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长课堂教学建构与实施

2020-01-15 13:20郑艳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肥皂泡自然段词语

郑艳萍

小学语文生长课堂以生长为核心要义与关键价值,尊重并顺应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特质,以“读”为主线,着力“语用”,着意生长。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肥皂泡》一课为例,阐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主线”的小学语文生长课堂的建构与实施。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文对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进行了描述。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梳理文章思路,重点讲述了吹肥皂泡的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研学问题: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是怎样的?2. 根据学生汇报,指导朗读;3. 看微视频,再次熟悉吹肥皂泡的过程;4. 根据关键词,同桌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5. 学生展示(一个说,另一个做动作)。

一、问题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生长课堂的一种重要类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问题探究这一教学方法,构建生长课堂,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生长。

教师可让学生围绕研学问题“吹肥皂泡的过程是怎样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解决这一研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对学生施以“后教”策略,让学生根据圈出的关键词说说吹肥皂泡的三个步骤,随后,展示笔者亲手制作的微视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吹肥皂泡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训练了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也随之不断提高。

二、以读为本,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肥皂泡》是一篇散文,语言细腻,文笔清新自然,具有生动鲜明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冰心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特色。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将自己对此游戏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第三自然段,作者用“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等词语,对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了“五色”的浮光来表现肥皂泡在阳光下颜色的变换,并用“轻清透明”“玲珑娇软”等极具个性的词语,将肥皂泡的形态描写得极具特色。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则将这些小球比喻成“一串美丽的梦”,进而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想象,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骄傲。文中每一处的描写都饱含了作者对肥皂泡的无限喜爱,情感流露真实自然。

在语文的教学中,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为学生们创造读书的情境。一读,理解“和弄”等词句的意思。二读,通过亲身体验与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吹肥皂泡的专注。三读,通过想象,感悟吹肥皂泡的樂趣,在品词读句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对肥皂泡的喜爱。将“读”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将语文课堂教学建成生长课堂。以方法为线,落实小学语文要素。

《肥皂泡》一课所在的第六单元以“感受与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与珍贵”为人文要素,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为语文要素。课文中有不少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如廊子、和弄、轻清透明等,以及最后一整段的想象,对于学生来说都有朗读和理解上的难度。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方法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牢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断渗透语文学习的方法,如理解课文,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等。

如理解“和弄和弄”,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接着,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你平时会和弄什么”。学生说出了平时会“和弄面粉等”,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例如,文中的“粘稠”等词,都是通过联系实际,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的。有的词语还可以通过换词的方法来进行理解。如文中的“软悠悠”可以换成什么?学生回答可以换成“轻悠悠”“慢悠悠”等。还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联系理解,在吹出泡泡之后,为什么还要将其轻轻一提?训练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时,让学生先理出思维导图,再观看教师亲自示范吹肥皂泡的微视频,渗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提示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这些词语,目的是让第二学段的学生把语言组织得更有条理。此外,语言实际上是来自生活实践的,在教学活动中,也要将联系生活的方法渗透其中,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肥皂泡自然段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十二月·肥皂泡泡
找词语
秋天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美丽的秋天
吹肥皂泡
肥皂泡
一枚词语一门静