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质量及其相关概念之辨析

2020-01-15 13:20龚明斌
教师·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延辨析内涵

龚明斌

摘 要:办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所有学校赖以生存的条件和持续发展的基石。教育教学质量事关亿万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不重视办学质量的学校,必定是没有前途的学校;不善于进行质量管理的校长,必定是不够专业的校长。科学辨析“办学质量”及其相关概念,清晰地认识办学质量的丰富内涵,准确地把握办学质量的外延,这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办学质量;内涵;外延;辨析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0-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09-02

办学质量往往和质量、品质、教育质量、教学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概念相关联,在不少场合互换着或混淆使用。到底什么是办学质量,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大多都在使用这一模糊的概念,存在泛化的倾向。因此很有必要清晰地认识办学质量的丰富内涵,准确地把握办学质量的外延。弄清这些相关概念,从而理解办学质量。

一、办学质量与教育品质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办学质量是一个偏正词组,即“办学的质量”,其核心成分是“质量”。质量在不同语境中,其含义大不相同。借用“质量就是满足顾客的需要”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办学质量即主办学校通过系列行为,提供相应的办学水平,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这里的“教育需求”,也就是对教育的种种期盼,即人们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愿望。

质量的另一同义词是品质,我们说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高,也就是说该所学校的教育品质高。当然,质量与品质还是存在细微区别的。品质的字面意义就是物品的质量。具体来讲,品质是指某一产品或服务所表现的整体特质,这种特质可能是一种卓越的状态,也可能是客户感觉合用,或者是超越客户的期望或要求。可见,品质是一种整体的表现,而不是单一的某方面。品质所代表的是一种优良的特质,它应该是正向、积极、美好的,也是大家所追求的。

教育活动具有目标抽象性和工作复杂性等特性,它既是一种生产性(培育人才)的工作,也是一种服务性(为师生、家长、社区人士服务)的工作。基于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可以将“教育品质”看作是:教育系统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表现一种优良的整体特质,它能符合或超越现在及未来教育客户的期望或需求。

二、教育质量与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这一术语一般用于指称教育的优劣程度,通常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标示着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对此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说明:一个是期望教育活动满足什么需要,也就是希望学生经过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掌握哪些知识、获得何种技能、养成什么品质。这就是教育质量的内容标准,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选择。另一个是希望特定的需要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满足的程度,这也就是教育质量的成就标准。显然,教育质量的成就标准不能脱离教育质量的内容标准独立存在。

教育质量是办学质量的核心元素,直接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当人们提出“究竟什么是教育质量”这一问题时,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回答。诸如“成长”“发展”“创造”“成功”“愉快”“好成绩”“高素质”“高升学率”“满足社会需要”等种种具体或抽象的说明,这反映出“教育质量”及其管理问题的多样性或复杂性。实际上,“教育质量”并不是一个内容与标准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与特定社会主体相联系,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它不仅与特定的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相联系,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联系,而且与特定的时代特征以及学校的具体环境条件相联系。要想获得一个关于“教育质量”的普遍可以接受的定义,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教学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质量是指学校里进行某些教育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可等同于教育质量;狭义的教学质量侧重于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可以看成某一课程标准的实现程度。笼统地讲,“教学质量”是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有人将“学习后所达到的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对学科教学所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对所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三是在掌握与应用的基础上,对学科的喜爱程度。事实上,对教学质量概念的认识与人们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教育目的等价值取向和基本态度直接相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便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观。

三、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可以从内容和过程两个角度区分学校工作质量的构成。从内容角度看,学校工作质量大致可分为业务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两部分。业务工作质量包含教学工作质量、德育工作质量、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这里边前三项内容统称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是指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的质量,它是对教育质量的保障。从过程角度分,可以将学校工作质量分为标准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其中,過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又可以总称为符合性质量,即符合标准要求的程度。标准质量又叫设计质量,它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质量标准进行构想的质量,制定工作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的起点。过程质量是将标准转化为成果的行为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各项工作的各个活动环节符合要求的程度。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下,高质量的活动是高质量成果的保障,同时它也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成果质量是各项工作产品的质量,它是对标准和过程质量进行管理的目的所在,离开它,质量管理就失去了根本意义。

教育从其产业属性来讲归属于服务性的第三产业,每一所学校都力求为各自的教育对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服务除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外,还包括师生的生活等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是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服务质量源自商业领域,是企业为使目标顾客满意而提供的最低服务水平,也是企业保持这一预定服务水平的连贯性程度。一般来讲,顾客的需求可分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部分,评价服务质量时,从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的质量特性:

(1)功能性。功能性原本是企业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作用和效能的特性,是服务质量特性中最基本的一个。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家长对学校质量的要求各有侧重。中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要求高于对生活服务的要求,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生活品质的关注往往高于对其学习成绩的关注。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对学校功能性的需求,学校管理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树立现代学校的教育功效观,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质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2)经济性。经济性是指被服务者为得到一定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是否合理。这里所说的费用是指在接受服务的全过程中所需的费用,即服务周期费用。经济性是相对于所得到的服务质量而言的,它是与功能性、安全性、及时性、舒适性等密切相关的。例如,民办学校没有或很少得到公有资金的支持,建校及日常运作的资金主要依靠举办者的投资和收取学费。民办学校的家长普遍希望通过支付相对较高的学费,帮助孩子购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之相应的,“高学费”自然带来“高期望”。如果学校提供的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就会觉得“经济”,也就是“合算”,反之,则会觉得“不经济”,也就“不合算”。民办学校必须核算运作成本,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尽己所能提供优质的教育与服务,让学生及其家长感受到“物有所值”和“物超所值”。

(3)安全性。安全性一般指企业保证在服务过程中顾客、用户的生命不受危害,健康和精神不受到伤害,货物不受到损失。安全性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改善安全性重点在于物质方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低层次的需要。所有学校都应该为在校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服务都是以安全为前提的,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学校的举办者和经营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狠抓平时的预防工作,确保学生在校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4)时间性。时间性是为了说明服务工作在时间上能否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时间性包含了及时、准时和省时三个方面。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是学校管理者着力解决的系统工程,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时间资源,科学安排,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5)舒适性。在满足了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时间性等方面的需求的情况下,被服务者期望服务过程舒适。当然,舒适应该有度,并非越舒适越好。过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往往让人变得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为学生提供星级宾馆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服务,不仅是一种奢侈浪费,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文明性。文明性属于服务过程中为满足精神需求的质量特性。被服务者期望处于一种自由、亲切、受尊重、友好、自然和谅解的气氛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满足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这就是文明性。不少學校致力建设高雅文明校园,倡导师生做儒雅教师、文雅学生。

综上所述,办学质量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外延也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享受真正优质的教育是普天下父母对公办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的诉求。广大中小学校必须面向市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这是所有学校都面临的挑战,也是其价值与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吴清山,黄美芳,徐纬平.教育绩效责任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外延辨析内涵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挖掘习题的内涵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