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2020-01-15 06:40
新作文·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里人毒液哺乳动物

为什么程序的错误叫Bug?

答:据资料记载,早在1870年的时候,爱迪生就说过电路的故障可能是Bug引起的,不过当时还没有电脑这个概念,所以不延伸。

而明确在计算机领域引用Bug这个词的是在1947年,程序员葛丽丝·霍普某天工作时发现电脑不能正常运行了,调查很久后才发现是由于电脑内部飞入了一只飞蛾,于是她索性把程序故障,统称为“臭虫”,也就是英文“Bug”。现在在华盛顿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还可以看到这个稿件。

后来,人们逐渐开始用Bug(虫子)来称呼计算机中的隐错,而Debug(除虫)来称呼修复错误。

为什么哺乳动物很少是有毒的?

答:即便对生物缺乏了解的人也能说出许多有毒动物,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有毒的哺乳动物,事实上,在已知的5000多种哺乳动物中,真正有毒的不超过10种。

比较普遍的解释是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具有相当高的新陈代谢速率,早期物种因为体型较小,很难狩猎较大的猎物,用毒就可以一次获得更多食物,增强了适应性。

但随着哺乳动物在新生代成为地球的主宰,体型越来越大,毒液就显得越来越难用了:积累毒液需要时间,毒液发作也需要时间,而且猎物越大需要的毒液越多,等待的时间也越长。科摩多巨蜥作为最大的有毒生物,捕猎一次可能需要追踪猎物几个星期,但几乎没有哺乳动物能承受同样的等待。

所以总的来说,当目标体型较小、运动较慢的时候,用毒液攻击可能是一种不错的策略,但对于体型更大,速度更快的猎物来说,毒液就显得得不偿失了。而后者才是哺乳动物的生活常态。

好在更快的新陈代谢和发达的神经系统也带来了强大的力量和敏捷的反应,格斗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掠食技能,毒液彻底成为累赘的性状,被进化抛弃了——作为佐证,毒蛇往往捕获小型猎物,而捕获大型猎物的蟒蛇就采用暴力挤压,没有毒牙。

人类航天史上有什么趣闻?

答:在太空中不要随便哭,因为泪水不会掉下来。它们会和气泡形成大泡泡,即便你用眼睛挤也会糊在眼睛上。曾经有一位出舱工作的宇航员太空服出了问题,漏水。其实漏水并不多,但因为失重,他差点被淹死在工作服里。

还是阿波罗11号,这三个宇航员当时并没有意外身亡保险。但他们想了另外一个办法:三个人各种合影照片疯狂签字,留给家里人和好朋友。万一他们登月失败牺牲了,家里人可以把部分照片拍卖,相当于变相的保险了。

大型的航天器中空氣流通没有你想象中的好,睡觉的时候必须开着风扇,要不然没有重力没有空气流动,时间一长你身边的二氧化碳气团就会让你窒息了。

去了太空,人通常都要‘长高几厘米。事实上是微重力情况下骨架展开,没有重力压迫骨头伸长尤其是腰椎展开。待在国际空间站上比较久的甚至有了5厘米左右的差距。回到地面虽然会返回很多,但基本也要稍高一些。这才是长高的正确方法啊。

猜你喜欢
家里人毒液哺乳动物
英国“毒液”战斗机
仁寿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全心全意当好农民工的“家里人”
摊上大事儿
Bian Que
与毒液共生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等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