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

2020-01-15 06:40王筱彤
新作文·高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卧虎藏龙江湖

王筱彤

“我”讲故事

我是沙漠的女儿。出身名门却秘密习武,我有不为人知的身份和刻骨铭心的爱情。可在得知我即将回京,只为一场身不由己的政治联姻时,我决定逃离命运的囚笼,去闯荡天涯,真正做一次自己。但当我见惯了世间的冷漠悔恨,才明白,一生放浪不羁不是我的本心,只有肩上的责任,才是我存在的意义……

台词集锦

1.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江湖梦,可是我却看不到江湖边。

2.无论你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3.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4.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情又何尝不是?

5.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

影评选粹

1.李慕白带她去武当规诫心性,俞秀莲带她回北京冰释前嫌,碧眼狐狸带她去宫外潇洒放纵,罗小虎带她回新疆浪迹天涯。玉娇龙没跟任何人走,她心里装着一块玉簪、一把宝剑、一抹情仇的血和一缕自由的风。恩怨尽,情事了。浪费这真气又何妨,为这恩义她已浪费一生;跳下这山谷又怎样,为这自由她早遁入江湖。

2.《卧虎藏龙》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如花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人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

3.武侠的氛围,文化的底蕴,跌宕的剧情,扎实的演技,成熟的运镜手法,精妙的武打设计,恰如其分的大提琴伴奏,如同书中走出来的人物,把每个形象都塑造成了经典,无不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细节欣赏

微风拂过院中的翠竹,初阳柔照小轩窗,此时的玉娇龙,正在闺房中心不在焉地练字。仆人的通报撞破了宁静,是俞秀莲上门来了。老管家刚想拒绝,一向乖顺的玉娇龙,这次却斩钉截铁地回道:“我有客。”老仆作罢,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声,只好回避。见她离去,玉娇龙心中闪过一丝焦虑,但很快便恢复了过来,出门去迎俞秀莲。

进门一番寒暄后,俞秀莲敏锐地瞥了一眼桌子,发现玉娇龙正在练字。玉娇龙心里一颤,迅速奔向桌前,把写到一半的作品掀了过去,“我来写姐姐名字”,她急于把话题引向一旁,强挤出一个笑脸,语气中闪烁着毫无防备的焦急。她在纸上一番笔走龙蛇,把“俞秀莲”三个字写得风骨清丽,本想就此掩人耳目,可俞秀莲却平静地顺出一句:“这‘俞写起来真像‘剑。”随即浅笑,“我看你转手腕,书法剑法好像是相通的”。玉娇龙大惊,疑心露出马脚,没底气地应了一句,便敷衍似的请她上座……

影评写作

之子提剑去,江湖迥且深

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

不同心境的人对它的想象也是不同的,就像在俞秀莲眼中,它是谨慎把持的爱恨情仇,而在玉娇龙眼中,就是一番放浪形骸之外的天地;见惯了纷繁的剑客决心就此归隐,大漠的儿女却正欲施展抱负。走什么样的江湖道路,不取决于外物,而全凭你的内心。青冥宝剑被送到贝勒爷府上的那一刻,是李慕白对过去故事的放下,却也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在修炼中他便已经有了预感,自己,正在被未了的江湖恩怨召喚。

李慕白赠剑,玉娇龙窃剑,俞秀莲追剑,都是为了追随自己的本心。一个向往自由的困兽的野心,将所有人都引向了玉府,但是俞秀莲明白,所谓江湖,不是浪漫侠义,而是险恶残酷;不是书中描写的爱情故事,而是现实中“虱子跳蚤咬得睡不着觉”。相比眼前的千金小姐,闯荡江湖的她却更懂得分寸、伦常和礼节,那是因为虽然常年飘荡,但其本性没有受到侵染。青冥宝剑本就不属于玉娇龙,就像玉娇龙也终究不会成为李慕白的徒弟。任性剑客难以拜倒在一代宗师的门下,是因为人心,不是一路。蜀南竹海的斗法让人目眩神迷,轻功的招式飘忽不定,斜风细雨不绝,昏暗镜头里摇曳的翠绿让二人的招数焕发出神秘的艺术感,这是东方文化的独特之处。交锋早已超出了对肉体生命的追求,而演化成两个灵魂的尖锐冲突,胜负结局也无关乎生死;最终,李慕白凭借着非凡的信念与境界,一招夺回了宝剑,向世人证明了他的修为。

修身靠个人,可丰富的情感是天生的。爱,是人高贵的凭证和无法设防的软肋,俞秀莲和李慕白这样饱经世事的人尚且难逃。这也是影片极尽中国特色的地方,二人的情愫一直含蓄而深沉,人在江湖,却恪守着传统的价值观,即便得到了能一诉衷肠的机会,也依旧选择压抑自己的天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直面心中的爱,可此时,再多叹惋也无法弥补错过的情意。而玉娇龙和罗小虎似乎更符合罗曼蒂克式的际遇,他们的爱情更像是非常时期的一拍即合,可是一时的自在带不来余生的安定,二人追求不同,很多事情注定没法携手,这一点却只有玉娇龙明白。在离开同小虎共同生活过的大漠之前,她望着那些奇幻无方的沙丘,和坐落其中的温柔绿洲,有时也会被悠扬的驼铃扰乱心绪,幻想是否真能够留在这里,可理智终归盘踞在感性之上。她知道,她要的是浪迹天涯,而他要的是功成名就。

影片的结尾,李慕白报仇身死,玉娇龙救人无果,只身前往武当山,在与小虎相聚后的第二个白雾茫茫的清晨,从山崖上一跃而下。她是否真的听信了那个古老的传说,心中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心愿,都是世人猜不透的谜。

如果让观众去选择自己渴望的人生,我想许多人都会选择成为那个大胆恣肆的玉娇龙,成为那个在酒馆里今朝踏破峨眉顶的逍遥剑客,她是人心感性一面的化身。我们渴望冲破所有的世俗羁绊,让灵魂也能在这世上潇洒自在一番;我们渴望不为眼前的苟且烦忧,什么时候能从生活的废墟里抽身出去,仗剑饮酒,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江湖”。可更多时候,我们却充当着俞秀莲,看似自由却步步小心,把规矩当作悬在头上的一把剑,真情总是碍于世人的眼光而不敢流露,好像为了生活得安稳付出了太多太多……

可我们什么时候思考过,人这一生,又是否真能够自由无度,活成自己幻想中的样子?再任性的玉娇龙,在看到命悬一线的李慕白时,也觉得心中有愧,在没能救回李慕白时,也觉得万分痛苦,这是因为人本就是具有共情能力的生物。我们的存在,因背负的责任而变得有意义;我们的生命,因与他人紧紧相连而变得有重量。一个人的“江湖”是不存在的,在中国人的品性里,隐忍负重比放浪形骸占的分量更大,就像我们对一个真正侠客的最高评价,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只有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品质,才是我们真正应当追求的。

当玉娇龙从陡峻的山崖一跃而下,多少人的心也跟着一起沉入武当云海。她终其一生,却不知道是否真正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份珍贵。若有谁真的能出走半生而又初心未泯,大概就会成为李慕白那样的神仙,而作为平凡人,若能做到格物修身,也便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剑术已成”。

窗外骤雨初歇,晚来风急,像极了蜀南竹海的暮色,掀起层层波澜。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逆旅中的侠客,漂泊一生,做着一个关于江湖的梦。见过了玉娇龙的骄纵,人前学功夫,人后“留一手”,闯荡四方,拼的是藏而不露,比的是心有猛虎。平日里恭顺寡言,关键时刻在武林中脱颖而出,杀手锏却是人性的背阴面。她是逃离束缚的极端个例,封建的桎梏迫使她养成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传统的文化环境,是塑造她性格的重要因素。可她一朝失手,堕入陷阱,却也是因为偏执任性。值得我们深思的,不只是她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她在隐忍克己的传统道德规范中进行的一番结果并不理想的自我救赎。

李俞在封建礼教中等待一生,宁可浪费年华,也不敢向前半步,总觉得“明天”才是最好的机会,一直等到明天再也不会到来……他们成也传统,败也传统,靠着规矩仁厚在江湖上树立威信,可也正因此被框住了灵魂,他们一生的热情,都被伦理和秩序打击着,最终塑成了难以解开的心锁。这些人的存在,不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恰恰相反,几千年流传的文明里,他们的人格是集高尚与弊病于一身的典型;在我们光辉的历史长河中,却也镶嵌着这些太阳黑子般的文化瑕疵,随着时间的流逝,深深烙进江湖儿女的骨血里。

猜你喜欢
卧虎藏龙江湖
武侠电影“视域融合”时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我的江湖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儿女
鹧鸪天·赠乡贤熊校长
从音乐角度解读电影《卧虎藏龙》的审美体现
“演卧虎藏龙2?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江湖
不问江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