。说明针织衬对丝质针织面料的纵向影响更大。

(2)同样丝质针织面料不粘衬时,无论在哪一个压烫温度下,尺寸的稳定性都要比粘针织衬时差。说明粘衬可以使丝质针织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好。

(3)无论在哪一个压烫温度下,丝质针织面料与针织衬2粘合时,纵向热缩率变化最大。面料尺寸稳定性差,所以不建议选择面密度为120 g/m2的针织衬2。

通过分析可知:丝质针织物制作服装时,一定要进行粘衬处理。粘针织衬时,造型效果好,面料和衬料的贴合度好[8],但纵向尺寸变化大,而且针织衬的面密度影响纵横热缩率值,面密度为120 g/m2的针织衬2的影响最大。

2.3 压烫温度的影响

2.3.1 与无纺衬粘合时温度的影响

对于丝质针织物与无纺衬粘合时,粘合温度对纵横向热缩率的影响规律如图8、图9所示。

由测量数据可知:丝质针织面料的纵向热缩率随着压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横向热缩率规律不确定。但随着压烫温度的变化,纵横向的热缩率值变化幅度不大。说明无纺衬的厚薄对丝质针织面料的影响不大[9]。这点与机织物结论是不同的。有待于下一步继续研究。

2.3.2 与针织衬粘合时温度的影响

丝质针织物与针织衬粘合时,粘合温度对纵横向热缩率的影响规律如图10、图11所示。

由图10、图11可知:丝质针织面料与4种不同面密度的针织衬进行粘合时,随着压烫温度的升高,横纵向热缩率是增大的[10]。所以在保证粘衬工艺要求和效果的同时,应选择低温130 ℃进行粘衬。这点与机织物的结论相似。

3 结 论

桑蚕丝质经编针织面料与衬粘合时,粘合温度的高低、衬的面密度和衬的类型都对纵横向热缩率有影响。其它影响因素需要下一步继续研究。

(1)丝质针织面料不粘衬时,遇热情况下纵横向热缩率变化很大,说明为保证丝质针织面料的尺寸稳定和造型美观,制作服装时需要粘衬处理。

(2)丝质针织面料与衬粘合时,随着粘合温度的升高,热缩率变大。(与无纺衬粘合时横向热缩率规律不确定,有待进一步测试。) 因此制作成品服装时,为提高尺寸稳定性,需要低温粘衬。

(3)丝质针织面料与衬粘合时,纵向热缩率都高于横向热缩率,与衬的类型无关。所以成衣的纵向要适量增加放松量。

(4)不同面密度的无纺衬对丝质针织面料的热缩率影响不大。

(5)不同面密度的针织衬对丝质针织面料的热缩率影响明显,尤其影响着纵向热缩率。此次实验中,面密度为120 g/m2的针织衬2影响最大。综合考虑,如果选择与丝质针织面料匹配度高的针织衬时,为确保尺寸稳定,不宜选择面密度为120 g/m2的针织衬2。

下一步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对针织衬的底布类型和热熔胶类型做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丝质面密度针织物
低面密度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利用激光表面织构改善钛锆合金乏油润滑摩擦学性能
微斑面密度测量仪在涂布闭环控制中的应用
吸湿速干针织物研究进展
纤维网结构对麻纤维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涂层针织物的外观设计及应用分析
针织物组织结构对其热传递性能的影响
异想之旅
基于纳米TiO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剩啤酒的妙用:拿来洗头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